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已經根深蒂固,我們甚至不會多想:比如打哈欠,眨眼,使用完衛生間后沖水……

沖水馬桶最早于1596年發明(伊麗莎白一世在她的宮殿里安裝了一個),但又過了250年它才成為主流,徹底改變了衛生系統。如今,沖水馬桶是現代浴室的基石,但它也與21世紀的兩個問題密切相關:人類對便利的癡迷和水危機。

市場上已經充斥著諸如半沖洗和低流量馬桶等解決方案。然而,統計數據仍然令人沮喪。在美國,人們僅沖廁所就浪費了19到24加侖的水,馬桶占了一個普通家庭水消耗的近30%。

大部分水(全球約80%)最終未經處理就排入環境。即使其余部分在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美國約占電力負荷的3%),這個過程令人費解:我們使用能源將水從一個生態系統引出,將其輸送到家中,然后再沖進下水道,使用更多的能源在污水處理廠進行清潔。

好消息是,情況不必如此。壞消息是,舊習慣難以改變。

在今年春天,一個引人入勝的展覽在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的芬蘭館開幕。該展覽名為“Huussi”,得名于一種將人體排泄物轉化為堆肥的廁所,它在芬蘭農村地區非常常見。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上完廁所,倒入一勺鋸末、泥炭、沙子或任何能吸收濕氣的東西,然后走開。當容器裝滿時,打開后面的一個艙口,鏟出排泄物,將其帶到一個設施,讓它完成堆肥,然后用作肥料。而且,由于該系統將尿液排到一個單獨的容器中——而滯留的尿液是導致廁所氣味的主要罪魁禍首——堆肥廁所不會有異味。

該展覽并未提出要讓芬蘭式廁所在全球范圍內取代沖水馬桶。但是,它呼吁結束沖水馬桶的時代,并緊急提醒人們,無水廁所是存在的,每一種解決方案都將在城市解決當前衛生系統問題和減少對氣候危機造成的影響時起到作用。

該展覽的策展人阿爾賈·雷內爾表示:“我們從歷史中了解到,每個文化和每個時期都在解決當時的挑戰。我們現在需要看看這個時代,然后說,‘好吧,這個體系已經不再適合我們,因為世界已經改變,所以不要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正在治愈癌癥,我們登上了月球;如果我們決定去做,我們就可以做到。”

或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圍繞“芬蘭式堆肥廁所”的展覽創意是在雷內爾于2022年參觀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時,在威尼斯的公共洗手間排隊等候時產生的。當時,她聽到有人談論這座城市的歷史污水系統,以及馬桶的污水大部分未經處理就流入了運河。“我真的很震驚,”她回憶道,然后自己想:“我們需要這種芬蘭式堆肥廁所。”

一年后,一座芬蘭式堆肥廁所來到了威尼斯。該展覽由“干燥集體”設計,這是一個由建筑師、設計師和藝術家組成的團體,雷內爾也是其中的一員。展覽圍繞一座外表時尚的芬蘭式堆肥廁所展開,其外部由木墻包裹。旁邊放著用人尿液施肥的土壤,幫助人們想象最終的產物。“我們試圖用建筑來引發改變;我們做了一些如此美觀的事物,以至于你也許愿意嘗試一下。”雷內爾說。

由于物流原因,在雙年展上人們實際上無法嘗試使用這座芬蘭式堆肥廁所,但雷內爾表示這座廁所是功能齊全的,因此在展覽于11月結束時,它將被捐贈給當地的非營利組織VERAS,該組織在附近的一個島上擁有一個農業公園。

芬蘭式堆肥廁所在農村環境之外正在經歷一次復興。在2021年春季,赫爾辛基在城市郊外的一個休閑空間首次展示了一座芬蘭式堆肥廁所。這座公共洗手間由當地的NRT建筑工作室設計,由一個帶有前部心形剪口的木屋組成,以與傳統芬蘭式堆肥廁所的熟悉審美相匹配。在內部,馬桶座位位于一個平臺上,一切都像預期的那樣運作,除了不是拉動一個把手,而是簡單地在衛生紙上撒上覆蓋材料,然后關閉蓋子。

