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紐約市政府推出了全新的城市標識,取代使用了近40年的舊標識。新標識采用簡潔風格,主體是一個黑色字母“Y”與圓圈相連。

雖然標識本身簡單大方,但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大部分時候,人們不喜歡變化。一個長期使用的標識擁有容易識別和喚起情感反應的價值。用新的標識代替它,所有這些都會消失。這

諷刺的是,幾年后,當這個設計已經定型,整個周期會再次重復。如果這個品牌敢調整這個原本標識,他們會再次受到許多同樣人的抨擊。

一個好的標識設計需要時間來被社會接受,但一旦被接受,人們也會產生依賴。

任何一個設計工作者都曾目睹這樣的過程再三上演。所以,我們很少關注這樣的爭議。畢竟,在創意領域還有如此多其他積極的話題與才華橫溢的人物值得推崇。?

然而,時不時,還是會出現我們無法視而不見的辯論。紐約全新的標識就是其中之一。

1976年的標志

紐約標識似乎已經存在很久了,它由著名設計師米爾頓·格拉澤(Milton Glaser,1929-2020)在1976年設計,根據他在出租車后座用紅蠟筆在廢紙上畫的草圖。

雖然今天這座城市吸引了財富,特權和天價房產價格,但在那個時候,這座城市瀕臨破產,充斥著犯罪,貧困和暴力。所以‘我愛紐約’的廣告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提振居民的士氣。

不難理解,紐約人對米爾頓·格拉澤的設計深感親切。幸運的是,該標識誕生時促成其創作的高犯罪率和貧困狀況在隨后幾十年中明顯改善。然而,9/11襲擊事件隨后發生,撕裂了社區的心靈。突然,這個標識再次無處不在:在T恤、棒球帽和人們能貼上的幾乎每件衣服上,作為團結和反抗的象征。

簡言之,人們熱愛‘我愛紐約’標識。所以,當局推出新標志——不僅更改其設計,而且更改文字本身,這讓世界各地的人都感到震驚。

2023年的標志

新標識作為周一《紐約時報》的整版廣告首次亮相,然后由市長亞當斯和州長霍楚爾在曼哈頓時代廣場的新聞發布會上發布。它與前身有巨大差異。

首先,文字從‘我愛紐約’變為‘我們愛紐約’。意圖似乎是要認可紐約人在疫情期間相互支持的方式。?

第二,設計有顯著變化。格拉澤原作的打字機風格的襯線字體被更換為參考紐約地鐵系統的helvetica無襯線字體。心形有漸變效果,更三維。

設計師的反應

設計界對新標志的反應是迅速而殘酷的。例如,設計師約翰·孔蒂諾(John Contino)在Instagram上寫道:“米爾頓的設計完美而出色,人們會永遠想要它。這個新標志沒有人會關心它,以至于它會自行消失。

但這一切都只是懷舊嗎?平面設計師路易莎認為不是,設計實際上存在缺陷。

UX 365學院的創始人喬·納托利(Joe Natoli),他將其描述為“普通,不起眼,這使它立即被遺忘。這里沒有設計,只是一個通用字體和一個心形,它們沒有視覺關系或相互支持”。

然而,并非每種反應都是負面的。“有人需要為紐約標志更新贏得所有公關獎項,”在Wieden+Kennedy從事廣告工作的Christopher說,“沒有人會在乎這是否是一個微妙而優雅的更新。

精選文章:

設計×工藝:24對跨國創意組合的奇遇之作

否認婚房八個億!但竇驍的豪門上位路設計師都得學學!

出圈的科切拉,搞起藝術來也如此厲害!

寶馬拼創意,這場藝術裝置不只是“純玩”!

東京創意碰撞米蘭設計:三宅一生開啟3D面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