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小作文事件隨著孫冬旭的下課而迎來高潮。文化人吵架確實與眾不同,沒有精彩的撕逼情節,與老俞碰面也要找個小桌子坐下來慢慢談,泡上一壺茶,桌上立一個“老俞閑話”的牌子,客客氣氣、大大方方地聊。

看完直播,想到一個問題:在設計行業,是不是也存在類似的“董宇輝現象”呢?

撇開三人:老板,職業經理人,打工人的身份關系,事件的本質是公司與人才的矛盾,而且這個人才還掌握著公司現在的資源和未來的財富密碼。

這是不是也像極了很多設計公司?

領導不需要你成為“董宇輝”,只想你做螺絲釘

在設計公司里,領導希望每個設計師都能力出眾又聽話,當才華出眾的設計師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用創意和才華為公司贏得了項目和客戶的時候,就會擔心他們自立門戶或者跳槽帶走項目和資源。

這樣的事例在行業里沒少發生過。細數如今知名的民營設計公司,哪一位創始人不是在大平臺歷練后創立公司,最終獨當一面的呢?

個人能力過強,對于設計公司而言成為一個風險。

于是,公司領導一邊忙著給設計師“畫餅”,一邊又要打壓設計師的創作熱情。牢牢把握客戶的同時,緊緊抓住方案設計權。

“ 做一個陪標方案中標了,反而被領導臭罵了一頓 ”?一位在大院任職的年輕建筑師吐槽說,盡管客戶很滿意方案,但是因為領導的方案被甲方否掉了,讓領導很沒面子。

公司只需要聽話的繪圖員,能充分理解領導的設計并深化圖紙。大多數有創意的設計師都把才華展現在了對領導寥寥幾筆草圖的“領悟與揣摩”上了。最后署上領導的名字,成為領導的作品。

這也許就是為什么80,90后再難出設計大師的原因。

如果沒有東方甄選平臺,或許就沒有董宇輝的成功,他的能力會埋沒在抖音蕓蕓主播之中,畢竟抖音里的人才太多了?。

對于年輕建筑師而言,公司的作用同樣不言而喻,在高投資額的建筑開發行業,只有大公司平臺才有機會接觸到優秀項目,個人通過一個個項目的歷練,積累自己的創作經驗和設計能力。

如果他們選擇年輕時候自己創業,就難以接到好的設計項目。不僅設計費用低,建筑投資往往也很低,做著又好又便宜的項目,建筑落成效果差,最終連個能拿上臺面的作品都挑不出來。沒有積累,更別提公司的長遠發展。

所以絕大多數的設計師都只能選擇在設計公司中承受內卷和壓力。

為什么大家都勸退建筑學?為什么大家都在思考轉行?

就是公司里面呆著太壓抑。

一眼能看到20年后的工作狀態——依然是加班畫圖。

設計師希望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才華才能得以發揮,而公司又害怕失去對他們的掌控力,一心想讓他們做流水線上的螺絲釘。

所以,在一家建筑設計公司里很難誕生新的明星建筑師,或者說:

大公司容下有才華的年輕人。這一點在明星事務所尤為明顯。

事實上,擁有人才優勢的很多大院,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和設計力,已經在嘗試孵化個人工作室,也慢慢開始重視明星建筑師的培養和宣傳。因為他們國企的項目更加穩定,不用太擔心人才流失的影響。

在國有大院,年輕人參與方案設計的機會更多一些。

國外建筑事務所有較長的歷史,對于品牌傳承,有更多的經驗。部分個人事務所在主持建筑師去世后走向衰落。也有少數通過合伙人制度傳承延續了五十多年,甚至百年的企業。

一家優秀的事務所,應該能容下優秀的建筑師。想要長遠發展,需要一個合理的管理制度與分配原則。

然而,相對火爆的直播行業,在地產開發量持續減少的行情下,所有制度都顯得愈加無力。

精選文章:

大作洗眼 | 荒誕的超現實攝影、蓋里和蔡國強全新力作……

董宇輝小作文里的東北,到底有多驚艷?

引領潮流的封面之選:2023年書籍設計的十大亮點

設計風向標!有望在 2024 年產生巨大影響力的 6 個視覺主題

31款使用2024Pantone年度色彩「柔和桃」的包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