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漫威新電影《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已于近日在國內上線,但看朋友圈中,出現得最多的依然是《流浪地球2》。
《流浪地球2》上映以來,網友們積極二創、深挖幕后故事,一些平素出去玩連游記都不寫的觀眾,電影細節分析竟然能寫8000字。
導演郭帆的“化緣史”更是難逃網友魔爪,一時引為奇觀;《流浪地球》同名小說及作者劉慈欣就更不必說,電影的成功,再次掀起原著閱讀狂潮。
用壁畫的方式打開《流浪地球2》
@Quark1997 創作
同時,一些活躍在科幻美術領域的插畫家,也再次回到人們視野。
比如為劉慈欣《流浪地球》實體書繪制封面的插畫師鯊魚丹(劉軍威)。
去年,我曾向大家介紹過一位90后插畫師新秀吳俊達。
他2020年還未畢業,卻拿下人稱“CG藝術領域奧斯卡”的GGAC(全球游戲美術概念大賽)2D繪畫組特等獎榮譽,他2021年的本科畢設作品更是成為當年最受矚目的一組插畫。
吳俊達 本科畢業設計
而85后的鯊魚丹,出道的年頭更早不少,他作為一名幻想題材的封面繪師,不僅是《科幻世界》長期合作者,也曾是GGAC與《逆戰》合作衛星城概念設計大賽評委。
鯊魚丹 《天父地母》封繪(王晉康原著)
《煉金術戰爭》
鯊魚丹是個內心世界十分自我的插畫師,比如他在一次采訪里,就是如此介紹自己:
“一個市場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冷僻職業的從業者,一只遠離人間界的神隱生物,一件致力于畢生不和人類上班的奇葩存在體。”
他自稱是“一只遠離人間界的神隱生物”,但他筆下的科幻美術作品,卻總是以人為本位和主體,內容充滿著人文氣息。
《暮光棄兒》封繪(【美】杰弗里·福特原著)
《最后的女神》
2013年,鯊魚丹創作的封繪作品《陶偶》,獲得了2013年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美術金獎。
《陶偶》原作是當代著名科幻作家、NASA顧問、美國空間物理博士大衛·布林撰寫的一部小眾硬科幻小說。
《陶偶》封繪(大衛·布林原著)
小說中,隨著科技發展,人們可以復制自身做成陶偶,并讓這些偶人替自己學習、勞動,甚至享樂;真人可以安坐家中,等待偶人們上傳記憶,把偶人的活動變成自己的經歷。
將自己的陶偶作為探案工具的偵探莫里斯,以往難以避免的種種艱難、冒險探案,都由他的偶人們承擔。但有一天,他的偶人們紛紛走失,沒有回來上傳記憶。
這部小說是一個多線敘事的作品,探討的核心問題是復制人是否該有生命。
在鯊魚丹的封繪中,盡管插畫整體氛圍都往懸疑與科幻的方向走,但人類與生命仍是首位的表現主題。
在畫面背景的最底層,乍一看好似有一條逆光的街道;然而仔細一看,左右佇立的卻又是極具科幻感的兩張面孔。
它們也許是幕后操縱者、也是隱匿在街尾巷末高樓大廈的窺視者,它們可能在注視著讀者,可能注視著眼前人來人往的陶偶人群,更可能是注視著這幅畫面的人物主體——
手上拿著、身旁放著陶偶人頭的主角莫里斯。
畫中的莫里斯神情并不放松,他眉心緊蹙,雙眼灼灼盯著前方,雙手捧著一顆翡翠色的偶人頭顱,像是思索著迎向它的一系列陰謀陽謀的對策。
骨血細胞組成肉體的人類,陶質材料燒成的偶人,結構與基因完全不同的他們,以及他們之間將要產生的哲學思辨、社會倫理、人性意識等等關系的張力,都被濃縮在了這幅插畫里。
除去這張插畫,在2015年,鯊魚丹的作品《極地春曉》獲得美國雜志《Clarkesworld(美)》年度最佳封面;
2014年和2016年,鯊魚丹兩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美術金獎;
2016年,《玩家一號(Ready Player One)》的封面美術獲得原著作者邀請,收錄入Subterranean Press典藏版等。
