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長安三萬里》明天才上映,但上周日已經全國大規模點映,看樣子對動畫的質量頗有信心。金哥也迫不及待走進電影院,先看為敬。

168分鐘的電影,數十個如雷貫耳的唐代大詩人,要講述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動畫故事,追光野心可昭。但沒想到看完之后,依然陷入中國動畫電影的常見境遇:兩極分化,一半人罵得狠,怒斥浪費3小時人生;另一半人哭得兇,說是今年最好的國產動畫。究竟怎么回事?在你走進電影院之前,或許可以先有個判斷。(本動畫偏傳記類,不擔心劇透)

在討論動畫具體內容之前,觀眾首先被建模吸引。預告一出,就有一大片人抨擊“建模太丑”、“歪嘴李白”、“李白像黃子韜,高適像武大靖”。公道說一句,青年李白確實有些生硬缺少質感,但滿臉風霜的老年李白就很符合大家心目中的形象。

和傳統繪畫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而后,坐在大熒幕前,大家發現了更大的嘲點——“嚯!這李白怎么是六四分的身材”、“侏儒癥李白嗎?” ……

有人甚至把他們的短腿和《雄獅少年》“瞇瞇眼”列為同等罪狀。國人心中風流倜儻的詩仙瀟灑不羈,電影里他和他的朋友們,卻全變成了五短身材,不僅如此,就連馬都是圓滾滾的。

先別著急罵,這樣的造型,主創已經有解釋。人物參考的是唐俑,馬兒仿的是唐三彩,珠圓玉潤的豐腴審美更凸顯唐朝的繁榮開放。

一貫被詬病流量審美的追光動畫,難得仿古,卻被罵了。老實說,金哥覺得短腿無妨,上美影廠的老作品里很常見,動畫的世界審美多元,并非只有歐式臉+大長腿才可以出現,況且李白身高不足7尺,也不適合做成大長腿。

《阿凡提》1979

想法很好,但可惜3D建模很難還原中國唐俑、古畫中圓潤流暢的線條美,尤其是當李白高適脫下衣服,可以明顯看到上半身是寫實的肌肉,下半身是可愛短腿,乍看確實違和。

如果改成2D會和諧很多,但2d的成本擺在那,主創選擇3D無可厚非。

電影在審美上花了很多功夫,人物的服裝、配飾、頭飾、兵器、樂器、舞蹈均可考究,立足了“傳記類動畫電影”的初衷。

胡旋舞

對于唐詩文化的傳播,還需以景傳情。國漫造景技術已經相對成熟,《長安三萬里》地理跨度很大,錦繡繁華的長安、飄滿花香的揚州、文人墨客往來的黃鶴樓、寒冷肅殺的塞北……一一還原,詩句在這樣的場景下誕生,很是浪漫。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崔顥·《黃鶴樓》)

黃鶴樓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后》)

長安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九江楓樹幾回青,一片揚州五湖白”

(王維·《同崔傅答賢弟》)

揚州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高適·《燕歌行》)

塞北

有人統計一共出現了48首詩,電影力圖還原詩歌創作的場景,還原一個人人會寫詩、連邊塞都有詩板亭的鼎盛時代。而對于詩歌最極致的呈現,便是那首用超現實主義畫面表現的《將進酒》。

年近半百的李白,和高適、杜甫、岑參、元丹丘等人坐在黃河邊,眾人跟隨著李白的吟唱,進入了詩中豪邁壯闊的幻境之中,手持美酒,白鶴為載,奔而向神殿,與仙人同樂。“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p>

李白詩中壯闊的想象力,繁華人生曇花一現的幻滅感,在此刻達到了頂峰。

不少喜愛詩歌的觀眾,看得熱淚盈眶,那是一種文學情懷的再現,是一次李白與千年后的我們跨越時空的會面。然而,電影的這些優點,都得益于李白以及眾文豪的驚世才華,得益于那個璀璨奪目的年代,得益于語文基礎教育的普及。光是詩歌的場景做的好還不夠,如果故事不行,就變成了一支超長的“詩歌MV”、“中學生豪華語文課件”。

如果你是沖著李白走進電影院,估計要失望了,因為該片是以高適為主角的回憶錄,回憶自己與李白的一生,以及背景中由盛轉衰的長安。為何主角不選李白選高適?

