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可再填充包裝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這是我們在2023年趨勢報告中發現的趨勢,僅在今年,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品牌采用了可回填的方式(例如Wild、Peak State Coffee、Dr. Bronner's、PATH Water、Maya等等)。
但設計一個可以反復使用的包裝意味著不僅僅是選擇堅固的材料就可以了。為了深入了解可回填包裝的世界以及如何有效地設計它們,我們與位于奧斯陸的設計公司Goods坐下來交談,他們與我們分享了他們在可持續包裝領域的專業知識。
Goods在可持續包裝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工作,不僅為他們的客戶,還通過建立Goods指數為那些努力更可持續設計的人提供了資源。Goods最近為自己創建了一個項目,以闡明設計可再填充包裝的過程,并突出設計師和品牌可以探索的可能性。他們選擇了手霜作為項目的主題,這是人們可能會放在包里、桌子上或洗漱包里的日常物品。
可再填充包裝有一些內在的環保優勢,比如減少或消除了原本可能會被扔進回收箱(然后可能被回收)或垃圾桶的物品。與使用能源和材料來制造只能使用一次的包裝相比,這些能源和材料可以用于更長期的用途。但可回填包裝還提供了其他一些優勢。
Goods的可持續發展經理Sindre Rosness表示:“當你從一次性和快節奏的消費文化轉變時,你的思考方式會完全不同。你會減緩速度,制造一個你在情感上也有依戀的物品,這樣你就能延長消費周期。這讓人們更容易對物品產生情感依戀,并長時間保留它。”
Goods的設計負責人Sean Collins指出,采用可再填充的方式還有一個明顯的好處,那就是你可以明顯地建立與消費者的忠誠度,并與他們建立長期的關系。通常會聽說人們對代代相傳的物品有情感連接,比如家庭傳世的搖椅或手工制作的被子。為什么不也為其他物品創造這種更深層次的關系呢?
Sean表示:“思考我們每天使用的物品與情感的關系,將更多的意識和設計感帶入其中是很有趣的。你可以做得非常便宜,可能感覺像是一次性使用后要扔掉的東西,但你也可以在材料上多投資一點,看它們發展出獨特的外觀或年代感。”
要讓世界真正接受可再填充包裝,可能會面臨挑戰,因為消費文化與新鮮感緊密相連。如果你經常購買替代品或使用一次性產品,你的包裝看起來總是嶄新的。但擁有一個磨損的物品,擁有一個有特色的物品也是一種樂趣,只是需要社會重新思考美學。幸運的是,設計可以幫助實現這一點。
設計師可以尋找方式,在消費者多年使用同一物品時,注入新意。以護手霜為例,品牌可以提供不同的香味,比如一些季節性或限量版的香味,這樣每次使用都不會感覺相同。
材料也將改變用戶體驗。考慮到回填是一種用于多次使用的產品,設計可以采用更耐用的材料,或者比一次性塑料更耐用的材料。那個旅行裝的塑料杰爾根瓶子在你的包里放了兩年后可能看起來不怎么好看,但堅固的材料會更美麗地展現年代感。
Sindre解釋道:“作為工業設計師,當你設計可回填包裝時,你可以更自由地選擇更多的材料和形狀,不必受到像單位成本這樣的嚴格限制。你可以更加自由。同樣適用于表達你的品牌或故事,因為你有更大的創作空間。”
設計還涉及到回填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加強或破壞消費者的情感聯系。當需要回填包裝時,這個過程應該感覺幾乎像一種儀式,使生活更加輕松和愉快,而不是引發挫敗感。
Sean說:“人們很容易接受一種理念,然后意識到自己并不在乎足夠多,以便去實踐它,因為一段時間后,新鮮感會消失,你發現自己需要付出比購買新的護膚霜更多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將其與某種自我提升聯系起來的感覺,或者讓它像是屬于你的時間,并確保設計使這一過程愉悅。如果瓶蓋可以螺旋擰開,聲音剛剛好,那么這里有一種令人滿足的時刻,比如。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你以這種方式實施了這種想法的服務。”
設計可再填充包裝的過程和材料將因客戶和項目的不同而異,Goods還提到。對于客戶來說,傳統材料如木頭、金屬和玻璃可能效果很好,具體取決于客戶。最終,這涉及到與許多不同的要素合作,包括客戶的預算、物品的預期用途和壽命周期,以及消費者是在外出時回填還是在家里回填。
Goods希望與更多客戶合作,為每個品牌制定有意義的選擇。在被問及夢想中的可回填項目時,Sean說,像Aesop這樣備受人尊敬的品牌會很有趣,尤其是考慮到其豐富的產品系列。像那樣的大公司可以產生真正的變革,他們在這個領域的影響力可能會產生漣漪效應。另一方面,Sindre希望創造高端的可回填包裝,可以減少果醬瓶的巨大二氧化碳足跡。這不僅可以減少玻璃瓶的熔化和重熔的需求,而且設計多年來相對不變,需要一種更新的方法。
Sindre和Sean強調了不斷學習和提出問題的重要性。這也是促使他們首先著手自主開展護手霜項目的原因。對于他們來說,設計包裝,不管是可回填還是其他類型,都需要一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對地球的真摯關懷,以使其盡可能可持續。
Sindre說:“你必須關注包裝材料,并提出問題,比如‘這是哪家工廠生產的?生產商是誰?’這種問題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幫助你了解價值鏈,到底是誰制造了它,原材料是什么,它最終會流向何方。作為設計師,我們保持好奇,進行研究,并在這方面承擔責任。”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