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被放大了的21世紀金澤美術館”?

近日,MVRDV贏得了德國海爾布隆市人工智能創新園區(Ipai)的設計競賽。設計采用高辨識度的圓形平面,旨在將園區定位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世界標桿。沒想到引發討論:

“MVRDV獲獎方案是被放大了的21世紀金澤美術館?”

02.

你能分清是誰的方案嗎?

我們為什么要將MVRDV的方案與SANAA的21世紀金澤美術館放到一起比較,原因不言而喻。如果把兩家事務所的鳥瞰圖放一起,你能分清哪個是MVRDV的方案?哪個是SANAA的方案嗎?

“AI之環”?? MVRDV

21世紀金澤美術館?? SANAA

雖然鳥瞰圖極其相似,但畢竟一個是建筑,一個是園區規劃。

那么這兩個作品到底有何區別,不妨跟著小編一起仔細比對~

03.

圓形總平面設計

21世紀金澤美術館

21世紀金澤美術館總平面圖?網絡

21世紀金澤美術館位于城市的中心,場地被三條街道包圍,妹島希望各個方向進入場地的人們都能夠觀賞到建筑的正立面,所以采用了沒有唯一正面的圓形。圓形體量使得建筑的立面連續而均質,沒有主次等級。統一的立面與基地多樣的環境元素共同創造出一種連續變化的景觀,促進建筑與城市之間的親近感。

MVRDV的“AI之環”

“AI之環”總平面圖? ?MVRDV

作為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基地,業主希望創建一個足以與世界知名科技中心——從硅谷到深圳——競爭的園區,具有高度的可識別性。因此MVRDV以一種大膽的、具有標志性的圓形規劃方案呈現設計。以圓切割建筑輪廓,使得Ipai園區從其所在區域清晰地脫穎而出,甚至在衛星照片中也能看到。這樣的形態也將成為企業的品牌宣傳工具,提高其在全球的知名度。

同樣的圓形平面,但是二者的設計初衷不同。前者是設計師基于場地環境而生成,后者是依據甲方所追求的可識別性。

04.

交通系統設計

21世紀金澤美術館

21世紀金澤美術館交通系統分析圖?網絡

21世紀金澤美術館采用網格化的交通系統,使得人們的參觀路線充滿“不確定“性,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路徑,以一種公園漫步的方式完成參觀。

MVRDV的“AI之環”

人、技術和景觀地融合? ?MVRDV

MVRDV的總體規劃遵循了簡單、靈活和可持續的原則,追求人,科技,景觀的結合。

兩條偏心的綠軸與一些列的綠色連接相結合? ?MVRDV

采用兩條偏離圓形中心的軸線,定義了空間劃分:其一是歷史悠久的羅馬小路,作為南北方向的主要路線;而東西方向的是體育和健康走廊,其中設置了一系列戶外空間。

“活力環”設計示意圖? ?MVRDV

環繞園區建筑的是一條1.2公里長的道路,它囊括了各種激活園區的活動場地,包括短跑跑道、滑板公園、論壇空間和可眺望周圍的觀景點。促進了一系列戶外活動,讓場地全天充滿活力。

在交通系統設計方面,21世紀金澤美術館采用的是網格化的交通系統,其路徑規劃是自由的,充滿不確定性;而在MVRDV的“AI之環”中,存在兩條明顯的軸線和一條環形道路。

05.

矩形體量

21世紀金澤美術館

21世紀金澤美術館?網絡

21世紀金澤美術館?網絡

超大尺度的圓形形態介入場地,打破了場地的原有秩序。為了與周邊的矩形建筑形態相呼應,妹島將美術館功能打散為一個個矩形單體,平鋪在圓形平面的范圍內,矩形單體升起從二層以上形成大大小小高低錯落的個體。這樣既使圓形體量沉浸于周圍高大的矩形體塊中,又在城市肌理上取得了與周邊建筑的呼應關系,從而消解了圓形體量帶來的視覺沖突。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金澤美術館這個大圓餅之中的小盒子,并不是毫無控制的隨意排布的,它仍處于一個網格體系的控制之下。這些盒子的排布,看似隨意,實則內有秩序。

