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級的名畫,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達芬奇,所描繪的《蒙娜麗莎》可謂是眾人皆知,由此衍生的書籍和影視內容數之不盡,甚至,還有許多專家學者專門研究這幅畫作,藝術家們更是用不同形式向這幅經典畫作致敬,以至于各種版本的蒙娜麗莎層出不窮。

看過不同版本的《蒙娜麗莎》后,小絳沒想到,還是被一個新版本給震撼到了,不過,創作新版本蒙娜麗莎的人,并不是藝術家,而是一個人工智能程序,這個人工智能是一個文本生成圖像的系統,只需要人們在程序上輸入對應關鍵字,就可以生成不同的圖片。

一位名叫丹尼斯·希里亞耶夫的博主,為了展示人工智能繪畫能力的強大,就特別使用這個人工智能系統制作了一組“延伸”名畫,這組利用人工智能制作的延伸名畫,就是利用這些名畫為摹本,再使用人工智能程序對其進行聯想延伸繪畫。

這種延伸繪畫很好理解,像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只是半身像,利用人工智能延伸繪畫,繪制出蒙娜麗莎的下半身。還有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同樣是一個半身像,利用人工智能不僅畫出了她的下半身,還將這個女孩所在的房間補齊。

不少人看到由人工智能繪制《蒙娜麗莎》的下半身后,都表示如果不說這是人工智能繪制的,還以為達芬奇的原畫就是這樣,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創造力之強。不過,這些由人工智能衍生的名畫作品,也不是一面倒的好評,從畫作上還是可以看出許多問題來。

人工智能繪畫依靠算法和程序,正在高速發展,未來它的作用和價值,沒有人敢輕易下結論,它或許會替代許多數字藝術家,也或許只是曇花一現。

梵高的《星月夜》

人工智能衍生的《星月夜》

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人工智能衍生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弗魯貝爾的《天鵝公主》

人工智能衍生的《天鵝公主》

希施金的《松林的早晨》

人工智能衍生的《松林的早晨》

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人工智能衍生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絳紫藝術

精選文章:

劇版《三體》贏麻了!開播1小時刷新熱度記錄,海報、3D場景特效出彩!

在結構上動點腦筋,你也可以「拼」出這些好設計!

黃海電影海報被指涉嫌抄襲,竹也文化道歉了!

東京 Dior 夢想設計師展開幕,12個展館每個都驚艷

300萬設計費的涼白開新包裝!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