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中國明星終于又殺回了時尚戰場。
可是,為什么女團愛豆被公關總監牽手入場,內娛影后卻只能外場排隊?
中日韓明星同臺,到底誰輸了?
時裝周,內娛被韓娛碾壓?
內娛明星終于又能出征國際時裝周了。
經歷了 3 年的蟄伏,每個人都像像回宮嬛嬛,發誓要將失去的奪回來。
這半個月,內娛明星的刷屏式營業,像極了年底沖 KPI 的打工人。
前有許光漢、程瀟、宋雨琦米蘭同框,后有劉亦菲、周冬雨同場看秀。
從機場出發照,到秀場精修圖,再到幕后花式自拍,一整套操作堪比拍攝雜志封面。
大中華區龐大的消費力,讓中國明星在時裝周上一直風頭無倆。
至少放眼東亞,沒有對手。
但今年的情況不容樂觀。
不管是網友,還是明星,咱內娛頭一次感受到了來自鄰國的壓力。
章子怡,曾經的 Dior 寵兒,被眼尖的粉絲發現在秀場上穿過季禮服。
2023早春款
而同場的奧斯卡影后查理茲·塞隆、金智秀、三吉彩花,穿的都是當季款。
韓國的金智秀穿的甚至是超季款——更晚發布的2023年早秋系列改良版。
從左至右依次為:塞隆、金智秀、章子怡、三吉彩花
要知道章子怡和 Dior 可是老交情了。
05 年就飛去巴黎看秀,是第一位被邀請看高定秀的亞洲女星。
2011 年 Dior 在北京辦活動,給章子怡戴的還是超季頂級珠寶。
反觀 Blackpink 金智秀,Dior 特意為她安排了酒店,布置了滿屋子的禮物。
就連進場,也是被 Dior 全球公關總監 Mathilde Favier 牽著直接進去。
看秀的時候,也坐在 LVMH 集團長公主旁邊。
而章子怡和劉雨昕,得在 VIP 通道排隊。
Dior,你真是區別對待第一人。
如果說被“冷落”是因為章子怡只是特邀嘉賓,沒有 title。
但就算有 title,品牌似乎也沒那么“上心”。
作為 Lanvin 代言人,成毅在秀場都沒有坐在品牌 CEO、主理人,或者時尚圈名人身邊。
劉亦菲是 LV 全球代言人,國內唯一一個拿下這個 title 的人,但穿的仍然是過季禮服,看秀的位置也很偏。
不只是秀場,在雜志和代言上,韓娛的勢頭也越發兇猛。
身為韓國明星,金智秀卻在今年拿下了法版《VOGUE》的3月刊封面。
成為法版創刊以來,首位拿下單人封面的亞洲女星。
新女團 New Jeans,出道才半年,就有三名成員分別拿下 Burberry、Gucci 和 LV三家品牌大使名號。
其中一個才剛剛15歲。
是LV史上最年輕的大使。
中國明星,時尚資源真的不行?
其實并非如此。
一個明星的時尚資源主要看他的代言數、封面雜志數和穿衣資源。
雖然時尚話語大權掌握在西方手里,但龐大的市場和消費力仍然讓中國明星的時尚資源處在前列。
最起碼在亞洲是這樣。
拿代言來說,雖然大家嘲諷品牌的各種代言大使摯友 title 宛若批發。
但不管它是不是割韭菜,它都是品牌一種變相的認可。
最起碼,我國明星做到了人手一個大牌資源。
比如 Dior 和 CHENEL 。
在穿衣資源上,中國明星能爭取到的資源在亞洲也算頂尖。
2022 年 Elie Saab 推出首個男裝高定系列,蔡徐坤成為全球第一個穿上這件斗篷的人。
AB 當年在 2017 年芭莎慈善夜首穿的 Dior 星空裙大家還有印象吧?