你看不到的是使這一切成為可能所需的支持基礎設施,即隱藏在平臺下的一個特殊的滾動垃圾箱,可以將液體與固體廢物分開。當垃圾箱裝滿時,當地政府會將其拿走,并用空的容器替換。赫爾辛基首席設計官漢娜·哈里斯說:“這是對一種老技術的再適應,大多數芬蘭人熟悉這種技術,來自夏季小屋等地方。在這里,會發現在堆肥方面更加復雜,而且它們是愉快的使用場所。”

此后,該市在不同的社區推出了第二座芬蘭式堆肥廁所,還有數十座正在籌備中,作為該市開放大片海岸線供人們游覽的戰略的一部分。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都將用作公共洗手間,哈里斯希望這將為其他城市樹立榜樣,并幫助將堆肥廁所作為可行的城市設施變得正常。

但這不僅僅是芬蘭。堆肥式或干式馬桶已經在整體療養勝地、生態村莊甚至豪華度假勝地中使用。英國著名的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現在在場地上有超過1300座堆肥廁所(每個都配備了鋸末和鏟子)。大峽谷國家公園有各種堆肥廁所,其他國家公園如華盛頓的奧林匹克公園也有。類似的脫網概念也存在于偏遠社區中——從低技術的選擇,如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袋裝馬桶,到高科技馬桶,使用納米技術將人類排泄物轉化為清潔水和灰渣,而不使用任何能源。

目前,這些選擇大多用于替代公共洗手間,而不是家庭或辦公室的馬桶,而這正是這項技術可能產生最大影響的地方。但無沖洗的替代方法在這些領域也存在,并且在整個歐洲越來越多地進行試驗。其中最受歡迎的是真空馬桶,或稱為壓力輔助馬桶,它使用空氣(加上約半到一升水)將人類排泄物吸入管道。這項技術在飛機和火車上早已使用,但在過去的十年里,它已經開始在荷蘭、比利時等國的新住宅社區中推廣使用。

其中一個這樣的社區位于瑞典的赫爾辛堡,2021年,當局決定將舊港口改造成一個可容納2500人的全新居住區。目前只有900人住在那里,但他們每個公寓都配備了真空馬桶,而且至關重要的是,每個公寓都有三根獨立的管道:一個用于黑水,一個用于廚房和洗衣機排出的灰水,一個用于食物廢料。所有管道都通向瑞典第一個廢水處理廠RecoLab,該廠位于社區邊緣。

RecoLab的業務開發經理阿曼達·霍克斯表示:“我們的主要信息是,在我們的城市中,廢水實際上是一種資源。在有人的地方,就有廢水,通常這是一種可能讓人生病的東西。在我們的基因中,我們不想處理它,但我們想要表明,在更大的尺度上,我們實際上可以處理它,而且我們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產品,可持續的產品。”

實際上,高達80%的灰水可以恢復到飲用水質量,但是在RecoLab說服當局改變法規之前,霍克斯表示RecoLab不被允許將其用作飲用水,因為它是在污水處理廠生產的。“市長喝了一些以證明可以放心飲用,”她說。

然而,好處遠不止于節水。通過回收黑水和灰水,RecoLab可以回收磷和氮等營養物質,并將它們轉化為肥料顆粒。與標準污水處理廠相比,它還可以產生60%至70%的生物氣體(它們目前將其出售給荷蘭,荷蘭用它來為公共汽車供電,但他們希望最終能夠在當地使用它。)

最終,RecoLab正在為一個閉環系統鋪平道路,其中廢物被收集、回收和當地重復使用。芬蘭式堆肥廁所和其他堆肥廁所正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做同樣的事情。與大多數創新一樣,這些在新建筑中更容易實施,而不是翻新,但世界各地每天都在建造新建筑,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在放棄無沖洗馬桶,轉而采用更可持續的選擇。

精選文章:

融入自然美感,波哥大住宅變身磚砌元素餐廳

失業心態崩了?馬巖松:該轉行就轉行!

Z3多代住宅:懸浮混凝土梁勾勒出的獨特建筑景觀

中美插畫圈有審美差異嗎?看完她的氛圍感插畫我悟了

法國監獄爆改成時尚酒店,沉浸式體驗「牢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