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驚嘆了!
最近,在b站上看到一個水墨手繪的視頻,線條優美流暢,下筆沒有任何遲疑,顯然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我定睛一看,原來那竟是阿梗的創作!
我當下便決定把阿梗寫成文章讓更多人看到,但與阿梗聯系上的時候,她卻說,自己沒有什么話題性。
阿梗實在是謙虛了,她16歲在《畫書大王》上出道,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畫手。14年前,還憑借《魔術師》獲得第五屆金龍獎最佳繪本獎。
現在,她已經成為了微博粉絲超過90w的頂尖插畫師。
阿梗的微信頭像是手繪的古典少女
爆紅的漫畫家多見,但“長紅”的畫手鮮有。
如何做到幾十年保持精進,牢牢站穩top畫師的行列?我實在充滿好奇,于是,便約阿梗做了一次探討。
粉絲口中的“阿梗太太”,已經擁有了許多人望塵莫及的“神仙之手”。
很多年輕人聚集在她的微博、b站下,看她創作,求遠程上課。?有人問:“為什么我畫的暈染了一大片?”阿梗回答:“不要停頓,手要快”
阿梗在扇面作畫
看阿梗創作,是一件非常享受和解壓的事情,她下筆果決,拿著毛筆,沾上墨水,在紙上飛舞勾勒,行云流水。
這些不打任何草稿的手繪,也是阿梗自我愉悅的放松方式,基本不會出現廢稿,即便有筆誤,也能重新補救回來。
不打草稿,如何能做到用水墨下筆成畫?
她對我說:“筆墨的水分掌握,以及停拿頓挫的分寸,對畫面語言的了然于胸,都需要有足夠扎實的基本功。”
阿梗的許多手繪作品,都相當出彩,神仙鬼怪,少男少女,不論多么復雜的線條,她都能在一筆一線之中勾勒出來。
《百鳥衣》
在所有主題中,阿梗最擅長的便是描摹女性,線條婉約,極具風情。
比如,為《三體藝術畫集》創作時,阿梗選擇了“茶室”作為背景,屏風上是爭斗的瑞獸和燎原的火花,畫面中央的三體人智子奉茶時眉目低垂下,卻給了一個野心勃勃的回眸。
智子這個角色飽滿含蓄,將一切掠奪的力量包裹在靜雅的外表里。阿梗畫出了女性不動聲色的張狂。
為英國牛津出版社繪制的英文版《花木蘭》插圖,則凸顯了女性柔美與剛毅同在的氣質。
馳騁沙場時,她像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告別戰友時,脆弱又堅強,淚灑馬背。
換回女裝,她又溫柔窈窕,眼中多了幾分自信與光亮。
阿梗畫的少女,不僅像是會呼吸,更像是在你眼前說話一般,你可以感知到她的聲音,一顰一笑,栩栩如生。
但刻畫美人,只是阿梗眾多擅長主題中的一個。
阿梗并不是一個容易被標簽化的畫師,她的作品,包容性極強,你既可以看到古典飄逸的手繪,也可以看到明亮時尚的板繪圖。
創作風格也很難被定義,大氣與細膩兼具。
為游戲項目創作商業插畫時,阿梗多用板繪,線條飄逸,色彩更為鮮亮。
她也是海報寵兒,所創作的電影類型,從現代愛情、青春故事,到經典神話,甚至架空背景的實驗動畫等等,均有涉獵。
為《姜子牙》《妙先生》創作的海報,色彩豐富,視覺大氣,將玄幻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還未上映但備受矚目的《深海》則是一部架空的實驗性動畫,探索人內心的自我成長,更為抽象。
阿梗在這張海報的創作中也傾注了相當多熱情,最終,她畫了一個龐大的深海動物群追趕主人公,線條復雜卻很干凈,充滿層次感與神秘氣息,美輪美奐。
為《雄獅少年》繪制的海報,也浪漫至極。
