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設計,還只是做“設計”嗎?
2022年底,一個長達8米的巨型球鞋裝置悄然出現在成都COSMO外立面,這是國潮品牌OLD ORDER在西南地區的首次“亮相”,掀起不小的打卡熱潮。
憑借“出圈”的造型、品牌在Z世代的影響力及COSMO作為成都年輕潮流文化聚集地的號召力,OLD ORDER快閃店在網絡上獲得大量曝光,并迅速打響了品牌知名度,永創設計這家年輕的設計公司也由此走進大眾視野。
近些年,永創設計經手了近10家快閃店,發財飲勝、LEYMON、KANGOL、Xu's cafe......從咖啡飲品到潮流服飾,從小而美品牌到國際大牌,類型跨度不小,而他們在做的,也早已不止設計本身了。
成都OLD ORDER快閃店(現已變為正式集合店)/ 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遲早發達”咖啡快閃 / 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東莞Xu's cafe,開業之際與在當下年輕人中刷屏不少的“下腰女孩”IP進行一次“內容快閃”聯動 / 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萬物皆“卷”的時代,新興品牌行業自然不例外,強大的辨識度,穩定的創意輸出力,以及具備品牌、商業思維的定制化設計,使得永創設計所呈現的作品不僅能抓住Z世代的“胃口”,還可以幫助品牌探索出未來可能的運營與商業模式。
和永創設計對話我們發現,這個2017年成立的設計團隊本身構成大頭就是來自Z世代的年輕人,其大量破圈作品不過也才是近兩年出現的。這不免讓人更加好奇:
在他們看來,什么才是“Z世代”的空間設計?在變化莫測的時代趨勢和商業潮流中,他們如何精準捕捉品牌和受眾的訴求,向大眾傳遞品牌?什么樣的設計才能夠成為爆款?成為爆款就足夠了嗎?當下時代需要怎樣的商業空間設計?......在與永創設計對話的過程中,也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快中求變,
讓商業“慢”一點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如今的消費市場,“快”字必然是首選之一,這一點從遍地開花的品牌快閃店可見一斑,這種季節性的品牌游擊店通常追求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推銷其品牌,盡可能地抓住消費者。
前幾年由于疫情影響,線下實體店的經營面臨不小挑戰,成本相對較低的快閃店就成為各大品牌常見的營銷策略。永創設計卻不走尋常路,在結合線下店鋪運營的經驗下,于傳統店鋪和快閃之間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將快閃周期從以往的10-20天延伸至3-5個月,“快閃”變為“慢閃”。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永創設計的這波操作多少有些反直覺,但細細觀察永創設計的項目,就不難發現其背后隱藏的商業邏輯。
在2021年的“遲早發達”項目中,永創設計選用可循環使用的卷紙搭建建筑空間,內部也延展制作出紙板桌椅、可回收物流架等家具,在最大限度控制成本的基礎上形成統一的品牌視覺,也向大眾傳達了環保而有趣的品牌形象。
廣州發財飲勝快閃店,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2022年落地的KANGOL東莞快閃項目中,永創設計將KANGOL擁有全球知名度的帽子做成巨大的IP裝置落地,并在內部空間設計中反復強調產品形象,從視覺上將KANGOL的品牌基因深深地印在消費者的腦海中。
東莞KANGOL快閃店,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一般來講,傳統的快閃店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商場中庭快速搭建展位的模式,主要以折扣力度和時效性吸引消費者;另一種則因快閃不受長期運營維護的限制,做出藝術性或實驗性的極端嘗試,主要以“高冷”范兒吸引大眾打卡拍照。
永創設計的快閃項目雖然辨識度也極高,卻往往從品牌的定位與內核出發,且具有長期可持續性的特點,在視覺上造成一定沖擊力的同時,也讓消費者真正產生與品牌的互動和連接。
