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們見證了一些品牌標識變更。在本文中,將介紹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十個案例。
首先需要解決一個有爭議的問題:談論“重塑品牌”時的含義。
成功的“重塑品牌”是什么意思?
當我們大多數人談到重塑品牌時,想到的是更改標志和名稱。雖然這些通常是視覺識別變更的標志,但它們不是企業可以重塑品牌的唯一方式。
根據定義,重塑品牌是指企業改變其企業形象的任何行為。公司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不如最終結果重要。
無論是一款拯救生命的新標志、巧妙的廣告活動還是戰略性的營銷策略,只要一家公司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按下重置按鈕并改變公眾看法,那就是重塑品牌。
1) Burberry - 從流氓行為到高級時裝
當著名的英國流行和音樂藝術家在21世紀初開始穿著Burberry的服裝時,該品牌希望這些背書將成為吸引年輕一代的敲門磚。
不過,Burberry得到的不止是他們所期望的,他們的商標格紋圖案成為了英國流氓和無法無天的標志。
即使是最正直的市民穿著Burberry格紋外套和帽子的組合也會在街頭被人避讓。一切都變得有點瘋狂。
快進到2009年。全球巨星艾瑪·沃特森(Emma Watson)登場。這位領先女演員在哈利·波特的電影中非常出名,當時Burberry的創意總監克里斯托弗·貝利找她成為品牌的代言人。顯然,沃特森毫不害怕被貼上流氓的標簽,她接受了邀請,將Burberry從流氓的象征變成了一個令人向往的時尚品牌。
突然之間,Burberry再次成為熱門。這次重塑品牌活動使該公司重新進入了公眾視野。到2009年底,銷售額增長了23%,達到2.15億英鎊,Burberry的新形象使其在美國市場獲得了更強的立足點。
2) Walmart - 省錢但不要太多
沃爾瑪在2008年的品牌改變仍然被視為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品牌改造之一。
這家企業以其低廉的價格而聞名,當這家商店于1962年首次開業時,這是一個巨大的吸引點。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變得更加復雜。人們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想要用在新的高端產品上。如果希望跟上發展,公司需要多樣化其業務策略。
沃爾瑪的品牌改變始于標志的更改。該組織還放棄了其舊的“始終低價”的口號,改為“省錢,過得更好”。沃爾瑪甚至推出了新產品,并重新設計了其商店,以促進這一大規模的改造。
3) Old Spice -?
幾十年來,Old Spice?似乎無法擺脫一種認為它是老年男士品牌的刻板印象。即使是40-60歲的人群也認為自己太時尚,不適合使用Old Spice 產品系列。那些年輕一代呢?更別指望了。
為了吸引年輕人口,Old Spice 設計了一系列半開玩笑的廣告,將該品牌戲謔地定位為男子漢的巔峰。
公司請來了流行文化明星如LL Cool J、Isaiah Mustafa和Brian Urlacher,在一系列以古怪幽默、諷刺和情感迅速轉變為特點的廣告中銷售其產品。
這些廣告取得了成功。就這樣,Old Spice 重新煥發了活力。千禧一代對該品牌幽默的新形象產生共鳴,Old Spice 獲得了新的生機。到年底,銷售額飆升了125%。
4) Apple - 它不是電子產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考慮到今天蘋果產品的普及性,也許會讓人驚訝地得知這家公司曾經瀕臨破產。
與本文中許多其他品牌的重新定位不同,蘋果的命運之變不是一夜之間的成功故事,也不是單一廣告活動的結果。相反,這家科技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舉措,使消費者不再將蘋果視為一家電子公司,而是將其視為一種生活方式品牌。
喬布斯知道,蘋果的強項在于其使新技術變得適用于每個人的能力,他在這方面表現得非常出色。
突然之間,所有的蘋果產品不再只是電子產品,它們是購買它們的人的延伸——理想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光鮮的包裝和巧妙的營銷活動的幫助下,喬布斯將蘋果的產品從酷炫的科技產品轉變為必備的地位象征。
5) Stella Artois -
幾十年來,Stella Artois一直與啤酒肚、狂飲和英國流氓行為等詞匯聯系在一起。這款拉格啤酒在全球范圍內一直是拉格啤酒愛好者的不祥之兆。
到了2010年,Stella Artois知道需要做出改變。在與紐約市的營銷公司Mother合作,該公司開始了一項旨在改變其聲名狼藉品牌形象的活動。Mother首先構思了一個新的標語:“她是美麗的事物”,試圖將該品牌定位為異國風情和浪漫的代表。新的品牌定位伴隨著一個9步倒酒指南,旨在提醒消費者斯特拉可以倒入玻璃杯中,而不僅僅是罐裝飲用。
