韓國新劇,被指“中國風濃厚”!

王的寢宮,匾額上竟寫著「太和殿」三個字

好家伙,咱這清朝的正殿,啥時候跑國外去了?

▲圖源:KBIZoom網站

字幕上,冷不丁出現「物歸原主」四個漢字

配上尷尬的韓文解釋,韓國網友看了都語塞

▲圖源:KBIZoom網站

一邊,被網友指責“歪曲歷史”

一邊,這也不是韓劇第一次對中國文化“下手”

今年6月,打著“韓國首部原創仙俠劇”的旗號

斥資300億韓元的《還魂》,橫空出世

妝造一次“還原”《陳情令》等6部國產劇

設定汲取道教中的「五行」「奪舍」等概念

看得國內外網友直搖頭:錢都拿去山寨了??

▲上圖:《還魂》?下圖:《將夜》

去年的《月升之江》,劇情和國產劇如出一轍

男女主造型,更是意外地“雷同”

國人被徹底激怒: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左圖:《月升之江》 右圖:《楚喬傳》

從故事場景到人物造型,從道具布景到分鏡特效隨著韓劇內容中,「中國元素」的高頻閃現頻一方面,我們對這種抄襲現象深惡痛絕而另一方面,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國產劇在世界的影響力,正在提高

▲《如懿傳》,從重要宮殿場景的實景搭建到嬪妃的服裝頭飾妝容配件,都極為講究。

有人覺得,這是文化輸出的好機會

國產劇頻頻“出海”的背后,是東方美學的狂歡

也有人認為,這該激勵我們修煉內功、提升自己

將更多獨具中國特色的作品,帶向世界

▲《延禧攻略》的播出,帶火了中國傳統色

然而,當我們回顧近幾年的國產劇時卻不難發現:盡管偶有優秀的作品出圈但更多的,是被網友扣上了「審美降級」的帽子造型千篇一律,特效漏洞百出甚至還出現了“以倭代華”的現象……如此種種,讓人不禁想問——國產“雷劇”,究竟何時能停?

?▲《我叫劉金鳳》,因服裝使用國外元素被下架

“殯葬風”盛行古裝造型一鍵復制粘貼?提到“審美降級”,首當其沖的,大概便是國產古裝劇。

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爆火。

楊冪飾演的白淺身穿一席薄紗素衣,頂著半扎丸子頭出鏡,堪稱上仙里的顏值擔當。?

怎料,從此之后的古裝、仙俠劇便以此為標桿。

但凡和“天宮”、“仙女”沾邊,大中分、及腰披發就少不了;

再給雷打不動地安排上白紗長裙,“喪葬風”,由此盛行。

服飾尚且毫無新意,妝造也是槽點滿滿。

“白到發光”的磨皮濾鏡,涂上大紅唇,抹上眼影臥蠶。

古現代之間的區別,早已傻傻分不清楚。

風靡一時的“半永久大平眉”,堪稱化妝師的最愛。

甭管丫鬟小姐,將軍魔女,都給一股腦兒地安排。

看多了難免懷疑:這古代美女,莫非是流水線批量生產?

在影視劇中,一個深入人心的好角色,離不開演員的用心詮釋。

妝造的烘托,亦同樣重要。

87年版《紅樓夢》,被奉為古裝劇的“殿堂之作”。

全劇230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服裝造型全都量身定制。

大觀園的姑娘們,個性迥異,各有各的美。

?林黛玉氣質高潔清雅,有詩人般的內心。

劇中服裝便以白色、淡藍和淡綠為主,選用纖緞、真絲等材料,顯得輕巧飄逸。

點綴上梅、蘭、竹、菊等圖案,完全不流俗于普通“富貴人家小姐”。?