阿娟帶著獅頭一躍而上,雄獅的尾部,化作了一片散落的木棉花。他的身前,是加油助威的好友,身后,是天邊金光炸開的祥云。
而為宮崎駿《懸崖上的波妞》和彭浩翔《春嬌救志明》創作的海報,則是在溫情中加入了奇幻的想象,視覺豐富而溫柔。
但浪漫與玄幻,并未成為阿梗的唯一標簽。
處理起現實題材,阿梗也駕輕就熟。
在《昨日青空》中,阿梗就采用了自己擅長的多人場景。一個中學的門口,青春洋溢的中學生們表情動作各異,讓你恍如回到了自己上學的某個夏天。
雖說阿梗擅長的風格全能,但我們依然能看到,她所有的創作,都有一層溫柔的底色。
阿梗說:“我對手繪更加敏感,是個紙張的癡迷者。但是手繪和板繪并沒有高下之分,只是作畫的載體不同,作品的人文內核,才是我創作的關鍵。”
阿梗說,自己人生中創作狀態最好的十年,都獻給了《踮腳張望》,一本人文氣質非常濃厚的漫畫繪本小說。
這部繪本,從2009年開始在漫友系雜志《新蕾·STORY100》上開始連載,后來出了一共六冊叢書。
到第六冊的時候,為了保證創作時間,阿梗和寂地沒有任何連載費用,專心打磨情節,還這10年一個圓滿的收尾。
在豆瓣,《踮腳張望》系列,平均高達9分,成為了一代人的青春。
《踮腳張望》改編自繪本作家、漫畫家寂地的小說《踮腳張望的時光》。
阿梗還記得,看到原小說時,就有一股要把它畫成漫畫的強烈沖動,兩人的合作幾乎是一拍即合。
“這本小說和當時流行的青春快餐文學完全不一樣,它寫出了很多人真正的青春,看到了孩子長大的內心過程。”
主人公林曉路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女孩,生長在一個單親的貧窮家庭,有些自卑和內向,但內心卻充滿各種奇思妙想。
因為暗戀著男孩韓徹,她的世界就像掉入鏡子里的愛麗絲一樣。
奇幻的想象力,構成了這個繪本最大的吸引力。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有一個會飛翔、五彩繽紛的奇異世界。
里面有兔子、長頸鹿、大象、獅子、斑馬、小火車,以及一整個生動絢爛的巴塞羅那城市,她自我建構了一個超脫于酸澀現實的龐大世界。
“我希望林曉路是在自己的幻想中得到療愈的,這對很多內向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常態。”
《踮腳張望》成為了很多中國孩子的內心寫照,她們平靜而奔涌的青春,也因為阿梗和寂地的創作,在紙上蕩漾開來。
考上大學的林曉路與落榜的韓徹久別重逢,茫然失措的林曉路倉皇逃離,她微小的情緒擴張到整個畫面之中。
畫面的左側象征著現實,右側則象征著幻想的世界。左側的人群身后,是灰色的、煙火氣十足的舊街區,遠處則是極具現代感的明亮的高樓大廈。
前景與后景充滿新舊對比的穿越感,滿是中國城市化的痕跡和烙印。
這些想象,幫林曉路撫平了生活本身的傷痛,而正是這樣的設定,讓整個故事呈現出一種有酸有甜、哀而不傷的氣質。
因為足夠的文學性,《踮腳張望》在海內外獲獎無數,后來也被翻譯成法語和德語,在歐洲地區大受歡迎。
除了自由發揮的繪本小說,阿梗還認為,插畫也并不是大家普遍認為的商業、快餐作品,它同樣可以有人文性和社會批判性。
我就特別喜歡阿梗這張為疾病傳播創作的嚴肅題材插畫。
上班路上,所有人戴著口罩,一位身著紅衣的女性在人群中打翻了咖啡,雙手捂著嘴巴,旁邊的人,有的掩面退后,有的漠不關心。
這是阿梗在新冠疫情之前創作的圖片,但是放在當下,卻又十分應景。
“我想呈現一個不安全的病毒環境下,特殊群體和大眾群體之間的矛盾。”
疫情之下,感染的人成為了“異類”,普通人如何看待這些少數的“異類”?是否只有自己成了特殊,才能對人類社會中的其他“異類”產生共情?
