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此青綠

建筑和繪畫皆所屬藝術范疇,在歲月的史書里密不可分。

建筑從繪畫藝術里生長,突破畫布的邊界,結合了空間生成的邏輯,完成了從繪畫語言與建筑語言的轉譯。從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創造出一個交織的美學世界。

有了中國繪畫的元素,我的建筑才能更具有靈性,讓我覺得它是活的,有生命的。

——貝聿銘

01思·山水之間

中國傳統繪畫對中國建筑傳承和發展影響深遠,繪畫與建筑有著密切、直接的聯系。繪畫和建筑同屬視覺藝術范疇,都是創作者思維世界在現實中的展現,繪畫技巧在建筑創作中的應用,為建筑帶來了更多魅力。

▲《千里江山圖》卷末蔡京跋文

提到王澍,難免會想到其設計特點:山水畫,造園,鄉土地域性。“文人建筑師”王澍深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染,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以文人思想為魂,運用繪畫語言、自然材料、工匠技藝等手段,創造出山水詩意的獨特風格,王澍從宋代的繪畫中研究了古代中國城市原有的模樣,作品盡顯中國文人風雅之道。

▲普利茲克獎得主王澍

王澍的最新作品是國家版本館杭州館,什么是版本館呢?版本館是核心功能為保藏、展示、研究、交流,將古今中外載有中華文明印記的各類版本資源納入收藏范圍,是集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展覽館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場館。

▲版本館部分展品

02掩·隱于山林

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又稱“文潤閣”,位于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總建筑面積10.31萬平方米,在一座原本廢棄的礦坑中,經過巧妙處理,采石所余的山體與樓閣互為掩映,營造出曲徑通幽的景象,呈現出宋代繪畫中的“掩映之美”。

▲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

建筑設計圍繞“宋代園林神韻的當代藏書建筑”展開,整體建筑包括主書房、南書房、文潤閣、山體庫房、附屬用房等共計13個單體,各單體建筑之間通過具備展覽功能的寬大展廊相連接,構成互通便利的建筑群體。引自良渚港的流水,在其間或停蓄成池,或清流激湍。

▲游廊

03構·園林之圖

想要看懂建筑就要先解讀建筑師,王澍建筑思想的一種解讀方式是“中國園林”。杭州國家版本館這一座建筑在布局形式上是傳統中國藏書樓“南園北館”式布局。

在“南園北館”的格局下,文潤閣借鑒了北宋畫家郭熙提出的“平遠構圖法”。郭熙《林泉高致》中云: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場館之中點綴著南閣、繞山廊、長橋、文潤閣、北閣等建筑,山環水繞,曲徑通幽,“宋韻”是它最大的特色。從南部的入口進入之后是大面積的水面,游廊則隨著山勢鑲嵌在山地的邊緣,因山勢而建,沿著山壁曲折變換。

整體建筑在南北密度上做了很大的區分,南部是園林,與場地山勢融為一體,北部的密度則較高,滿足建筑藏書的需求。建筑的主館則作為整座園林的核心,介于南北之間,這是一種在中國傳統園林中非常常見的布局方式。

04解·設計之意

在設計上,文潤閣的設計,如何點題表現“潤”,是一個重要問題。承擔點題任務、也是整個設計真正的突破點,是青瓷屏扇。在文潤閣南北兩側,可以看到一扇扇高十余米的青瓷屏扇,由專門研發的機械控制每扇門的開關。

每一扇屏扇門可以呈現不同的角度,整體既可以排成一面平鋪的屏風,又可以呈現為折扇式屏風。一扇扇青瓷屏扇,梅子青的淡淡青綠色,纖秀、溫潤,顏色在晴天在雨天,都美不勝收,為整個“文潤閣”的“潤”字做了完美注釋。

在技術上,杭州館實施“七大特殊工藝”,完美呈現既有現代建筑常用的混凝土和鋼結構,又有傳統建筑常用的木結構和夯土墻;既有青銅覆面的雙曲面屋頂,又有混凝土預制屋面板;既有東方韻味的竹紋清水混凝土,又有西方建構傳統的木紋清水混凝土,建構形式豐富多樣的新時代宋韻建筑典范。

結語

“南園北館、館園一體”呈現江南的韻味;園景互融、多重院落,傳承宋代文化的“掩映之美”,穿梭其間,山環水繞,曲徑通幽。在仿佛宋人山水畫的建筑意境中,呈現浩如煙海的中華典籍版本和中華文物。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落于山水之間,步入其間,園景互融,移步易景,用251樘青瓷屏扇,輝映著歷史長河熠熠生輝,遠觀青綠,近觀溫潤,以建筑描繪一幅千里江山圖。

參考資料:

[1] 白丹:王澍建筑作品中的傳統水墨“畫意”表達

[2] 蓋東民:山水詩意 —王澍的建筑創作解讀

[3]?杭州國家版本館在余杭落成——綜合新華社、浙江發布、杭州日報

[4]?浙江設計”筑就傳世之作,杭州國家版本館落成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編輯?王梓宇

責編??YenYen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匠山行記

精選文章:

SVA地鐵海報展上出色的設計作品

色彩如何影響電影空間和敘事

畫布上的巴洛克之美:Elisabetta Sirani的紐約個展

復盤主流奢侈品牌的實體數字化演變:“稀缺性”思維何去何從?

探尋建筑中的色彩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