妝容打造也頗為講究。

為了呈現出那彎彎下垂的“似蹙非蹙罥煙眉”,

扮演者陳曉旭,聽從楊樹云的建議,把自己濃密的眉毛一根根拔掉。

如此,那“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林黛玉,便仿佛真從書中走了出來。

王熙鳳一人攬下74套服裝,堪稱賈家興衰的晴雨表。

那“兩彎柳葉吊梢眉”,眉頭向下,眉峰高挑。

把「精明和歷練」,全都盡數寫在臉上。

?▲上:一身明黃,道盡當權少婦的奢侈得意中:女霸總行頭符合「弄權鐵檻寺」的身份下:賈府危機來臨,打扮得素凈

薛寶釵的服飾在家時樸素,進宮時華麗。

大相徑庭的變換,傳達出她對傳統禮儀的擁護,及其“淡泊”背后的野心。

丫鬟和小姐的裝扮,飾品和面料是肉眼可見的差距;

少婦與寡婦的精神狀態,從妝容上便能一眼區分。

對比2010年的翻拍劇,演員們“化一樣的妝在舞臺上唱大戲”,

這部35年前的經典之作,是妥妥的視覺盛宴。

▲上:87年版/下:2010年版

而這背后,是整個劇組對審美的極致追求。

服裝師史延芹,為了精準設計出劇本中的出現每一套服裝,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

一邊閱讀資料,一邊跑織造廠、博物館,了解面料和史實。

15天內連趕48張設計稿,以保全劇2700套服裝,不重樣。

化妝師楊樹云,拿起那本厚如磚頭的原著,一讀,便是7遍。

反復剖析人物性格,把每個角色異于旁人的特質,從文本外化到妝造。這,才把這書中的每個人,都變得栩栩如生起來。

從熱愛到專業,從0到1地探索。

因為對經典有著足夠的尊重,愿意用心去理解經典的厚重。

如此,這群看似“業余”的人,才能在物質條件極其匱乏的條件下,打造真正的經典。

這份初心和敬業,屬實叫人感動。

「5毛錢特效」霸屏,國產武打“形神俱損”?

?如果說,國產古裝劇,對“服化道”的要求,愈發嚴苛。

那么,對國產武俠劇來說,「打戲」更是其不可替代的根脈。

前段時間,#趙文卓空中踢刀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爭議所在,無非是——

有人通過武術、后期、物理等各個角度逐幀分析,咬定這一氣呵成,無比炫目的“踢刀”動作,是剪輯過的“科技與狠活”。

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誓死捍衛”。

從力學理論、真人復刻等層面,力挺大哥是“真武功秒殺特效”的看家子本領。?

“不信這樣的招數存在,又希望這樣的招數存在。”

爭議的出現,或許皆因我們,被如今武俠的“假把式”,荼毒太久。?如何表現敵我廝殺,主角憑“絕世武功”力挽狂瀾?

掛倒車檔加速后退,出劍直逼心口。旋轉、跳躍、ending pose。

好幾分鐘的畫面,只將氛圍感拉滿,而不見真招。

哪怕是開著2倍速追劇,也讓人急得棄之而逃。

?功夫不足,后期來補。

于是,便有了這“出掌即毀滅”的功力。

開掛的“實力”,很難讓人分清,這到底是武俠還是奇幻?

吊威亞場面,幾乎“魔化”了輕功的威力。

無痕cos升降機,徒手騰空上樁。

驚掉下巴的鬼畜畫面,瞬間有“恐怖片”內味了。

還有的,拿來動漫建模的對打分鏡,就是一頓“猛抄”。

動作細節,如出一轍。表情特寫,不失“異曲同工之妙”。

若不是背景畫風相去甚遠,很難不叫人懷疑:這動漫,竟還翻拍了真人版?