秀智到了18年初才穿上身。
孫藝珍,韓國頂級女演員,出道 22 年才第一次拿到大牌代言。
出席百想藝術大賞,穿的還是 Ralph Lauren 過季了一年的舊款。
不僅禮服資源吃緊,對比起中國明星出席大活動時的珠光寶氣,韓星的珠寶贊助更顯寒酸,紅毯上時常出現脖子“空蕩蕩”的情況。
而李冰冰 2008 年就拿下了萬寶龍亞太區的珠寶品牌代言人。
畢竟,公關活動是要配合市場銷售需求的。
韓國市場狹小,大牌每一季的訂貨量相比中國差距懸殊,品牌自然不會在韓國區準備很多樣衣,從總部調樣衣的可能性也不大。
所以,他們只能在電視劇彌補紅毯的遺憾,把大牌新款穿個遍。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系》出動了 Dior 的古董裙
就算是今年,大部分品牌對邀請的中國明星還是很友好的。
(?Dior?拜高踩低不算)
YSL 給暫時還沒有名氣的王楚然、劉令姿,穿的都是春夏當季款。
劉詩詩作為 TOD'S 代言人,品牌 ins 封面認領、品牌 CEO 合照一個都沒落下。
晚宴上,也是和樸秀榮一左一右,坐在 CEO 身邊。
從左至右依次為:劉詩詩、CEO、樸秀榮、榮倉奈奈
湯唯剛剛在巴黎參加完 LOEWE 2023秋冬大秀,就已經率先穿上了秀場系列。放眼本屆時裝周,也是相當炸裂的操作。
更不要提 Gucci 親女兒李宇春。
李宇春看秀的時候,身邊坐的是開云集團(Gucci、BV的母公司)的老板。
身上穿的,是品牌即時發布的 2023 秋冬系列,這是品牌給予的極高待遇。
所以,不是中國的時尚資源不行,只是對手實力上升,分走了我們的一些蛋糕。
這幾年,K-pop 在全球掀起熱潮,韓國愛豆的影響力也走出韓國,輻射全球。
這種影響力直接體現在社交媒體的數據上。
比如 Blackpink 成員們的 ins 粉絲數量一直都相當壯觀。
Lisa 隨隨便便一張照片就能獲得超過 500?萬的點贊。
這時候,奢侈品牌簽韓國明星就變成了一件非常劃算的事情。
因為他們的價格沒有歐美明星那么貴,同時也依然擁有著強大影響力。
大牌不再偏愛大中華了?
早在去年,LVMH?集團董事會成員 Hubert Védrine 便在一次采訪中直言。
對于?Louis Vuitton、Hermes、CHANEL?等頭部奢侈品牌來說,應盡可能減少對于中國市場的依賴。
看一下這幾年的消費數據就不難怪品牌做出這樣的決定。
2022 年中國境內奢侈品市場首次出現 15%?的負增長,在全球奢侈品市場占比下滑到 22%,讓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寶座。
對比韓國,2022 年韓國人均奢侈品消費居全球首位,是中國的 6 倍。
一直以來,購買力強盛的大中華區消費市場是華語明星最大的倚仗,但過去三年,COVID-19 讓品牌開始思考是否應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消費疲軟,明星也無法出國看秀,不能幫品牌站臺,直接就影響到了宣傳效果。
而且,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讓品牌覺得簽約中國藝人不確定性比較高。
畢竟,大家都記得 LV 和 Prada 在代言上吃的虧。
華語明星提供了 3 年的空窗期,這就給了其他東亞國家彎道超車的機會。
尤其是自 Netflix 和韓國達成合作后,韓國影視開始走向全球,演員們也就站上了時尚的風口。
《魷魚游戲》爆火后,男主李政宰就成為 Gucci 全球品牌大使。
新人女主鄭好娟空降 Louis Vuitton 全球品牌大使,還登上了美版《VOGUE》的封面。
更關鍵的是,這幾年,內娛缺少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 icon 。
張曼玉、章子怡在國際電影上都有不錯的知名度,有作品背書,大牌也樂意與他們合作。
在 25 年前,張曼玉就被邀請為愛馬仕走秀。
但現在,小花越來越多,有點“圈地自萌”的味道,出了國門就沒人認識。
少數在國外也有人氣的明星,比如王嘉爾、宋雨琦,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有在韓國偶像團體出道的基礎。
不過,值得慶賀的是,時裝周上的華人設計師越來越多。
本季四大時裝周,華人設計師品牌數量在亞洲各國中遙遙領先。
所以,某種程度上,我們已經轉向了另一條賽道。
作者:疏風
責編:若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印客美學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