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是中國漫畫家的鼻祖,丁聰先生一生都在致力于漫畫創作當中。但在丁聰先生筆下最為犀利,也最為杰出的就是社會諷刺漫畫,針砭現實,譏彈世態,充分表現出他對國家和世界命運的關心,體現出他對社會、人民的責任感。
丁聰先生1916年出生于上海,自幼受家庭影響,丁聰先生在中學時就已經開始發表漫畫。
丁聰先生自畫像
丁聰先生有一個很別致的筆名:小丁。
“我開始畫漫畫時,簽名曾用過真名‘丁聰’,但繁寫的‘聰’字筆畫很多,寫小了,版面做出來看不清,寫大了,在一幅小畫上占了很大一塊地方,看上去很不相稱,于是張光宇就建議我署名‘小丁’。我以為有理,就采納并沿用至今。第二個原因是: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即‘小人物’,這倒符合我這一輩子的基本經歷——盡管成名較早,但始終是個‘小人物’,連個頭兒也是矮的”。——丁聰
丁聰先生的父親丁悚是中國現代漫畫的先驅者之一,既畫諷刺社會現象的政治漫畫,也畫月份牌上的時裝女人。
丁聰先生父親丁悚繪于1920年的諷刺畫《鎖上加封》
雖然父親是漫畫家,但不愿意兒子今后也走同樣的路。在丁聰先生十六七歲時,有一天,他忽然把自己畫的京劇速寫拿出來給前輩們看,他們不由得感到吃驚,他的筆觸竟然如此生動而準確,能夠把舞臺上戲劇人物的造型、神態和動態感表現出來。
丁聰先生早年的成名作《銀河星浴圖》
從走上畫壇初顯身手的時,丁聰先生與他的前輩和同輩漫畫家一樣,專注于描繪貧富之間的強烈對比,勾畫那些社會暗角的丑陋。
丁聰先生作品《文明的“金剛”》
丁聰先生最初顯露出的這種社會諷刺的特點,在后來的創作中蔚為大觀,它與政治諷刺密不可分,融為一體,成為他的創作中最有分量的作品。
丁聰抗戰時期繪制的抗日宣傳畫《流亡圖》,又名《流民圖》,
是丁聰抗戰時期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之一。
曾被宋慶齡買下作為抗戰宣傳畫,后宋慶齡又將此畫原作贈還給丁聰
抗日戰爭時期,丁聰先生轉輾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從事畫報編輯、舞臺美術設計、藝專教員和畫抗戰宣傳畫等工作,同時也以漫畫參加過多次畫展。
丁聰先生1946年繪制的最出色的諷刺漫畫《良民塑像》
1945至1947年,丁聰先生在上海發表過不少以“爭民主”為題材的諷刺漫畫。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人民畫報》副總編輯、全國青聯常委、全國政協委員,《裝飾》雜志主編等。
1957年后的二十多年里,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被下放到黑龍江墾區進行勞動改造,
由于沒有條件發表漫畫,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晚年的丁聰先生又再次揮起他的筆。創作了《魯迅小說插圖》、《丁聰插圖》及諷刺畫集《昨天的事情》、《古趣集百圖》等。
1980年以后,為了彌補失去的時間,丁聰先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書籍插圖及諷刺漫畫作品,數量超過了以前的總和許多作品放到現在來看,依然如鞭似匕。
丁聰先生與陳四益先生在《讀書》雜志,長期聯袂推出的“世象寫真”專欄,圖文并茂,盡現近30年間中國社會的世態萬象,成了這段歷史不可或缺的記錄。
丁聰先生就這樣用他的目光,一直關注著每日變化著的中國,用他的畫筆,表達著一個畫家的良心與思考。直至2009年5月26日,丁聰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
丁聰先生數以千計的漫畫涉獵廣泛,政治風雨、世態萬象,盡在筆下。丁聰先生雖以“小丁”自稱,卻揮動的是一支如椽大筆。
《看病難》丁聰人生中最后一幅漫畫
丁聰先生曾說過:
“來世上走一趟,
很高興做了件事,
就是畫了一輩子漫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設計賽圈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