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試圖從藝術定義的去精英化視角切入,解釋裝置藝術的概念,并輔助以案例分析,提供有趣的裝置藝術作品賞析。

圖源:https://nga.gov.au?

什么是裝置藝術

?裝置藝術是在描述名詞Installation Art。從英文的構詞法為起點,首先可以將Installation拆解為Install+a+tion。?從構詞法的角度,我們了解到,Installation的詞根是一個動詞——Install,指的是to set up/ to place/ to establish,可以理解為“安裝,設置,組裝”。這三個關鍵的動作基本上可以涵蓋裝置藝術的區別與其他藝術形式最大的不同,同時也表達了裝置藝術的特性。?

?了解了裝置藝術的詞根,就可以將裝置藝術向這樣的方向進一步理解——組裝或安裝的動作和過程,或某個東西被放置在某處。?

這時候我們或許可以將“安裝”這個動作和“空間或環境”聯系起來,就好像“一個由屏幕組裝而成的影像裝置,被以某種目的,安裝在美術館的一個空間區域中“,視頻中的內容,屏幕,組裝方式,以及他們和特定空間中的關系,構成了一個完整或開放的敘事,它讓我們作為觀看者,看見零散的猶如零件的部分,被按照作者的組裝意圖拼裝完成,呈現在某一個地方,被作為觀眾的我們見證,且與這個裝置發生了交流,接收到它想向我們傳遞的信息/情緒/或一個拋出的問題——這就是裝置藝術了。

圖片來源:Google用英國泰特美術館對于”裝置藝術”這個術語的解釋:” The term installation art is used to describe large-scale, mixed-media constructions, often designed for a specific place or for a temporary period of time.” 作為這個概念的結束,術語裝置藝術,用于描述大型的混合介質建筑物(構成物),通常是為特定地點或臨時時間設計的。?

圖片來源:Google?

有趣的共賞案例

與可以生活在野外并自行進化的機器共享世界是什么感覺??

Anica YiIn Love With The World2021Interactive InstallationTate Mordern, London?

Anica Yi于2021年在泰特美術館展出的大型交互裝置《In Love With The World》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裝置本身充滿了想象力,使用仿生生物的方式,將科技與藝術的結合生動地表達了出來。不同于一些鋒利的當代藝術作品,《愛上這個世界》構建了一個共生的未來生態系統,且漂浮的巨大仿生物與觀眾的互動,也使得作品本身的層次更加豐富。

圖片來源:Google根據藝術家的自述,她希望能在泰特美術館的渦輪大廳提出“一個新生態系統的愿景”,用漂浮在空中的放生物與觀眾的互動,促使人類思考機器可能居住在世界上的新方式。?在項目開始時,Yi問自己“機器的自然歷史”會是什么樣子的?她想象機器進化成生物。Yi 稱這些機器為“需氧菌”,它們的外在形狀來源于海洋生物和蘑菇。在這個裝置中,“毛茸茸的球莖狀需氧菌”是扁平菌;“有觸手的需氧菌”是異種果凍(異種是希臘語,意為外國人或陌生人)。Yi 的需氧菌結合了水生和陸地生命的形式,標志著混合機器物種的新可能性。?

Anica YiIn Love With The World2021Tate Mordern, London?

另一個值得共賞的部分是,當我們在渦輪大廳周圍走動時,我們會聞到不同的氣味——根據進入大廳的時間,您可能會聞到與前寒武紀相關的海洋氣味——早在人類居住在地球、煤炭和臭氧之前,人們就會聯想到 20 世紀的機器時代、白堊紀的植被或被認為可以抵消黑死病的香料14世紀。氣味景觀將需氧菌與該地點的進化以及與其他共享其棲息地的生物(包括我們人類)聯系起來。這件裝置作品,讓我們了解到需氧菌的個體和群體行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受生態系統元素的影響,且它們以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相互交流。通過走進Yi的裝置,我們看到了技術和生物學的融合,同時也產生了關于“機器是否可以進化為獨立的生命形式”的思考。?了解和解釋當代藝術并沒有我們想象的困難,不妨從Anica Yi的《愛上這個世界》的愿景出發,感受藝術家和其所帶來的藝術作品中獨特的視角,重新看待這個世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SODO

精選文章:

美到冒泡!這座蒲公英仙女雕塑,還藏著一個小彩蛋

世界杯開賽特寫最多的一雙鞋,竟然不是足球鞋

首發 | 張猛:300㎡極簡私宅,無色處見繁花!

李楠「另見」丨現世安好,我為什么不笑?(下)

什么是「裝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