MVRDV的“AI之環”

模型? ?Ivo?Haarman

各單體外觀及功能示意圖? ?MVRDV

MVRDV為了這些單體建筑可以高效靈活地使用模塊化網格和生物基材料進行建造,園區內大多數建筑采用簡單的矩形形式,高度均為27米。只有少數建筑以獨特的造型和更高的結構成為園區的亮點,在平滑的天際線中增添了視覺中心。這些空間的規劃旨在吸引公眾與人工智能互動,是與柏林的場所營造專家 REALACE 合作構思的新一代沉浸式體驗空間。

同樣都采用了矩形體塊,前者中的矩形體塊代表的是單獨的功能空間,是為了與場地周邊的建筑形態相呼應,并且體塊高度各不相同;后者中的矩形體塊代表的是單體建筑,是為了便于高效靈活地使用模塊化網格和生物基材料進行建造而采用的矩形形式,體塊高度基本一致。

06.

圓形體量

21世紀金澤美術館

21世紀金澤美術館?網絡

金澤美術館有一個偏離中心的圓形空間,起到聚心的視覺效果,它是通往地下特殊展區的通道。

MVRDV的“AI之環”

效果圖 ?MVRDV

位于園區中心中央廣場的圓塔,整個園區內是唯一特殊的存在。它是最具影響力的是通訊中心,作為公眾與園區工作互動的聯絡點,并設有舉辦活動和展覽的空間、會議、游客中心和培訓中心。

兩個作品中的圓形體量設計,在各自的總平面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前者是整個建筑中的特殊展示空間;后者是園區中最具影響力的是通訊中心。并且,在視覺效果上都具有一定的聚心作用。

07.

本質區別

雖然SANAA和MVRDV的兩個作品看上去極為相似,但是如果結合各自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分析,其設計內核還是不同的。

21世紀金澤美術館

21世紀金澤美術館?網絡

21世紀金澤美術館?網絡

在21世紀金澤美術館的設計中,SANAA依舊沿用了以往的簡約設計傾向,簡約卻不簡單。雖然建筑形式為簡潔的“圓盤+方盒子”,但是其核心設計理念是通過對物質材料的消解、空間等級的消解、建筑結構的消隱,來弱化建筑的中心地位,注重營造人在建筑中的“漫步式”空間體驗。

MVRDV的“AI之環”

?園區景觀效果圖? ?MVRDV

效果圖-當地農業與園區建筑以及AI的融合? ?MVRDV

在MVRDV的“AI之環”方案中,同樣也是MVRDV設計理念的反映。高密度、可持續性、無車環境、重視景觀設計和民眾社交活動是其設計理念的關鍵詞。

MVRDV充分考慮甲方的設計意愿,采用夸張尺度的圓形呈現規劃設計,以滿足甲方對于高度可識別性的要求。借用以往的高密度住宅區的設計經驗,設計出緊湊型的園區格局,進而為LOLA的參數化景觀設計留下了大量的整體場地。此外,MVRDV依舊注重園區的可持續性設計,通過優化建筑結構、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綠色景觀設計,使得園區在運行期間的能源消耗將比同規模的典型園區低80%左右。并且該區域依舊沒有汽車,公共空間只留給步行者、自行車騎手和智能微型交通工具。

08.

總結

在建筑界,時不時就會出現一些讓人“似曾相識”的建筑作品。抄襲?or借鑒?,一直是建筑設計屆永恒且無法回避的話題。

然而,每個建筑作品都有其自身的設計內涵。如果僅憑易于被識別的建筑外在形式而妄下定論,屬實有失公允。

至于MVRDV的”AI之環“與SANAA的21世紀金澤美術館的”撞車“,或許真的只是巧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青年建筑

精選文章:

人工智能Ai可以用來設計LOGO嗎?

他被稱為“屁股”插畫家,30幅魔性的作品,讓人越看越上頭

價值10萬獎金,2023北京國際電影節海報官宣了!

又是圓環?不過宜家這次聯名設計有新突破!

?工作5年月公積金1.3萬!設計院又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