《極地春曉》
《玩家一號》封繪
(電影《頭號玩家》原著,【美】恩斯特·克萊恩著)
不過,雖然諸多獎項加身,但這其中最令鯊魚丹印象深刻的獲獎經歷,卻還是第二十五屆銀河獎(2014)。
因為當時給鯊魚丹頒獎的嘉賓,正是劉慈欣。
把時空坐標倒回到很久很久以前,一個男人年輕時去參了軍,后來因為繪畫天賦轉為了藝術兵。
這個男人就是鯊魚丹的父親。
鯊魚丹說,他的父親有個畫家夢,雖然央美落榜,但夢依舊。正因如此,他的童年記憶里滿是油畫顏料的刺鼻味道,以及巨幅畫布上老松群鶴飛過朝陽初升的瀑布。
鯊魚丹封繪、個人創作等作品
不過后來為了養家糊口和生活中所有那些不得不放棄的理由,像所有類似的故事一樣,鯊魚丹父親的畫家夢被埋葬了,且埋得悄無聲息。
?《The Game》封繪
“我在前人的夢的灰燼里撿起了成堆的中外畫集、美術史、雕塑史、靜物、人體、伯恩霍加斯、安德魯路米斯、人民畫報、工農兵畫報……”
“于是故事又開始了,這次沒有半途結束。”
鯊魚丹的藝術啟蒙就是這樣。
《科幻世界》封繪
相信不少人誤以為鯊魚丹對科幻題材情有獨鐘,但他實則喜歡所有質量優秀的幻想題材,他還在采訪中溫柔地提醒采訪他的記者:“從職業工作者的角度不可以拆分搞‘獨唯’啦。”
“科奇(科幻和奇幻)自古不分家”,科幻從來就是幻想題材的一個重要支線,相當一部分有長久愛好的科幻迷也都是科奇兩棲。
?《Galaxia》封繪
鯊魚丹最早接觸到科幻美術是在90年代初。那會兒風靡一時的《奧秘》《飛碟探索》封面上各色歐美幻想題材畫作,深深吸引了學生時代的鯊魚丹。
后來到了網絡的田園牧歌時代,網絡簡陋緩慢又四通八達,十幾秒才能加載一張中尺寸圖像。
《海天紀》
可即便如此,邁克爾維蘭、路易斯羅約以及許多多熟悉又陌生的藝術家合集,對鯊魚丹而言依然像無窮無盡的未知世界,閃爍在他所有看得到、看不到的物理及精神層面的遠方和別處。
“那時我就知道,這就是我喜歡的美術形式。”這是一場極具宿命感的相遇。
《忘卻的航程》封繪(分形橙子原著)
不過,等到學生時代又過了一些年后,在老師口中那能決定未來的高三時期,鯊魚丹才終于決定放棄在理科班里充滿希望的中上游成績,轉而投入美術高考行列。
《技術文明》封繪
“人不是為別人的看法而活著,從來不是。”
“無數道路在眼前鋪展,沒有選擇是完美無缺的,而我有一個支持自己選擇的原生家庭,永遠謝謝媽媽。”
鯊魚丹的家庭曾面臨過不止一次困境,父親的車禍,母親的罕見病,每一件都突如其來得令人崩潰。
鯊魚丹父親發生事故時,他還在念高中,家中大多事宜包括家務、賺錢等,都落在了他母親身上。
他的母親是位堅韌強大的女性。由于兒時缺少關愛,于是對自己的孩子格外疼愛,擔心學校餐食不衛生,于是每天中午為鯊魚丹送飯,等他吃完又將飯盒帶回家。
在他父親治療期間,鯊魚丹一度想要放棄繪畫,繼續選擇理科學習。
然而他母親卻與他進行了一次嚴肅的對話,講起當年自己的職業就是父母為了方便就業而替她指定的,但這樣是不對的。
“一個人應該有權利選擇自己真正想從事的職業。”這位偉大的母親決心無論付出什么代價,都無條件支持兒子的抉擇。
在這樣的愛里,鯊魚丹深思熟慮后決定重拾畫筆。
后來鯊魚丹的母親又陪他去往北京,穿梭于高校之間參加藝考;如愿考上大學后,支持他買了三千塊錢的數位板;畢業那幾年,鯊魚丹收入還養不活自己,便仍是這位母親毫無怨言地補貼兒子的創作。
至此,鯊魚丹的生活還算平靜。可生活是個流氓,最擅長給人迎頭一棒。
鯊魚丹的母親病倒了,病情反復并最終在2017年的圣誕前夕,被確診為原發性耐多藥結核病,所需醫療費用高昂。
他也尋找過各種籌款方法,可依然走到山重水復的地步。那時甚至有人懷疑他母親在裝病,便不肯再關心;而關心者能幫的卻非常有限。
也許那段時間,中國科幻圈不少創作者都知道,鯊魚丹在各種同行群中推銷自己,只要能賺到錢,多遠程的項目都能接。
后來他利用微博發聲,籌集到近95萬援助金,從深淵到天堂僅一天時間。
