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國際知名設計師原研哉為小米做了全新品牌識別系統,花費200萬耗時3年,被網友調侃“改了個寂寞”。
最近,原研哉為中國國家會議中心二期設計的logo,被網友辣評:現在小米不是被坑最慘的那個了。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主體建筑的背景,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主體建筑是由法國著名建筑大師、普利茲克獎得主的包贊巴克主持設計的,其建筑意象源于《詩經·小雅》“如鳥斯革,如翚斯飛”,所以整個建筑屋檐呈“鯤鵬展翅”結構造型,再搭配“群鳥”外幕墻造型,彰顯了“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設計理念。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效果圖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已完工投入使用作為日本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講故事向來都是原研哉的強項,比如無印良品的簡、空、白的設計美學理念,讓全球無數消費者追隨。所以,請這樣咖位的人做設計,拼的也許不再是設計,而是他們看待世界的角度和設計思維。一起來看看原研哉為國家會議中心二期設計的logo:
用原研哉的設計闡述來說,這個logo可以看出明顯延續了建筑設計意象,整個logo以簡單的幾何圖形,呈現出“鯤鵬展翅”的結構造型,像張開雙翅的飛鳥,呈現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中國文化。
就我個人來說,還是覺得這個logo挺好的,它夠簡單,簡單而能賣出去是最難的。設計師喜歡隨手亂涂亂畫,有時候隨手畫的草稿幾何圖形也會抽象到不能再抽象,但是,我不一定能賣得掉,即使在提案的時候把甲方噴暈了,甲方也不一定敢用。對甲乙雙方來說,這不是能力問題,更多的是咖位問題。
除了logo,原研哉團隊也設計了標準字,從細節圖看,字體結構也是盡量保持與建筑風格一致,通過做減法、強調塊面感,營造一種穩重、大氣磅礴的視覺感。?
再來看看標志的整體場景應用,整體logo與建筑物是保持了視覺統一的,但如果離得稍遠一點,中文字體幾乎壓縮到沒有辨識度,是一個個的“點”。
關于此次標志設計理念,原研哉表示:“標志這種東西,并不是說標志本身有什么意義,而是標志會承載各式各樣的人們的思想、人與人的平等再或者各種視野的延展,從現在通向未來的橋梁。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此造型盡顯巨大容器的極致廣博和有容乃大。”
根據了解,當時有三家公司參與到這個項目的競標,除了原研哉,其余兩家是韓家英和靳劉高設計,可都是中國頂尖的logo設計公司。韓家英被稱為“商業與藝術結合最成功的設計師“;而靳劉高設計的靳埭強,更是許多設計師心中的老師,由此可見此次比稿的重要性和份量感,能吸引這樣量級人物的競標項目,費用應該也是百萬級的。在原研哉新國際會議中心logo發布后,也引發了許多網友爭議,懷疑原研哉是“套模版”做的,他一直在吃老本,整體個人風格太明顯了。
不少網友表示中文字的設計和識別度有很大問題,另外,畢竟跟原研哉競標的兩家公司都鼎鼎有名,所以,有很多人希望能把其他兩家競標公司的作品放到網絡上讓大家來投票。
設計,是一門商業的藝術,是用視覺溝通的語言。你覺得原研哉這次用視覺所傳達的語言,你接收到了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文案與美術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