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賭場中。人們押籌碼,會選擇最有潛力的“熱門”。而無人問津的、不被看好的就是“冷門”。

現在,人們把“冷門”常用在專業、職業、興趣上。

越“冷門”越爆火?

近日,“95后女孩帶火冷門專業”上了熱搜。甲骨文專業,這個專業有多冷門?李右溪是那一屆唯一一位學習甲骨文的學生。整個學校只有兩三個學生,平時上課都是去老師家里學。學校都快忘記有這個專業了……

導師快要退休了,甲骨文專業難道就要慢慢消失了嗎?這是李右溪不愿看到的。于是,抱著試試的心態,在網上發布了一條“挑戰全網最冷門專業”的視頻。短短一個晚上,這條“吐槽”視頻播放量超過百萬!她也一夜之間多了10000多個粉絲,讓不少網友由此了解了甲骨文這門“冷門絕學”。

帶火“冷門”專業的,還有一位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他在餐廳,搖身一變成“吃播”,把考古的專業知識和美食聯系在一起。

不僅揭示了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開始吃烤肉的歷史,還講述了油條的起源與奸臣秦檜的故事,將歷史人物和美食巧妙地聯系起來。

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讓人在欣賞視頻的同時,對考古學這個領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

除了“冷門”專業,還有一群小眾興趣,頗受年輕人的喜愛。比如這位昆蟲愛好者,目前他已認識上千種昆蟲,宛如行走的“昆蟲百科全書”,他還因此在抖音收獲了近20萬粉絲!

還有一位昆蟲愛好者,客廳里沒有電視,取而代之的是一整面書架墻,擺有上百本與昆蟲有關的書籍。陽臺被窗戶封起來,放滿各種尺寸的塑料盒和網箱,把昆蟲養在里面。

上千只昆蟲,幾十種品種,光蟋蟀就有600多只……晚上蟲聲齊鳴宛如置身森林中~還有一群人,江湖人稱:隕石獵人。他們追隨隕石的腳步,發現來自天外的隕石。

他們像獵人一樣,尋找來自天外的獵物,游走于戈壁、荒漠。全世界有一萬多名隕石獵人在世界各地尋找墜落的隕石,他們也許就是追星星的人吧~為什么冷門專業、小眾愛好,如今都火了?

誰在為情緒付費?

不管這些學科、興趣有多小眾多冷門,其實都有它們有趣的一面,分享在網絡上,大家也很感興趣。

但他們為什么會成為冷門、小眾?其實大概率是因為不能快速變現。

大學專業一定要選好就業的,興趣愛好要高考能加分的,或者學會將來能成為自己的一技之長賺錢的。如果不滿足現實物質上的需求,從家長那里就被PASS掉了,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久而久之,這些信息就斷層了。

可是這些孩子長大了,他們發現自己其實更重視非物質的感受。與80、90后相比,Z世代的興趣更為廣泛。在00后興趣投入者中,超過3成擁有多個興趣。1391位興趣投入者提供了845個不同的興趣描述詞。不管是冷門還是小眾,他們期待尋找到能讓自己感受好的。

從消費降級上來看,年輕人對于物質的追求已經降低了很多。有錢就多花點或者存著,提前準備養老。

沒錢就不花,再積極主動的發現資本的羊毛組團薅,為自己的小生活找樂子。他們不再追求房子、車子、票子甚至孩子。他們想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有趣、有靈魂。盡管在別人眼里,不過就是捏泥巴、撿石頭、逗蟲子……可是一旦這些專業讓他們覺得有意義,就會很敏銳的發現知識點背后有趣的靈魂,找到有趣的方式來展示給更多的人看。

種種跡象表明,知識付費已經普及,現在年輕人開啟了情緒付費的時代。

知識付費是前年興起的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學習資料交易的商業行為。當代信息更新速度不斷加快,世界日新月異,機會轉瞬即逝,年輕人想要抓住機會領先時代,卻感受到自身知識儲備與時代要求之間的差距,因而產生焦慮。知識付費固然給年輕人提供了付費獲取學習資料的平臺,卻不利于緩解當代年輕人的焦慮。

這些積累的負面情緒怎么辦?每個情緒背后都藏著一個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他們的需求可能是童年回憶,也可能是過去的遺憾,也可能是純粹簡單的過程,也可能是對歷史的好奇和珍惜。

這促使大家更積極的尋找滿足這部分需求的事情,一旦需求滿足,情緒得到安撫,付費行為便有了更多的意義。

美學經濟才是王者?

其實,大家的內心感受和背后需求,早已經被部分市場捕捉到。

2023年出現了一個新職業:生活美學提升官。這個職業為產品和消費者之間建立全新的溝通橋梁。

傳統的工業設計考慮的重點集中在產品本身的材質、功能、美觀度等方面。而“生活美學提升官”則需要在這個基礎上,更多考慮產品使用體驗、人機交互等方面,同時還要考慮產品在生活空間中的具體呈現效果。

從世界范圍內看,凡是具有影響力的消費品品牌,幾乎都有獨屬于自己的一套美學觀念與美學風格。如果想要提升產品競爭力,設計乃至美學的升級就不可或缺。美學不僅是競爭力,還是溢價。

美學和任何一種形式結合,都會產生“溢價效應”。

比如網絡熱詞中的顏值經濟,它就是基于美學理念產生的。

再比如,最近很火的文旅,當文旅加上了美學,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上海徐匯濱江CityWalk字幕畫框爆火出圈,巨型畫框將美學取景運用到極致,自帶字幕與氛圍,框住想要的畫面,滿滿電影感。

還有荷蘭韭菜農田GROW,美學與科學的結合,打造了一幅超現實的景象~丹 · 羅斯加德:“我們開始用這些波長的光對植物進行照射,他們會長的更好,也是一道風景,猶如夜間仙境,所以我認為這是科學和藝術相互碰撞的設計。”

將美學理念融入到文旅發展中,能喚醒當代人深度文旅感官審美。美無止境,審美紅利將一直存在。美學也將是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可或缺的存在。

作者/責編:十二阿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印客美學

精選文章:

從脫碳到裝飾表達:2023 年的創新 3D 打印項目

淘寶“丑東西大賽”年度40強誕生,一個比一個“辣眼睛”!

2023 年 10 項最具創新設計:微型住宅

“史上最丑鞋”的新聯名,隨機嚇哭一個HelloKitty控!

被流行天后碧昂絲“抄襲”?空山基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