謫仙李白只天上有,而勤懇踏實、平庸了大半輩子的高適卻更像普通人,一個謫仙人,一個世間人。選擇用高適的視角去回憶李白,和太白保持一點距離,這是一種更為取巧的做法。

李白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人?被詬病的還有——電影給他的“負面”塑造似乎多過正面。出場時李白還是20歲富家少年,詩劍雙絕,心比天高,行卷求官都要用“大鵬一日三千里”來自詡,符合大家熟知的他,一個“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富二代。但在“士農工商”等級社會,商人之子李白,空有才氣抱負,連科舉的資格都沒有,一生謀官卻不得,唯一的職業巔峰,是41歲供奉翰林,給玄宗皇帝和貴妃作詩消遣。

他情緒大悲大喜,他揮金如土買佳人笑,他酒醉便把朋友拋諸腦后,他被美色美酒灌出了啤酒肚;

他為了仕途兩次入贅,他缺少政治才能,晚年為求賞識加入叛軍麾下……

這樣“有才無能”的李白,和記憶中才華濾鏡加持的詩仙相去甚遠,但這或許更像一個“真實的人”。李白的苦悶,悲情,也使得他的才氣更有厚度,后世人才能聽到“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毕啾茸鳛橹鹘堑母哌m,形象更為“偉光正”一些,資質平平,勤能補拙,吃得了苦殺得了敵,因為戰亂有了出頭的機會,有勇有謀,最終在唐代的所有詩人當中獲得了最高的政治成就。

以他為主的家國情懷線,延展出了哥舒翰、郭子儀等武將,蕭瑟、緊張、金戈鐵馬,給原本略顯平淡的電影增加了帶感的看點。

只不過可惜的是,電影因為多線并行,前半段略顯流水賬,缺乏一條完整強勁的主脈絡,著眼的人物過多。從盛唐到安史之亂,高適、李白、杜甫等人的命運浮沉,但大部分人都只是匆匆露個臉就退場了。

就連人們最愛的李白,人生低潮轉折點也多通過口述,個人的所思所想所憂,沒有展示完全。他為什么總是處在酩酊大醉的發瘋狀態?酒醒賓客散后發現老友離開是否落寞?夜深之時是否會撫劍嘆息?這些只留給觀眾想象。

即便這樣,動畫的時長還是長達168分鐘,可想而知體量之大。影院里有人幾次拿紙巾擦眼淚,有人幾次按亮手機屏幕看時間。對于文化歷史感興趣的觀眾,電影緩緩道來一個個熟知的名字就足以心潮澎湃,但喜歡強情節的觀眾,尤其是小朋友,就坐不住。選了一個上好的題材做平淡的回憶錄,雖算不上詐騙,但的確遺憾。

國產動畫近年有了井噴之勢,題材逐漸豐富了起來,封神IP層出不窮之外,以《雄獅》《深?!窞榇淼默F實主義題材開始冒頭。如今追光的“新文化”系列,包括此前短片系列《中國唱詩班》,則在挖掘中國文化歷史價值的寶藏。

《中國唱詩班》

做的好,是文化傳播,做的不好,是增加門檻?!堕L安三萬里》在創作上的探索欲、表達欲是值得肯定的,遍地英杰的長安,有“詩佛”王維、仙風道骨的賀知章、“唐代樂圣”李龜年,瀟灑自如的書法家張旭、以及英勇無畏郭子儀、哥舒翰……豪杰們各具特色,每一個都可以獨立成篇。

即便是容易淪為背景板的女性角色,也有亮點可循,裴十二散發,是除李白高適外的一大看點,在封建王朝最為包容的盛世之下,才能卓絕的女性都毫無出路,令人扼腕。但表達欲過于旺盛,什么都想抓,就導致了動畫時長過長、缺乏主題,大量詩歌為了串聯略顯生硬的問題。

這或許也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中國動畫能做出不少亮眼的小短片,但優質成熟的動畫長片難有的現狀。中國文化的寶藏里,大文藝家、好故事多如牛毛,我們能通過這部電影了解到的有限。

電影中人見人愛的公子哥小杜甫,誰能想到他后來窮苦困頓,憂國憂民,寫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李白眾多豪情萬丈的才作,電影中也只能展現其中九牛一毛。好在,電影留給了李白兩處高光時刻,一首是《將進酒》,另一首是當他在白帝城遇到大赦,激動得丟掉船槳,飽經風霜喊出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一代詩仙,一代繁華的盛唐,千帆過盡,給觀眾留下一片沉重的浪漫。詩在,黃鶴樓在。詩在,長安在。金哥很喜歡這部動畫的大主題,只要有文學藝術在,那個人、那段時代就在。但愿這能成為一顆種子,在觀眾心中發芽,讓文化類動畫開花。只不過,關于他們的人生,關于中式文化的浪漫,需要更多的動畫工作者們繼續回望,繼續講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金城漫與畫

精選文章:

空置15年,布達佩斯W酒店重返19世紀的輝煌

“羽翼”住宅:為拗個造型,建筑師真是拼了

喜茶x《喜劇之王》聯名,再現經典“名場面”

世界上最大的球體建筑,首次照亮在拉斯維加斯的天際線

Z世代設計:了解下一代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