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雪糕刺客復蘇的季節,一年前我們不經意間慘遭“背刺”,然后硬著頭皮去結賬,現在我們對刺客毫不留情,超過3塊?sorry,是我高攀不起。

現在不流行比誰出手闊綽,“你竟然這么便宜就拿下了?”才遭人妒忌。聽說如今大佬在飯桌最熱衷的,不是分享投資成功經驗,是拼多多鏈接。

擒拿雪糕刺客之后,是找平替——

“花2塊錢能吃蜜雪冰城現壓的甜筒,請給我一個買你的理由。”

幾天前有人在小紅書發筆記,喊話冰淇淋連鎖店“極拉圖”趕緊開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上一個被這樣千呼萬喚的還是“胖東來”,共同的理由是,它們給出的價格你很難拒絕。

圖源:小紅書@老白!把雙下巴收回去!

極拉圖是何方神圣?作為5年前蜜雪冰城主打冰淇淋的復線品牌,它現在還只是在老家河南一代活動,賣的不是普通冰淇淋甜筒,是更高貴的意式“gelato”。

(奧黛麗·赫本同款)

極拉圖聽起來像把Angelababy這么夢幻的名字翻譯成“安吉拉大寶貝”帶著山寨質感,也把一勺賣二三十的gelato,賣到5、6塊的價位。

先科普一下啥是gelato,如果說從含奶量的家角度梳理雪糕鄙視鏈,意式gelato是比美式的ice cream更高級的品種。gelato精準踩中現在“精英食品”的幾大要點,奶油少牛奶多所以脂肪含量低(可以貼健康標簽);

意大利土特產

傳統gelato是老意大利人手打的,就算現在都用機打,速度也比普通冰淇淋慢,越慢空氣越少,口感也越細膩,當然你得為這份反社會效率的“慢生活”付費的;

又因為制作的溫度比一般的冰淇淋更低,意味著gelato不僅入口即化,而且得“現做現吃”,這一點上碾壓冰柜里凍成出土文物的雪糕。精準拿捏“容易化因為健康無添加”的消費心理,畢竟野火都燒不盡的鐘薛高就引發過“科技與狠活”的爭議。

當奧黛麗·赫本扮演的公主在羅馬街頭吃著gelato,這種不是冰淇淋機壓出來的,而是裝在一個個鐵盒子里,五顏六色碼成幾排按勺賣的甜品,自帶高貴光環。

華麗的gelato

你以為很便宜其實很貴的叫雪糕刺客,你以為很貴其實真的很貴的叫gelato。

大部分gelato門店會出現在一二線城市的大商圈以及網紅博主的打卡筆記里。根據食品媒體瀝金的觀察,gelato這種單品很容易賣上價,而且讓人心甘情愿掏錢。

一個球普遍在30元左右的客單價,背后通常是高租金、高人工、高營銷以及70%的高毛利。自帶網紅打卡屬性,幾個顏色的冰淇淋球隨意地摞在一起,再點綴上各色干果,容易出片還自帶度假氣質。

在北京最常見的gelato品牌主要是Venchi聞綺,坐落在三里屯、國貿等核心地段,一線購物中心需要高端品牌撐場子,合作客戶里不乏瑪莎拉蒂、阿瑪尼的Venchi聞綺是被爭搶的“新符號”,前輩哈根達斯已經失去新鮮感,正在被奶茶咖啡圍剿呢。

gelato現在是冰淇淋界的“潮牌”,最近我才發現氫商業編輯部旁邊的商場里,一家主打健康0添加的高端冰淇淋店“野人牧坊”,已經悄然變成了旗下【潮牌】“Yeah Gelato”,招牌叫“西西里島開心果冰淇淋”。

總結來說按照產品不斷升(nei)級(juan)的規律,gelato算是一個高端新品種,而蜜雪冰城,對gelato出手了。

去年極拉圖做了全系價格下調的舉動,從30降到29.9的操作不稀奇,狠人極拉圖是攔腰砍,小浴缸版雙球冰淇淋從26降到11塊,單球脆筒降到6塊錢一個, 把平均單價二三十的gelato拉到10元以下,一共6個口味,可以先嘗后選。

口味也沒有跟價格縮水,極拉圖主打意式的技術、中式的口味,自研了咸蛋黃、茉莉酸奶、薄荷的口味,當然也是每球6塊錢。

別的gelato開在LV旁邊,極拉圖開在黃燜雞隔壁。按照官方的策略,極拉圖要走出商場(不主要是房租貴),開到街邊、商業街、景區,這才是蜜雪冰城的地盤。

相比又爬泰山又組cp的網紅雪王,極拉圖因為到目前只有22家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區的門店,有幸嘗到個位數gelato的顧客表達了意料之外的廉價和好吃。

“趕快來上海開”的呼喚聲順著網線都能感覺到那種迫切:“快來吧,狠狠暴打上海均價40的gelato”。

低價對高價的“降維打擊”,是消費者最喜聞樂見的。

期盼發展到“不滿”。廣東地區代表發出振聾發聵的提問:“這么熱的地方你都不過來,咋想的?”

哈爾濱地區表示:東方小巴黎你竟然不放在眼里?