仿佛有魔力一般,Stella再次成為了高端產品。該公司迅速擺脫了廉價拉格啤酒之王的糟糕形象,并成為英國各地酒吧和餐廳中備受追捧的選擇。
6) Mcdonalds - 健康流行對健康意識的影響
我們中的一些人可能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充滿奇特黃色內飾、漢堡椅子和麥當勞品牌煙灰缸的生動記憶。然而,這家快餐品牌更常被人們認為是提供不健康食品選擇的地方,而不是以其異常豪華的內飾而聞名。
在2004年摩根·斯普洛克(Morgan Spurlock)的紀錄片《攝取巨量食物》(Super Size Me)發布后,該片中的主持人嘗試一個月只吃麥當勞的食物(結果慘不忍睹),麥當勞知道必須迅速改善其公眾形象。
這家快餐巨頭立刻開始了其改品牌的過程。引入了新的健康午餐項目,如卷餅和沙拉。McCafe的開設將麥旋風冰淇淋換成了草本茶和咖啡。該公司甚至重新設計了其門店,以體現其對快餐的新的復雜化理念。總的來說,麥當勞似乎已經從不健康的少年變成了注重健康的成年人。
不用說,這些改品牌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盡管麥當勞仍在拼命清理其公眾形象,但這家快餐連鎖店新的注重健康的品牌故事為其提供了機會,證明自己不僅僅是一個拿著漢堡就走的快餐店。
7) LEGO
早在1990年代初,樂高曾經是登峰造極的。這家公司一直在不斷壯大。每個孩子都想嘗試這些玩具,而且大多數人已經擁有了。
不幸的是,樂高的自負成為了它的垮臺。該公司開始迅速擴張到新的市場,試圖多樣化其產品。
突然之間,樂高想要在市場上各個領域都分一杯羹。該品牌投資于視頻游戲、動作玩具、體育套裝、漫畫、兒童珠寶、動畫電影、書籍等等。
然而,盡管進行了所有這些投資,樂高卻忘記了他們之所以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 孩子們。
在2003年,樂高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該公司承諾回歸本質,迅速放棄了預先制作的動作玩具,轉而采用了老式的樂高積木。
孩子們再次被鼓勵發揮創造力,而樂高再次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證明有時候,真的就是簡單才是更好。
8) CVS -
早在2014年,CVS成為美國第一個停止銷售煙草產品的大規模藥房連鎖店。當然,這可能看起來對于一家藥房來說是一個相當明顯的重新品牌,但重要的是要注意,香煙占了該公司年銷售額的4%。這是該品牌表明,有些事情僅僅比利潤更重要的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CVS還將其名稱從'CVS Caremark'更改為CVS Health。也許這個變化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但在他們的商店里仍然有香煙的情況下,公司不能冒險將'健康'放入他們的品牌中。
這次重新品牌是一個強有力的聲明,證明了CVS致力于創造一個更健康的美國。自那以后,該公司的營收年均增長率為10.8%。
9) Instagram
當Instagram在2016年推出其新的標志設計時,這一變化引起了社交媒體社區的軒然大波。大多數人認為這次重新品牌是個可怕的主意,抱怨他們再也找不到應用程序了。一些人甚至認為他們的設備受到惡意軟件的攻擊,因為他們不認識新圖標。
當然,Instagram有其更改的原因。這個社交媒體網站希望反映Instagram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照片分享應用程序,而是一個擁有眾多功能的世界領先平臺。
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對新標志變得越來越熟悉。
Instagram的標志變更在兩個方面取得了成功。首先,這是一次必要的變革,以反映該公司向更多樣化社交網站的轉變。其次,不管你是喜歡還是討厭,Instagram的重新品牌引起了大家的討論。
10)Dunkin'?
當Dunkin'在2018年取消了甜甜圈時,公眾反應可以理解地褒貶不一。許多人不明白為什么美國最受歡迎的快餐連鎖之一需要縮短其標志性名稱。
然而,另一些人的反應是積極的。該企業希望改變其品牌,提醒消費者它不僅僅是一個甜甜圈店。畢竟,該公司的咖啡和三明治選擇與其各種甜點一樣受歡迎。
Dunkin'的重新品牌非常成功。新名稱受到的關注,無論是好是壞,都幫助Dunkin'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此外,我們相信他們至少吸引了一些意識到該公司不僅提供甜甜圈的額外客戶。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