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合作過冬奧短片《冰雪之約》后,谷愛凌和易烊千璽近日又在紐約聚首驚喜同框!兩位頂流00后的氣場絲毫不輸一旁的娛樂圈大前輩,且畫風更松弛大方。千禧一代果真是帶來新文化新氣象!

放眼全球,這些生于盛世的00后們并沒有像大家曾擔心的那樣恃寵而驕一事無成。雖然他們更多的只關心自己、為愛買單,卻也因此在各行各業大膽開拓深耕,向世界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亮中之亮當屬消費領域。據《彭博商業周刊》調研,在2030年之前,中國的95后和00后將是全球最大的消費群體。他們僅僅只是追求“活在當下建設小世界”,就已經輕松撬動了5萬億消費市場。

在這些來勢洶洶的Z世代面前,不止明星網紅們倍感壓力猛下苦功保持“年輕”,連各大品牌商家都在紛紛“動刀整形”緊追年輕人的步伐!

1?吃

作為全世界最卷的行當之一,餐飲品牌想要在品類繁多、爭奇斗艷的市場中“殺”出一條活路實屬不易。見多識廣的Z世代通常都是無情無義看過即忘的“渣男渣女”,但他們卻貢獻了近40%的餐飲消費總額!

打造一個獨特而有張力的IP,是搶占青年吃貨消費心智的“殺手锏”。比如在業內有酸菜魚“天花板”之稱的太二,以二次元黑白漫畫風的品牌形象和獨樹一幟的“二”文化在一眾餐飲品牌中異軍突起。

而大家最為熟悉、向來慈祥穩重的“肯德基爺爺”則開始走起“小公舉”路線:穿起中式大褂,打上粉粉腮紅,連下巴上的胡子都變成了一個萌萌噠的心……一整個粉嫩到被很多人誤以為是山寨,明顯志在收割這一屆中國年輕人的“韭菜”。

2?穿

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對于千禧一代來說,“自我獎賞”是很重要的,況且沒有什么事情是分期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多分幾期。于是他們已經成為奢侈品消費需求增幅最大的人群,占到全球消費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這個變化讓一貫面向熟齡顧客的奢侈品牌也不得不放下高貴的身段,開始學會年輕人的“玩法”,挖掘與這個時代同頻共振的更多可能。

比如Chanel在2022年推出的「22」手袋,邀請4位當紅20+明星作為形象大使,采用年輕人最愛的托特包款型,加上柔軟皮質、菱格紋、皮穿鏈基底,提供多種顏色和尺寸選擇,方便隨性又夠“酷”,儼然已成為品牌新經典。

珠寶配飾也沒有放過年輕人。Tiffany一反過去精致高貴的形象,相繼推出Supreme 聯名系列、「NOT YOUR MOTHER'S TIFFANY」(不是你媽媽的蒂芙尼)等街頭潮牌風格系列,還玩起了時黃鉆主題快閃店,極力想要破圈拉近品牌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

3?住

如今00后人均手里攥著3個以上房產證,已經正式成為地產和商業項目的新寵。他們信奉“顏值即正義”,追求生活的驚喜感和品質感,只有那些能釋放Z世代精神和社交需求的空間才能安放住他們的靈魂。

在2023米蘭設計周上,宜家推出的80周年復古款設計,用Z世代最愛的薄荷綠、薰衣草紫、克萊茵藍和檸檬黃等顏色,對經典作品進行了新鮮、大膽和快樂的詮釋和重塑。這種從Ins、小紅書等社交網絡爆火的“復古時髦彩色家”風格正成為室內設計新趨勢,有趣的顏色、圖案和形狀都是年輕人激發快樂、表達個性的“小心機”。

在家要溫暖,在外要酷炫,新零售商業已經完全融入Z世代的日常。坐落于上海淮海路的潮玩集合店X11,以帶有未來感和觀念性的賽博朋克、廢土美學來打造空間,通高6米的通天貨架拔地而起,制造無限遐想空間,通過陳列方式和主題展覽的更替,讓消費者每次步入X11都有不同觀感和超預期的體驗。

4?行

“年輕化”在汽車領域更不是什么新鮮課題。70%的首購車用戶不到30歲,但年輕人一屆比一屆難伺候,尤其是被電動化和智能化拉高了胃口,他們要求車不僅要有顏、有料,還要有趣、有個性。

汽車已經從一種代步工具變成年輕人的時尚單品,新生代消費群體更愿意為產品設計和特色支付溢價。

特斯拉、小鵬、蔚來、理想等新能源車代表,在保證智能科技的前提下,將豪華個性的氛圍也拉滿,很好地滿足了年輕人的出行和社交需求。

比亞迪、紅旗、哪吒等自主品牌持續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將東方之韻與力量美學相結合,獨特反差的國風車型和國潮細節頗受年輕人的追捧。

五菱宏光MINI、歐拉等品牌則圍繞“時尚”、“女性”、“顏值”等關鍵詞不斷破圈,深深抓住女青年們的心。

陳獨秀曰,“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李大釗曰,“青年者,人生之王”。五四先驅的“覺醒”之聲猶錚錚在耳,百年后的新新青年也并非等閑,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顛覆著舊世界、舊文化!

時代從未老去,而是頭也不回地走向年輕購買力!青年精神的核心也并未發生過改變:勇銳、革新、進取、自由。永葆青年之精神,便永具青年之力量。

設計師就是這么一群不管干到幾歲,都得盯緊青年人的喜(錢)好(包),絕不失去市場洞察力、實驗精神和想象張力的人,是他們的“年輕”真正推動著今天世界的變革,塑造著未來世界的模樣!

精選文章:

中東文化里程碑?卡塔爾頂級博物館,力壓阿聯酋和沙特!

時尚界奧斯卡,2023 Met Gala如何致敬“老佛爺”?

寵物市場新玩家崛起,通過包裝讓產品“說話”

MAD南美首作:Qondesa大樓的城市實驗

品牌不老,標識需更新?紐約市標識變化引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