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熱熱鬧鬧的上海巨鹿路萬圣節cos中,驚喜地出現了建筑人的身影。小櫻邀請了這位cos者,聊一聊這次cos背后的故事。
躺平還是卷?一個青年的困惑
——“你是假冒的!真正的建筑人應該還在加班,哪有時間去cos!”
——“哦因為我已經失業了。”
我20年規劃本科畢業,22年英碩畢業。提到建筑,一般會跟著兩個詞:轉行和外企,而我選擇了后者。去年畢業回國后,雖然我是南方人,但因為拿到了上海一家新加坡建筑規劃咨詢公司的offer,便選擇來到上海。
我在這家公司做的事雙碳方向的咨詢。然而,外企也沒有大家想的那么輕松,雖然能夠準點下班,但是外企沒有午休,工作8小時是滿滿當當沒有摸魚時間,這一切都符合我一開始的預期。外企同事間的距離保持的非常舒服,大家半躺平的狀態下,工作和生活界限顯得異常明顯,但這樣的狀態所帶來的弊端就是公司接的項目越來越不飽和了。
第二份工作我去了一個中字頭的研究院做規劃方面的政府咨詢工作。與外企截然不同的是這份工作很卷,首先是學歷卷,身邊出身頂尖學校的同事比比皆是;其次是他們的工作態度也很卷,在這里同事的聊天話題都變成:“你今天打算加班到幾點?”。雖然第二份工作是項目課題制而非傳統的設計院,但依然逃不過不卷就會在市場上岌岌可危的命運,加之周邊比較壓抑的工作氣氛,這份工作我做了兩個多月便離職了。
就這樣,到今天我還維持著這一個待業的身份。事實上,在上海的工作日的工作時間,我經常看到街頭上有許多非學生的青年人在到處閑逛。可能是他們都有錢有閑不用工作,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為大家都失業了而被迫躺平。
更不用說我們建筑人,比起其他專業,我們在學生時代投入的時間、金錢成本都很高。而大環境(尤其是地產)的接連壞消息,進一步壓縮了建筑景觀的生存空間。
巨鹿路上的發瘋實錄
Found158是個地下廣場,也一直是上海萬圣節的傳統圣地,而網上火爆的巨鹿路就在周邊。因為今年萬圣節在工作日,而只有周末社畜們才有時間裝扮并群動而出,所以周末便是一片熱鬧景象。
周六晚上時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旁觀者,但我被各種各樣coser的快樂氛圍感染到,便也想加入這份快樂中。但因為時間緊促也不好買道具,還想低成本地加入這場熱鬧中,結合自己的求學和工作經歷,我就把臉抹黑,拿鞋帶串著張“學建筑的”白紙掛在胸前,整個裝扮時間不到半小時,就大搖大擺地出門了。
沒學建筑vs學建筑
一開始,我只是想自己釋放找個機會當眾發瘋圖一樂,卻也沒想到能夠這么火爆。在地鐵上就有許多人看著我笑,各種求合影的歡快笑聲。雖然來找我拍照的有來自不少其他行業的朋友,但可能建筑的悲慘已經能夠跨越行業喚起所有人的共鳴了。我還帶了一個塑料飯盒,原本只放著硬幣,搖搖晃晃有清脆的聲音,后來還被人施舍了糖果紙。雖然我也曾舉著電子收款碼,可惜沒人真正花錢打賞,只能說萬圣節出門的都是“窮鬼”了(一個調侃而已)。這個晚上十分盡興,我也遇到了各色各樣,繽紛多彩的年輕人們。
生活不就是要苦中作樂
盛宴終會結束,而我最大的感受時大家都過得挺辛苦的。其實互聯網上和我類似裝扮卻更火的一個小伙子,他身上貼的是“乙方”,兩個字精準概括無數打工人的痛。如果我cos的無法與人共情,自然也不會引起這樣的熱度。很意外的是讀建筑的大家并沒有破防,反而笑納了我的調侃,看來我們都在苦中作樂。假裝快樂也是一種快樂,因為有這樣的態度,也能減少我們的疲勞、緊張和憂慮,最后某天也許能變得真正的快樂。
現在的我也沒有明確的打算,仍然在觀望工作中。吃喝玩樂、瘋狂面試成了我的日常生活,雖然途中也有拿到一些其他工作(包括新外企)的offer,但這次我不再對外企趨之若鶩了。一方面是外企待遇確實一般,晉升機會較少;另外一方面我感覺外企卷不過國內公司,不好做下去下去。我也在思索困惑未來是否還要繼續在建筑行業工作,畢竟我過去七八年的經歷都和建筑強相關,轉行絕非易事。雖然我已經有意識地在過往經歷中往雙碳、可持續方向靠近,但是市場上相關機會還是比較少,即使是在上海這種發達地方。
來到上海一年多,最大的感受是上海很包容,包容大家盡情發瘋;上海的活動也很多,業余生活更是精彩。但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的個人時間,沒有完全被工作裹挾,才能享受城市給你帶來的文化和精神資源。上海的城市建設和景觀設計都做的很優雅而人性化,我想我會利用這段空窗時間,好好探索這個美麗的城市。
世界快得過火,我們也沒有理由一直活在不開心里。快樂會傳染,請你慷慨come on。
口述:畫圖修狗
編輯:小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建走偏鋒】:一個講述建筑學子提桶跑路轉行的公眾號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