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追求效率至上的辦公氛圍已逐漸被替代,靈活并有彈性、有效緩解壓力以及更加接近自然的社區型工作環境正在進入大眾視野。

總體來講,未來辦公空間會在以下趨勢中有新發展:互聯共享平臺的植入、生態節能低碳、實現城市通廊、科技植入。

01 Alliander 區域辦公室:

Liander Westpoort

受能源公司Alliander委托,De Zwarte Hond設計了新的區域辦公室“Liander Westpoort”,該辦事處位于阿姆斯特丹港口區,由辦公室、車間、倉庫、測試設施、教育樓和停車場組成。

建筑師與客戶Alliander、IMd、Copper8和DGMR共同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即實現高度靈活性、可擴展性和模塊化。

▲Liander Westpoort

設計中的建筑有節奏地交替排列著,中間留有空間,像條形碼一樣排列在地塊上。

▲Liander Westpoort建筑圖紙

辦公樓和培訓設施采用全木結構,設計靈活,可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停車樓采用了可拆卸的結構設置,可以根據需要擴大或縮小。

▲全木結構的辦公樓

車間、儲藏室、辦公樓的設計都被焊接成一個堅固的整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該規劃喚起了人們對工業建筑鼎盛時期的回憶,但其背后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完全著眼于未來。

▲辦公室

▲車間

02?U219商業中心

現代工作環境長在不斷演變進化著,我們從這棟由Cloud Architects建筑事務所設計的新寫字樓中就可看出。

▲U219商業中心

設計師在多個綠色露臺和一個大的中庭的設計中通過其優雅的表現突出了這種進化和演變。

▲U219商業中心概念圖

這是位于立陶宛維爾紐斯的U219商業中心,該中心在兩個水平體量內提供了1.5萬平方米的出租空間。

▲U219商業中心鳥瞰圖

該建筑正面是一個水平橢圓形體,它可以“讓人們從里面往外看,并感受來自外面街上的各種動態。”同樣,通過一個玻璃“眼睛”,內部的中庭在整個建筑環境中能夠向街上的行人展示自己。

▲建筑內部的中庭

該商業中心建在維爾紐斯的一個“發展最快的地區”,這里靠近市中心,在ukmergs街上,周邊已經開始商業開發,并且通向市中心的交通道路已經建好。

▲ukmerges街上的商業中心

03?實聯水上大樓

國際建筑大師Alvaro Siza在中國首座建筑作品,實聯化工有限公司之實聯水上大樓。

▲實聯水上大樓鳥瞰圖

實聯化工是一座全球標桿性的聯堿生產工廠,采用世界最先進制程及技術,生產純堿和氯化銨。

建筑師將制程中的重要元素水與建筑巧妙融合,展現出國際級建筑美學。

▲實聯水上大樓

建筑自體的弧形扭轉,交替開闔,在水面氤氳氛圍中,形成詩意景觀,仿佛盤踞水上的潛龍;光與影的投射,水波與倒影形成自然變化中的萬象,無論是從水面,還是地面或空中,建筑自身優雅而自律的建筑語言,寧靜表述著一個實體輕輕接觸一個虛體時,所產生的美。

▲實聯水上大樓鳥瞰圖

▲實聯水上大樓

04?MASONPRINCE OFFICE辦公基地

復古經典與未來復現碰撞纏繞,建筑空間的語言,述說著時尚潮牌的叛逆基因。

MASONPRINCE OFFICE是來自中國本土的深圳品牌,秉持著“無階時尚集體”的觀念,闡釋青年群體時裝自由的宣言。在同時以沖突、多元、延伸的手法去跳脫現存主流概念框架,創造屬于品牌自身的復古感知與多元體驗,是建筑師與品牌團隊共同探索的全新主題。

電梯廳是在整個空間中的首個視覺錨點,配以隨季節變換的懸掛裝置來豐富材質和文字的變化,木板、布藝、石料、金屬…還有不同品牌名稱延展出文字內涵的無限可能,為空間賦予時間流動的無限生命力。

▲電梯廳

主入口處,裸露的混凝土墻與天花大梁引入經典的建筑語言,定義出整個空間的復古基調,而空間的外延豐富了建筑含義,它可以是辦公室,也可以是秀場和藝術長廊…粗糲的墻面與光滑的皮質沙發相互顛覆。

▲主入口處

印刻著sanmu品牌的墻體在燈光的焦點渲染下凸顯形象的堅固性,象征著風格的永恒與經典。集接待、咖啡吧、冷藏功能與一體的八角亭維持著形象主調,成為辦公室的精神堡壘。

大尺度的玻璃窗、裸露的電動門外機、構造精巧的金屬件在昏暗的燈光下脫離現實,預兆著解構未來的模糊性。

▲辦公室

這是TOMO針對MP基地衍生的靈感原創單品。金屬電動翻板打開連貫的水平界面,人們在此自由交流,強化未來精神與現實空間功能的相融共生。

▲八角亭

閃爍著未來感的金屬光澤的中古家具在同一時空下綻放著對立有和諧的對話:極致對稱的空間布局,陳列著經典深色樹瘤紋木柜,構成未來場景感的框架,容納內部變化的復古元素。

▲辦公空間

空間中間鋪設藝術地毯,如同跨時空的T臺,讓辦公室瞬間變成時尚秀場,打破空間的功能性桎梏,從另一個維度重新呈現MASONPRINCE叛逆的時尚基因。

▲辦公室

05?HD現代全球研發中心

HD現代全球研發中心位于首爾以南30公里,在這座匯集了HD現代集團17家公司研發部門的大樓里,約有5000名來自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在此工作。

