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秋前夕幾乎是大廠的月餅比稿月,總會出現各種奇奇怪怪的月餅話題。

前有知乎的“噴射戰士”月餅,主打一個拉稀。

后有美心月餅的“腋餅”,主打一個腋味。

對于月餅品牌來說,打敗你的可能不是同行,可能是各種廠——鵝廠豬場菊廠,還可能是各種院,比如精神病院。

這不,“宛平南路600號月餅”最近又上新了。

宛平南路600號,也就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俗稱上海精神病院。

自2021年上海精神病院月餅首次推出月餅后,“600號月餅”從此成為網紅月餅,年年“一餅難求”。今年“600號月餅”如期而至,設計更加炸裂了,更有人戲稱看完后“更精神”了。

圖源:周到上海

今年宛平南路600號月餅推出了6個口味,除了常規的黑芝麻味、奶黃味,還有清香蜜橙、抹茶香柚、桂花烏梅味,以及這2年爆火的生椰拿鐵味。

圖源:小紅書網友

據說上海精神病院早在今年4月份開始著手月餅包裝設計,今年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IP化凸顯,專門給"600”這個品牌單獨設計了吉祥物——“小葵”、“小瓜”的形象。

圖源:儂好上海

小葵,頭頂“6”和盛開的向日葵,向著前方招手比心,寓意陽光下的向日葵,代表的是精神障礙患者。

小瓜,是兩粒爆開的葵花籽,代表600的2個“0”。

向日葵小人,搭配一旁的“00”,組合起來就是“600”的符號。

圖源:儂好上海

這個吉祥物也是有寓意的,提醒大家有情緒問題后別掖著藏著,要找人聊天把自己的問題說出來,找專業人士解決。

圖源:新聞晨報

月餅盒的外包裝同樣走的多巴胺路線,七彩拼圖的圖案據說就是“宛平南路600號”logo的變形圖,也象征我們每個人錯綜復雜敏感的心思。

圖源:小紅書網友

再看月餅實物的設計,最吸睛的莫過于顏色,主打一個高飽和度的多巴胺顏色,這不僅對應6個口味,還反映不同的心理情緒。

圖源:小紅書網友

比如有網友分析,emo了抑郁了就吃黑芝麻,感到焦慮就試試抹茶香柚......

每塊月餅印有“上海市精神病院中心”、“1935”和“SMHC”(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簡稱)字眼,中央印有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院徽圖案。

圖源:小紅書網友

這也是有品牌故事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又名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原名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前身為建于1935年的普慈療養院。

設計師把年份印在上面,一下子給月餅增加了文化感,實現傳統和現代的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月餅還融入了互動巧思,每個盒子背后都印有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即可聽到“600號小科普”,主題覆蓋中年危機、行為成癮、讀懂青春期等。

圖源:小紅書網友

看來不是所有的月餅都叫精神病月餅,能夠對癥吃餅的才是。

我們知道往年的月餅,上海精神病院都只是限量出售,只限員工購買。

今年同樣延續了這個傳統,依然不對外售賣,僅供職工用飯卡到職工食堂購買,一人限購5盒,68元一盒。

難怪有人調侃,住進600號病房也買不到,比周杰倫演唱會門票還難搶。

說起來,上海精神病院首次推出月餅時,被賜名“精神餅”,原本賣78元一套的月餅禮盒,一度在網上被炒到99999元,奠定了上海精神病院月餅的網紅調性。?

圖源:包圖網ibaotu

除了跨界月餅,上海精神病院還跨界賣咖啡,一上架就賣空了。

去年上海精神病院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以“樂+精神”為主題推出聯名款咖啡檔案袋,內含10包不同口味掛耳。

圖源:晨報文藝

我們常見的咖啡分類,都是以烘焙深度、風味等來做區分,但是上海精神病院的咖啡,卻創新性以“病癥”來命名:

600號重度患者、戲精附體、凡爾賽、真的栓Q、苦口poor薪、人間清醒、愛情迷宮等。

圖源:晨報文藝

這恰好對應10種不同情緒癥狀:狂躁/興奮過度、狂熱愛好分子、表演型人格、優越感、自卑、職場PUA、情緒化、戀愛腦等。

上海精神病院還將音樂和咖啡結合,幫助消費者對抗“小情緒”,為每一袋咖啡還設計有600號醫生問診片段,消費者掃碼即可聽上海交響樂團的音樂選段。

比如,為“焦慮癥”定制的《羔羊將安然放牧》,對“焦綠”說“噠咩”;為“失眠”而演奏的《逝去的時光》,專治不合時宜的“人間清醒”。

圖源:晨報文藝

除了跨界賣咖啡,上海精神病院還舉辦過畫展——600號畫廊,用來展示精神障礙患者作品世界。

圖源:新京報

與徐匯藝術館合作,推出600號藝術藥丸系列表情包,治愈你的不開心。

圖源:微信表情截圖

更是入駐b站,開設@傳說中的600號、@心境障礙科金醫生、@成癮科張佳婷護士、@心身科護士小邱 賬號,從專業角度為有需要的用戶提供心理疏導。

圖源:b站

這一切正如首次推出月餅引發搶購后,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醫生曾回應:“火爆的并不是月餅本身,而是大家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對我們這所醫院的關注。隨著社會的進步,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精神健康。”

無論是定制多巴胺月餅,還是跨界推出咖啡周邊,上海精神病院看似不務正業,實則是通過創意美食、創意周邊的營銷方式,為精神病院去污名化:

一方面拉近精神病患者與外界的距離,讓他們的生活和才華被更多的人看見,可以找到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

另一方面,引導社會公眾正確認識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礙患者,打破了大眾的刻板偏見——精神衛生疾病也并非想象中那般可怕、神秘和恐怖;

讓更多人愿意走進精神病院看一看,消解大眾對“精神病”的普遍排斥心理,發現精神病患者和普通人一樣,都在正常認真地生活、工作和社交。

看完只想說,這樣既有人文關懷又能做科普的創意,麻煩再多來一些!我愛看!

參考資料:

1、儂好上海:家的呼喚!今年秋天第一盒600號月餅來了!上海人對癥吃餅!還有驚喜

2、上海新聞廣播:600號月餅上新,今年的多巴胺配色“更精神”了!主打一個“對癥吃餅”

作者 | 楊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頂尖廣告

精選文章:

矚目未來:2024年最令人期待的插圖趨勢

2023設計領域熱門趨勢揭秘:從AI到可持續性

時隔四年重回紐約時裝周,中產三寶Ralph Lauren‘老錢風’還能火多久?

為什么藝術史是用戶體驗設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時捷911巨型雕塑震撼亮相慕尼黑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