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你是不是也被「多巴胺」霸屏了?自從00后設計同行“白晝小熊”一把帶火了“多巴胺穿搭”之后,它就一發不可收拾地侵占了我們的世界,電影、文學、咖啡、茶點、火鍋……誰都想來抱「多巴胺」的大腿!

這里面抱得最狠的當屬設計界!無論是時裝、平面、家居、產品還是視覺、UI,設計師們用色彩“抄”起作業來簡直過于輕松爽快,肉眼可見萬物皆在“多巴胺”!

但講真,有個色彩就「多巴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花里胡哨往上堆,土不土!煩不煩?。 付喟桶贰惯@場全民狂歡,背后的“陷阱”簡直細思極恐!

01

多巴胺?= 快樂?

多巴胺,江湖人稱:快樂荷爾蒙?!岸喟桶凤L格”,則像它展現出來的一樣直截了當,以各種高飽和度、高明度的色彩來調動你的多巴胺分泌。

人們相信這些明亮鮮艷的顏色能夠釋放積極、開朗的情緒,就好像“將快樂穿在身上”。

在經歷過前幾年灰暗凝滯的氛圍過后,極簡黑白灰和安靜莫蘭迪一夜間淪為“過氣網紅”,人人都想高調亮麗地出來“炸街”。但人家色彩心理學叫你穿得鮮艷,沒叫你把所有顏色都往自己身上堆??!

同一空間里顏色過多,不僅容易造成視覺疲勞,??翻車率也高,很容易成為災難現場!不僅沒法讓人分泌多巴胺,反而可能造成一些生理心理上的不適。普通人跟風還能原諒,但如果連設計師也一窩蜂拋棄自己的專業審美,只為投市場所好,毫無原則地不斷生產“土雷風”,那簡直是將整個社會置于審美降級的危險之中!

「多巴胺」的陷阱就像經濟學上的“口紅效應”,經濟不景氣口紅卻越賣得瘋,廉價又有粉飾作用的小東西,最適合“窮”又想“嗨”的人。乍一看五彩斑斕活潑歡脫,其實除了短暫的刺激和興奮,并不能生產“快樂”,只是徒有瞬間的快感。

設計師在運用「多巴胺」的時候,到底想呈現給用戶什么樣的風景面貌與旅程體驗?是否真正有效地傳達了信息、與用戶建立起強烈的情感聯系?若這場色彩大爆炸里沒有真正的設計價值觀,“下頭”也不過是一瞬間。

02

多巴胺?= 個性?

「多巴胺」除了主打一個“爽”,還被委以“自由表達個性,不受傳統規則束縛”的重任。絲巾大媽們可是萬萬想不到,當年自己被群嘲土到爆的靈魂配色法,現在年輕人們換了個叫法就變成“個性”和“時尚”了?

但設計師們,當你們屢試不爽的“多巴胺配色”成為街頭巷尾人人趨之若鶩、產品店面個個爭相換頭的“模板”,真的突破了更多束縛、表達了更多個性、讓世界更豐富更多元了嗎?

萬物皆可「多巴胺」的背后,到底是隨心所欲的色彩搭配,還是簡單易復制的消費符號?到底是個性價值的張揚,還是商家與設計師聯手的“割韭菜”?

風太大還易吹及無辜。「多巴胺」這個光憑色彩歸類的標簽,很可能覆蓋消解掉原本獨立個性的各類文化風格,若設計師沒有獨立清醒的職業行為,更有可能助長這股風潮恣意彌漫成一種“審美霸凌”。古人養生有“避風如避矢石”,審美要健康同樣須防范“風邪”!

03

多巴胺?= 流量?

沒錯,今年這一波「多巴胺」,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都是億級流量的出現,用低成本的即時滿足頻繁刺激用戶,成為大小品牌商家的回春良藥,也成就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對于設計師來說,復制這個“流量密碼”大概也是這些年來最輕松的“交卷”技巧了。這么多讓人快樂的顏色,用就是了唄,怎么用怎么好看,過稿率奇高,你快樂于是我快樂!

但這恰恰也是多巴胺最擅長制造的陷阱!低成本高回報的東西是什么?泡沫??!越是快樂的締造者越懂得,高水平的多巴胺會使人放棄長期的更多利益,唾手可得的快樂不僅不牢靠,還容易反噬。別忘了,“多巴胺風格”之所以能在浩瀚雜亂的視覺宇宙里脫穎而出,打的是“反差”牌,在最日常的場景中大膽使用最不日常的色彩,才輕松收割了一波想要突破限制、釋放自我的消費者心智。

那么當這種“反差”流行成了新的日常,設計師又要如何才能從滿世界的五彩斑斕中“殺”出一條陽光大道?再回去投靠極簡風或莫蘭迪嗎?撇去顏色,你的設計還剩下什么?

“風格”易逝,“價值”才能永恒。設計師是解決問題的人,比起提供“煙花”般的視覺快感,能不能為這個世界創造“火藥”般的真正創新價值才是設計更需要用力的地方。再不學會反抗「多巴胺」、戒斷身體里的多巴胺,你就要失去掌控大腦的主動權了!反“PUA”,從拒絕“速食”風格開始!用自己的眼去觀察,用自己的耳去聆聽,用自己的心去思考,才能做出真正有用也有趣的設計!

精選文章:

“喬納森又接到新活兒了!”蘋果前首席設計師Jony Ive又一款新品問世!

Pantone 公布未來十年最受歡迎的色彩系列

夢幻與超現實的碰撞,藝術家精細插圖中的混沌之美

韋斯·安德森電影里的配色美學,用在室內設計是什么樣?

《長安三萬里》的“短腿”審美,又傷害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