▲HD現代全球研發中心

該項目采用“立方體CUBE”、“空隙VOID”和“網絡GRID”這三個概念,以培養集團的“創造力”和“團結意識”。

▲HD現代全球研發中心

建筑外墻極具象征意義:“SMART CUBE”是一個邊長90米的象征性立方體設計,從四面八方看,都是一個漂亮、均質的鋼制外框架立面。這既表達HD作為一家與鋼材共同成長的公司身份,也表達對于環境的企業態度。

▲HD現代全球研發中心

炎熱潮濕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建筑的立方體形狀通過減少單位體積的表面積來降低整體熱負荷。方形立方體設計還創造了一個堅固的鋼框架,具有結構穩定性和防火CFT結構。

▲設計概念圖

“智能空隙SMART VOID”是建筑中連接整個設施的巨大虛空空間,它將17家集團公司聯系在一起并促進交流,并通過自然采光和通風來降低能源消耗。

▲HD現代全球研發中心的連通空間

連續的階梯式溝通甲板面向虛空空間,促進信息交流,該平臺將辦公人員的活動可視化,方便上下樓層之間移動,并鼓勵偶然的相遇。這種智能化的工作場所使交通順暢,合作超越了群體的界限,從而產生創新。

▲HD現代全球研發中心

“智能GRID”以4.5米外框GRID為基礎,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效率(辦公空間無支柱),同時通過遮擋太陽輻射改善周邊區域的環境性能。

▲HD現代全球研發中心外景

通風系統通過天花板供應室外空氣,并通過地板將其送回,從而有效地循環新鮮空氣,這是自COVID-19問世以來的一項重要健康功能。

▲HD現代全球研發中心辦公室

除上述創新外,建筑師還部署了大型水熱儲能系統,以減少高峰期的電力消耗,并在現場進行太陽能發電。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采用LED照明、太陽能電池和蓄電池等直流電源,無交直流轉換損耗的系統將成為未來擴展的先進措施。

▲HD現代全球研發中心辦公室

06?臺州聚豐機車總部

建筑坐落于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的一個工業區,全國頭部汽塑企業,都匯聚在臺州黃巖這個地區發展壯大。廠區北側是村莊,整個工業區和村莊相隔一條河,河流成為高密度工業化與原始聚落的自然邊界劃分。

▲臺州聚豐機車總部鳥瞰圖

▲臺州聚豐機車總部概念圖

常規的工廠的空間系統是原始粗放式機械化模式的,即研發、設計、加工、生產、包裝、倉儲、物流的全部流程融合到了一個廠房空間,整個場景呈現的是雜亂的狀態。

這是源于以“宗族”成員為基礎產生的非正式契約的家族管理經營模式,民辦企業往往萌芽于自家宅基地小作坊,通過不斷擴大發展成前店后廠,甚至形成一個大廠房空間。盡管在空間尺度上在不斷變大,但制造車間的空間結構根本沒有變化和創新。

▲臺州聚豐機車總部河對面

所以,打造區域內的行業標桿和燈塔,觀光者的參觀流線是區別于傳統的企業展廳。敘事分為兩層:一個層面是生產者的,車間的生產過程,是實物展示的一部分;另一個層面是參觀者的,除了建筑體內部的參觀流線,還加入了戶外的流線。

▲臺州聚豐機車總部車間

▲臺州聚豐機車總部

這兩條線在某些空間中是交錯的,例如在主樓大廳的地方,但絕大部分兩條線是隔而不透的,時而交疊時而完全分離。

▲臺州聚豐機車總部主樓大廳

研發、生產、物流這三個大功能體塊通過折疊的大屋頂將其覆蓋,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筑空間形象。屋頂空間被利用成一個停車場、太陽能板的放置,以及供員工使用的餐廳食堂和戶外活動空間。

這種為生產、生活以及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這也是對隔岸的傳統村莊建筑形式的某種回應。

▲臺州聚豐機車總部

結語在過去20年里,辦公空間的設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革命和新冠疫情更加促使了辦公空間的進化。正如穆氏建筑設計空間策略規劃總監陸政宜先生在FRAME LAB論壇中所說:“未來已經來臨,新常態正在構建。”

資料引述:

1.Alliander 區域辦公室 Liander Westpoort / De Zwarte Hond | ArchDaily

2.Cloud Architects 設計“玻璃眼”立面,創造全綠色辦公環境 | ArchDaily

3.實聯水上大樓 / álvaro Siza + Carlos Castanheira | ArchDaily

4.MASONPRINCE OFFICE辦公基地 / 東木筑造 | ArchDaily

5.HD 現代全球研發中心 / 日建設計 +熙林建築 | ArchDaily

編輯??歐陽徐琰

責編??劉泓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匠山行記

精選文章:

“泳裝掛歷”爆火,“擦邊”椰樹能徹底洗白嗎?

品牌標志的影響力:探討標志在品牌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皇家劇院的視覺奇觀,充氣窗簾搖身一變成超現實背景

2023 年是品牌重塑之年:企業為何擁抱變革?

國外大牌“借鑒”中國元素,相似度居然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