這么大的數額,恐怕任誰都得動一下歪念頭。但是鯊魚丹整理完網友給他的數萬字轉賬留言,其中不乏省吃儉用的學生,他就知道自己不能對這筆錢犯哪怕一點錯誤。
慢慢地,這些困境都迎來了柳暗花明。
鯊魚丹人生的前三十來年,經歷過好些顛沛頓挫,可這些反而更令他及更多關注到這件事的人撥開迷霧,在看似欲壑難填的世界和生活中看見人文的美好。
鯊魚丹大學選擇的專業是平面設計,但他很快就發現其前景并不是自己期待的方向,后來靠著圖書館和網絡自學了CG繪畫。
一位畫師的畫風及內容,與這個人的學習閱歷和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
如果大家去瀏覽鯊魚丹的社交賬號(wb:@畫畫的鯊魚丹),也許會對鯊魚丹的生活態度以及細膩的內心有更深切的體會。
雖然他在2018年注冊微博的契機并不算太美好,但好在結局圓滿。
并且從那之后,鯊魚丹就從內向寡言、從不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社恐人,變身7G沖浪選手,常常登錄微博更新動態,有時是一連串的社會新聞轉發,有時會分享自己柴米油鹽的生活。
他素日也會搗鼓些個人創作,除了畫畫與捯飭一些自設的世界觀,還會進行文字創作。
可不論在哪兒都不難發現,這些作品其中蘊含的人文關懷,如他的人生一般濃墨重彩。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鯊魚丹認為一個畫師初期受到怎樣的作品熏陶,大概率就會非主觀地終生受其影響。
《Proect Nemesis》封繪(【美】杰里米·羅賓遜原著)
他也曾遇到對自己風格的搖擺和不自信,但幸運的是在他入行不久,他職業生涯接觸到的第一位美術編輯就告訴他:
“你自己的風格很好,不需要故意模仿誰。”
這句肯定,對他的思維方式甚至職業路徑都產生了關鍵且深遠的影響。
“靈感來臨時一鼓作氣、臨到死線前精力暴發一肝、隔日發現不足收尾錦上添花。”鯊魚丹在繪制一幅作品的過程中,常會遇到這三波創作熱情。
知名作家、導演、編劇羅伯特·麥基曾在自己《對白》一書中寫道:
“一個講得好的故事既不是對論文般精密推理的表達,也不是對幼稚情感的洶涌發泄。它的勝利表現在理性與非理性的聯姻。”
在鯊魚丹看來,畫畫大約也是這樣。
石膏幾何體、水果瓶罐......在鯊魚丹看來這些枯燥漫長的筑基一個不能少,如若缺了,作品就是空中樓閣;但創作者們仍需抓住某一瞬的情緒高潮。
“利用好(創作熱情)這三塊峰值盡情賦予作品華彩,其他的部分個人感覺都是枯燥漫長的跋涉,只剩技巧,沒有感情。”
SHARK
鯊魚丹
繪畫練級是沒有捷徑可走的,而在好好筑基的前提下,才能夠更恰當地去思考深層的問題。
鯊魚丹近年也很關注AI人工智能繪畫軟件的行業熱點,這些軟件近一兩年的發展突飛猛進,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給美術從業人員帶來未知的變革與壓力。
“當下我們可能需要思考的是,在技術進步不可阻逆的必然下,一部分隨機創意已經失守了,未來還會更多。”
“當《恨·生存·原生人》終于上演時,什么才是人類藝術工作者不可替代的能力。”
但我想,人都有各自的意識,這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所在,更是區別于AI的所在。
創作者的意識反映于他們的作品之上,這也是個人的風格為什么重要之根本原因。
而不論當下還是未來,每個人獨特的人生經歷灌溉出來的情感與人文精神,就是屬于人類的那份永不可替代。
畢竟哪怕是科幻作品,它的主角依然是人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金城漫與畫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