雖然這張插畫在阿梗眾多作品中并不起眼,但這種藏在插畫中的深刻性和人文性,卻是她現在,以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追求。
此外,阿梗還為《三聯生活周刊》連續制作過5年的年度特刊,其中的味覺主題,就畫出了最普遍的中國人,在舌尖上的集體記憶。
生動的煙火氣,色彩溫柔明亮。
在一個個人頭攢動的大場景下,大家做著不同的事說著不同的話,每個人對于新年,都有不同的情感回憶。
把畫面中出現的每個人都畫得鮮活而落地,是阿梗的強項,這類創作往往耗時很久,且需要畫出不同形態的人物,對于新人來說,難度很大。
但阿梗不同,寂地曾經開玩笑說:“我寫什么情節不重要,但一定要給阿梗老師安排萬人大廣場,她就會很high。”
在《踮腳張望》中,有這么一幕,高考結束,學生們魚貫而出,人群中有愛嘮叨的開朗少女,也有戴眼鏡的乖乖女,還有或放縱張揚,或沉浸在耳機世界里的少年。
主角林曉路,幾乎完全融入人潮之中,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她是唯一回頭的人,因此成為了整張畫的核心。
阿梗強就強在,這張畫面的每一個人,你好像都可以看到他們各自擁有的家庭、性格背景,腦補出不同的故事,似乎他們就曾經在你的生命里出現過。
阿梗曾說:“往周圍看看,你會發現身邊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漫畫家不能是自我的,而要尊重每一個人、每一個存在,觀察并體會生活,才能創作出好作品。”
保持一顆敏感而富有共情力的柔軟內心,是構成創作者人文性的基礎。?
去年,阿梗出了全新的個人畫冊《春風》。
為了新畫集,阿梗完成了6000張簽繪,并且每一張畫都不重復,扎實展示沉淀幾十年的繪畫實力。
回首過去,阿梗3歲開始在紙上涂涂畫畫,16歲便出道,在《畫書大王》上刊登都市幻想童話走紅。
后來她被保送至廣西藝術學院版畫專業,依然一天十幾張速寫,10年雷打不動。
長期的基礎訓練下來,她對人體造型有了充分的認知,形成肌肉記憶,才做得到任由筆來指引大腦創作。
現在阿梗已經是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的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她發現,現在很多學生,用3天,7天去磨一張畫。
“這是遠遠不夠的。”
不過,痛苦的訓練毫無意義。
阿梗說,很多人每天都練夠十張甚至更多,但卻沒有進步,最大的原因是你在畫的過程中很痛苦,練習時應該保持一種飽滿的情緒,這樣每畫一張都能有所收獲。
熱愛,是一切練習的基礎。
阿梗畫電影《地心引力》進行分鏡練習
練習的方式也有很多種,采風、看片、聽音樂、看舞臺劇,萬事萬物都可以成為紙張的主角。
阿梗喜歡看各種電影、紀錄片,希區柯克、賈樟柯、王家衛,都被她列入了觀影片單。
打開電影,觀察學習其中的分鏡語言,了解角色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處理,是娛樂,更是訓練。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阿梗借海子的詩做的主題創作
“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是相通的,畫畫其實就是‘紙張電影’。”
作為一名高校老師,她希望每一個學生,作為藝術創作者,都能在繪畫這一種藝術形式里投入更多深沉的創作思考。
但是,她也發現,現在的孩子,更容易焦慮和著急。
“他們很想要快點看到結果,想要成為頂流,盡快被市場認可”。
但是,阿梗卻深知,頂流并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種現象,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共謀,無法通過精確的計算得到,成為一個繪畫創作者,首先要做好不是頂流的準備,對欲望釋懷。
“他們現在聽不進去,但也許未來的某一天,這些話能在他們的生命中產生作用,這就足夠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金城漫與畫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