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永創設計創始人、創意總監黃冠州Eddie(后文稱Eddie)認為,如今的“新零售”與傳統商業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是一種年輕化的玩法,不太受經驗、閱歷的限制,加上疫情某種程度上打破了既有的市場格局。永創設計其實不追求固定的風格,我們都是與品牌合作,和他們一起做出品牌的東西。”
永創設計創始人、創意總監黃冠州及團隊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這樣的模式也是永創設計在與品牌共創的過程中逐漸探索出來的,“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大家對投入回報會有更高的期待,也就更需要持續性強、好用的東西。”
每次設計,
都是一出好“戲”
作為一個年輕的設計團隊,永創設計將年輕人的“卷”發揮得很極致,Eddie說道:“作為一個年輕的團隊,我們愿意到處嘗試,而且會花時間了解品牌的運營情況和所在地的地域差異,因地制宜地給出不同的設計方案。”
當初的OLD ORDER快閃店,其實也是一個雙城聯動項目。其中,成都店處于潮牌眾多的商業競爭地帶,因此永創設計采用了場景化工廠的設計理念,玲瑯滿目的球鞋工廠和巨大的裝置從臨街一眾店面中脫穎而出。
東莞店選址附近家庭人群和小朋友居多,永創設計便將店做成了“游樂場”,球鞋和鞋盒被放置在廣場中央,仿佛一個本就應該在那里的游玩景點。
OLD ORDER東莞匯一城快閃店及成都天薈·萬科廣場快閃店,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永創設計的另一個“賣點”就是對后期運營數據的關注,這也是很多品牌的“痛點”。如OLD?ORDER這樣的國潮品牌大多經歷了從線上到線下的轉型,在轉型初期是需要一些爆點與熱度來輔助的。
“做快閃就是一個測試,看看線下能賣成什么樣子,如果數據好,品牌也更有信心做正店。”基于這樣的品牌基因,永創設計一開始就會把快閃店“做得更像正店”。
OLD?ORDER成都店 / 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事實證明,OLD?ORDER的確從快閃店轉為了正店,不僅如此,還在最近完成了從單一品牌走向多元潮牌集合的業態突破。
原有的一樓“球鞋工廠”得以保留,碩大的渦輪回旋樓梯于空間核心位置拔地而起,通向二樓的OHOUS品牌集合店。
二樓以“賽車汽修間”作為構建空間場景的主要線索,Ocai、PIUPIU、BBIMPOrder Vintage Co.、Blind No Plan等國潮品牌分布在各自的“車房”中,空間中庭的黑鳥成為視覺焦點,在機械工業風的空間環境中,購物與體驗的邊界逐漸消弭。
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當初永創設計將“球鞋工廠”的文化元素融入OLD?ORDER快閃店的設計概念中,不僅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空間,也是為了讓購物者像直接在工廠選鞋一樣,提供更加有沉浸感的購物體驗。
二樓的形態則是一樓的延伸,消費者像是誤入賽車在比賽時臨時駛入的維修區,腦海中瞬間閃現讓人腎上腺飆升的賽車場情景,不同的品牌就是不同車隊的車房,讓人忍不住跟隨內心的好奇持續探索前行。
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OLD?ORDER和OHOUS之外,永創設計在COSMO還有KANGOL、PCLP、FPA三個品牌空間,以及AFGK x KANGOL的新快閃項目落地。如果不事先知曉,很難相信這些都出自同一個設計團隊之手。
KANGOL 成都COSMO店,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PCLP 成都COSMO店,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經過近幾年大量的項目沉淀,永創設計在品牌與商業思維上建立起自成一套的秩序,這使得他們能夠駕馭更為大型復雜的項目,也能更好地為品牌找到最好的合作方式,并從消費者和市場的角度出發為品牌做設計。