?區別于好萊塢大片慣用的左右勾拳,中國武俠,動作瞬息萬變、天馬行空。

它脫胎于民俗文化,自有氣韻。

只將這獨樹一幟的“暴力美學”演繹到位,便能帶來感官上的絕對刺激。

猶記得,十多年前的經典武打劇,雖布景粗糙,但氣勢逼人。

刀光劍影,白刃相接。

招式,翩若驚鴻;輕功,踏雪無痕。

它是《一代宗師》里,不破壞一桌一椅的纖毫之爭;

也是《臥虎藏龍》里的竹林對峙,虛實難分。

“真功夫拍出來好看,一定要拳拳到肉。”

這是上一輩武打演員的共識。

為此,他們用生命來踐行。

李連杰拍功夫片,都是如假包換的真功夫。

一群人聚在一起,常把自己受過的傷,當作笑談。

于是,便有了堪稱“動作美學標準”的《精武英雄》、《霍元甲》等一系列百看不厭的高燃武打劇。

▲上:《黃飛鴻》/下:《方世玉》?

成龍拍打戲,不帶防護措施。

翻墻、跑酷,猶如一場聲勢浩大的雜技表演。

問其如何拍出逼真跳樓戲?

用6個字總結,便是:開機,跳,進醫院。

如此“真槍實彈”的表演,也發生在看起來文弱的女演員身上。

影后惠英紅拍武戲,盲腸曾被踢破,發展成腹膜炎。

為了不耽誤進度,沒等好全就重回了劇組。

章子怡拍打戲,堅持不用替身。

從零開始學習武術,壓腿壓到面部猙獰。

甚至整個大拇指指甲被打飛,也從未有過抱怨。

如此,寫的、拍的、演的、打的,不同分工都盡其心,謀其責。

對待細節死磕到底,保留了「真」與「誠」。

“武俠”的「形」與「神」,才得以真正呈現。?

文化傳承,從不只是口號

其實,無論是古裝劇里的那份「古韻」,亦或是武俠劇里的「意境」。

都是咱們的傳統文化中,最值得保留和傳承的精髓。

只可惜,不少人卻身在美中而不自知。

今年7月,《我叫劉金鳳》等多部劇集,因造型疑似“倭風”,惹爭議。

女主服裝“撞衫”日本女學生畢業禮服;

男主服裝出現櫻花紋樣,有日本和服的影子;

配角頭飾用的是日本的卷纓冠、折烏帽……

混淆的日式審美,急得網友直跺腳:中國這么深厚的文化底蘊,都看不見嗎??

然而,事實卻是——

即使我們看到了本國的優秀文化,也未必有把它用好。

今年的國風大典上,各種樣式的漢服造型,讓我們大飽眼福。

但其中,卻有部分服飾的改良,有失偏頗。

“玄女”這套藏風漢服,將代表藏族的元素:經幡、朝圣、高原宮殿等,生硬地組合在一起。

紋樣設計、場景布置、道具使用,不僅不符合藏族的著裝日常,甚至還冒犯了藏族人民的本地文化。

被不少人驚呼絕美的苗風漢服,雖說以苗疆少女為原型。

但事實是,除了頭飾與首飾,其余設計,和苗族傳統并沒有太大關系。?

更有甚者,竟將馬面裙與日本傳統的雪輪紋融合。

楓松組合,占滿了日式味道,難怪落得個“不倫不類”的罵名。

吳冠中曾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審美背后,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文化戰爭。

當我們聲討自己的文化被“挪用”,基因被“竊取”的時候,

更要發自內心地認可、理解它。

重視其傳承與創新。

如此,才能讓「中式美學」,經久不衰地綻放。

參考資料:溫書先生《楊紫又翻車,這次恐怕不是她的錯……》她刊《趙文卓提刀,流量男星急了》印客美學《漢服變影樓風,陷入爭議泥潭?》美人豐盛《打開87版紅樓夢服化道的“回憶之匣”:劇組“會審美”比“肯燒錢”管用》

– END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精選文章:

網飛新劇被指“中國風濃厚”,200w網友看到悲哀的一幕:中國式審美,正在被毀掉

世界杯開賽特寫最多的一雙鞋,竟然不是足球鞋

腦洞清奇的藝術家,將不同動物進行融合,看起來搞笑極了

李楠「另見」丨現世安好,我為什么不笑?(下)

新加坡地標式公寓,這才是奢居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