你問極拉圖好不好吃我也不知道,有人嫌甜得發膩,有人說口味驚艷。就像4塊錢的蜜雪冰城奶茶,低價本身就是一個誘人賣點,但凡口味過得去,那都能讓消費縮水的普通人感動得痛哭流涕。

畢竟蜜雪冰城早就創造過2元甜筒的神話,明亮公司采訪某印尼咖啡從業者,“在印尼,蜜雪冰城賣得最好的單品就是甜筒”。

現在蜜雪冰城有兩個副線品牌,一個是打爆gelato價格的極拉圖,一個是打爆咖啡價格的幸運咖。

在奶茶、冰淇淋、咖啡三大網紅營銷溢價高重災區,蜜雪冰城似乎在致力于打下所有“高端食品”的價格。同行咬牙切齒,我們鼓掌歡迎。

當然現在蜜雪冰城的降維打擊效應也開始出現在其他領域。

比如前段時間剛結束的蜜雪冰城音樂節,以199的票價從599、699、999的“韭菜”音樂節中脫穎而出。199的價格按照現在的行情只夠請山寨周杰倫,蜜雪冰城請來許飛、大波浪、陳楚生、汪蘇瀧。

不搞早鳥預售,不分VIP還是VVIP,蜜雪冰城辦音樂節更像是“回饋老百姓”。

蜜雪冰城“整頓天價音樂節”造福年輕人,“看起來在賠錢”的樣子惹人憐,“這得賣多少個甜筒才能回本?”

大家等著蜜雪冰城整頓更多行業。

最近刷到網友用AI做了張蜜雪冰城和LV聯名的聯名假圖,評論區大家還以為雪王真的攀了高枝兒,“檸檬水不得賣40?”但很快被另一個聲音說服了:萬一雪王價格打下來了呢

圖源:小紅書@lam_prompt

當然品牌的力量就是這么詭異,當喜茶攜手fendi是為了提調性,蜜雪跟LV混搭,“不是蜜雪冰城變高檔了,感覺LV都變親民了。”

(LV:我此時害怕極了)

覺得蜜雪冰城可憐大可不必,因為很多時候,那個街邊擺攤、總是對你笑呵呵的阿姨,其實家里坐擁幾套房,手里還有10位數隨用隨取的現金。

去年蜜雪冰城第一次在招股書向廣大群眾展示了自己豪橫的家底。2020和2021年蜜雪冰城的經營性現金流是11.4 億和16.9 億,2020年蜜雪冰城開放融資從三家投資機構手里拿到23.3億。

播客《商業就是這樣》根據蜜雪冰城招股書得出它的存款金額:截止到2022年第一季度末,蜜雪冰城有30.5億的存款和價值4.6億的理財產品。包括上面融到的23.3億,還沒來得及花。

有錢深藏不漏,還讓你覺得它很窮,雪王一邊悶聲發大財,還能讓消費者懷抱感恩的心買單。賣廉價劣質奶茶的小門店,蜜雪冰城怎么能這么有錢?

因為便宜,一手拳打餐飲業的同行,一手籠絡消費者。

蜜雪冰城賺錢的大頭不是加盟費也不是賣奶茶的抽成,它們致力于成為加盟商們的供貨商。

簡單來說加盟店主必須從雪王這里買奶粉、果醬原材料,不跟你直接分成利潤,但拿捏住加盟商的原料命脈,剩下蜜雪冰城需要做的就是,怎么最大程度壓低原材料價格,利潤最大化。

眾所周知做餐飲如果不想給房東打工,壓低成本關鍵在于在供應鏈上,誰能拿到最便宜的貨,意味著你就比同行賺得多。

這樣目標就相當明確了,與其被拿捏,不如自己辦廠。

如今蜜雪冰城變成農產品加工超級工廠,包辦生產奶昔粉、奶茶粉、芝士奶蓋粉、糖漿和果醬。前端廣開門店,需求量上來了,產能跟上了,賺到的錢再建廠,議價能力又變強了,價格又被拉低了,蜜雪冰城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卷死了同行。

現在蜜雪冰城還要再往上走,要在海南建廠因為椰子多,在廣西建廠因為水果便宜盛產甘蔗,四川有新鮮的檸檬?蜜雪冰城就地辦廠,看看4塊錢的檸檬水還能不能往下拉。

“致力于暴打高端消費”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畢竟一個冰淇淋賣得再高貴,原材料也無非是牛奶、糖、水果的組合搭配。自己掌握這些元素命脈的蜜雪冰城,共享了低價原材料,然后暴打一個個品類。

冰淇淋+果醬就成了圣代、冰淇淋+果醬+茶就變成了奶昔,增加新物料的基礎上,再交叉產生新產品,同時又清理了庫存。乘法口訣算是被蜜雪冰城玩明白了。

當同行還在從零售價上卷利潤,蜜雪冰城站在大氣層。

2021年下半年,創始人張紅超曾在內部提了一個簡單清晰又充滿野心的目標:“兩美元,讓全球人民吃好喝好。”

最近蜜雪冰城頻繁在澳大利亞、日本露面,本質上和在北上廣呼喚河南的極拉圖快點來一樣,“讓低價震撼世界”。

萬店盈利智庫創始人總結蜜雪冰城抓住了10塊錢以下的節點,為啥是10塊錢?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有9.6億人,意味著蜜雪冰城的低價策略可能引發9.6億人的共鳴,剩下人均可支配大于2000的,也會被向下卷的價格所震驚。

“就這么說吧,這個牌子要是從北上廣開始做,不可能發展成萬店的規模。”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蜜雪是我們沒啥生活費大學生的快樂水,現在是在北京打工的我的安慰水。

反正我是很期待被蜜雪冰城暴打的下一個“高端”是什么,“雪王能有什么壞心思呢?”

開篇圖源微博:@極拉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Vista氫商業

精選文章:

花瓣狀結構重新定義公共場所,Sn?hetta打造文化地標

有趣~當世界名畫遇上Emoji表情,腦洞大到合不上......

蜘蛛俠“大鬧天宮”?!外國電影海報為了中國市場也蠻拼的!

極簡主義VS極繁主義的“戰場”,包裝設計該站哪一邊?

喜茶變身洋小伙?!當AI重繪品牌LOGO,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