AFGK x KANGOL快閃店,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在Eddie看來,如OLD?ORDER這樣“快閃店+正店+概念集合店”的模式是可以復制的,但前提是品牌擁有足夠的消費基底,且設計能夠與運營結合,為品牌帶來持續的收益,“我們是與品牌一同成長的”。
做有溫度的設計,
讓品牌離人“近”一點
在大眾的印象里,潮流空間設計常常會在視覺上很突出,以求第一時間抓住行人的眼球。永創設計的作品雖也以辨識度高著稱,但細看就會發現,永創設計其實做了很多“減法”。
這樣的設計思路是源于對市場的觀察,Eddie發現,很多品牌概念店會做得高級、抽象,這也許拔高了品牌的調性,卻也失去了親近感,“我們更想讓設計直接一點,從消費者的心理出發,做以人為本的設計,人是主角。”
KANGOL成都COSMO店,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經歷過隔絕的人們更加向往溫暖、舒適的空間,渴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能夠提供有溫度的體驗空間,以及能夠第一眼就走進大眾認知的品牌,將更能留住人們的心。
除了合理、舒適的動線設計,放大化、具像化的品牌特點,永創設計的“減法”還體現在對材質的運用上,這點從M Stand的線下門店就可以明顯看出。
這個以極簡冷淡風格出圈的品牌分別在長沙、深圳、廣州落地了“黑色三部曲”,而這個黑色是有溫度的,大面積的小黑磚、手工處理的黑色木材,以及黑色火燒木,都是具有細膩質感的材料,為空間增添了平靜溫柔的氛圍。
福州店的青磚和深圳店的木材,更是將本地特色傳統材質帶來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
“當設計做了減法,變得直接,空間內直觀帶來第一觸感的元素是材質,而傳統材質本身的肌理和光澤是被時間篩選后的精粹,沉淀在空間內會讓時間慢下來,讓客人待得更久一些。”
M Stand福州店(左)、深圳店(右),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永創設計曾將品牌線下門店的運營模式總結為:“被記住,被接納,被推薦,被復購”。
用直接的設計放大品牌IP產品,被記住;用因地制宜的設計手法打造舒適的空間,被接納;設計與運營結合,讓空間有趣不貴,被推薦;品牌產品好,被社交軟件和大數據的推廣,被復購。
圖片由永創設計提供
沿著這樣的設計與運營思維,永創設計走出了一條不常規,卻又很大眾的路。
“年輕是我們的底氣,多元是我們的優勢,每一次提案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一場show,如果這是大家都覺得好玩有趣的東西,相信所有消費者都能接納并且喜歡。”Eddie總結道。
永創設計 X 一筑一事
Q&A
Q:大家對永創設計團隊都很好奇,你們創立的過程是怎樣的?相比其他設計團隊,永創最為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Eddie:我們公司是2017年10月成立的,那時我剛研究生畢業,本科讀的空間設計,然后研究生修的視覺傳達。拉了兩個同學就開公司了,屬于頭比較鐵的那種。
我們公司最開始的定位就是不接施工,只做設計,而且我們不做住宅項目。原因很簡單,商業項目比較好玩。現在有一個詞匯叫“新零售”,是這兩年才出來的,我們年輕,在思考上能跟得上,可以根據專業去幫商業或品牌做定位,也有一些運營項目。
Q:在踐行可持續設計時,永創如何為品牌定制設計策略?
Eddie:一般我們不會建議品牌去做強復制,因為消費者心里是有感知的。現在其實很多品牌都很“內卷”,要空間比別人好看,要賣得比別人好,要投更多的錢等等。從我們的角度出發,其實不一定要花很多錢,但起碼每家店要做出不一樣的看點,讓消費者持續了解、關注,哪怕他不去這個店。
當然不是所有品牌都適合這個策略,例如一些飲品品牌,就要做有辨識度的標準店,因為他們一年可能開1000家店,像國潮品牌一年就10家左右,業態是不一樣的。
Q:在你們看來,Z世代具有怎樣的特點?他們需要什么樣的空間設計呢?
Eddie:我做了7年的大學老師,我的學生大部分都是Z世代,他們的特點就是有自己的立場,但也很容易被品牌帶動。像我如果關注一個品牌就會比較長時間,但他們可能會更愿意嘗試新鮮事物。
主編:牧之
副主編:憂憂
編輯:Eva
撰稿:Eva
校對:豆奶
設計:豆奶
攝影:由受訪人提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一筑一事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