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同濟大學建筑學本科,目前在GAP并積極申請舞美方向的碩士。致力于不上班,未來還有很多想嘗試的自由職業。

在建院學會放下執念

許多人面臨的第一次重大不知所措就是從學校進入社會,因為所處的環境的游戲規則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這是許多人說學校是象牙塔的原因。但是我們是建筑學院,這個學院確實有一些與其他學科學院不太一樣的培養途徑和卷圖氛圍,這對于許多像我一樣對設計不感冒的同學就會很痛苦。

正如去年分享的,我也逐漸在同濟建院完成了精神復建。最重要的節點是確認我會轉行到一個喜歡的方向,就像找到了出口。所以當時雖然離本科畢業還有兩年左右,也會覺得現在這種讓人絕望的生活是有盼頭的,之后在那么多個通宵的交圖周里就不再是漫無目的的絕望而是想熬過去,熬到畢業。但其實說起來輕飄飄的一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做起來不太容易,所以其實這一點是比較幸運的。

第二個點是開始放過自己,放下包袱。沒有什么脫不掉的長衫。不是必須無縫去讀碩士,不是一定要申名校,不是一定要有一份所謂體面的工作。我發現既然結婚生子不是人生的必選項,那只要餓不死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去嘗試,反正我大學畢業有手有腳的也不會餓死,那就沒什么好怕的。

第三個對于在讀的建院學生來說,如果你確認自己要轉行,那就不要過分在乎設計課,你可以把它當成一份工作,六十分萬歲。我自己在本科期間也不是學習很好的學生,根本卷不過別人。會因為老師pua了我的設計而自我懷疑,會想只能做好喜歡的事是不是因為我太軟弱了,本專業學不好才會逃去其他行業。非常內耗。后來我就摸索出了一個辦法這里有一個我自己的實操方法。就是每兩節設計課之間的時間,只在下一節設計課之前留出足夠你想出一個差不多的方案并畫完圖的時間就夠了。當然了你要讓老師覺得你很努力,圖也盡量畫得好看點就可以了。但我知道我們習慣了高考、考研、績點、獎學金這些詞的學生真正放下對好成績的執念是很難的。我之前也一直在重復想開、復盤、想不開的循環,但其實重復多了想法就會變得越來越清晰,找到自我的過程要慢慢來。

圖 / 北片屏在《重建》發布會

選擇小眾行業是種勇氣

一開始我單純只是個戲劇愛好者,也在學校的戲劇社團參與幕后工作。后來在和留學機構聊申請方向的時候發現了舞美這個專業,當時其實連中介都很勸退我,他們說這個專業又苦又沒錢(比建筑還不如)。

但我覺得大學已經學了一個很痛苦的專業了,找到真心熱愛的事情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還是想試試把個人興趣愛好當成新的職業方向。因為高考填志愿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全憑想象和聽說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的,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這種情況,我作為一個戲劇的圈外人開始全網信息檢索,認識人、找實習機會、收集各種可能有用的信息,做到現在覺得嗯,把愛好變成工作之后是開心的,也確認可以靠這個養活自己,自由職業的屬性又很適合我本人的性格。

目前我就打算一直做下去了。感覺大家如果還不確定自己的轉行方向并且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通過做事來探索一下。如果愿望足夠強烈,你一定會千方百計地向那里走。

圖 /?2021年在學校劇團幕后做道具

圖 /?2023年和第一個舞臺合影了

畢業后能全身心投入在舞臺設計與我而言幸福,滿足,累。對我來說幸福是一種標準很高、需要小心揣在懷里的感受,所以其實自己也沒有想到做喜歡的工作居然能提供如此持久的幸福感。

我不再需要在設計課的夾縫中求生,可以完全專注于工作,是一種我非常享受的狀態。全職工作也大大提高了產出效率,做了第一部落地的戲,還有其他即將落地和正在設計中的戲,非常有成就感!現在回想起第一部戲裝臺、演出的那幾天還會感受到巨大的滿足。很多人會說與工作也是有熱戀期的,時間久了再喜歡的工作也會厭煩,那就更要趁現在去享受去熱愛去做事,才不辜負與它的一段緣分。

工作模式和我想象中的也差不多,好的方面是時間地點都彈性自由,不用上班(本人努力目標是能一直不上班),不用被安排每天的日程。裝臺和演出的時候需要去劇場線下工作,還可以自己上手干活。

圖 /?裝完臺也要自己修修補補

至于不好的方面首先想到的就是累。雖然平時時間自由,但每個戲都有自己的大小節點,要一輪一輪開會、改方案,再定稿、出制作圖、裝臺,所以項目忙的時候可能會工作到天亮。而且自由職業雖然自由,不像上班一樣有固定的工作時間,但這樣很容易生活和工作無法分離,經常出去玩也要帶著電腦,忙起來的時候個人生活一團糟。再者就是大家普遍會擔心的“不穩定”,活多的時候累得很安心,活少的時候輕松但又會焦慮。

圖 /?經常和老師凌晨線上碰頭

從“職業”回歸到設計本身,最近新發現的問題是,工作之后會分出一些思考和精力在如何發展如何規劃上,反而會靜不下心做設計。很多人覺得這一行靠人脈,多宣傳自己多交際多接活沒有問題,但本質上還是需要設計能力和持續學習的能力作為底氣。

總之新的一年希望能繼續保持熱情,再靜一些,再純粹一些。

表達自己是種勇氣

開始發小紅書的時候是我第一次去舞美公司實習,當成實習日記在記錄的,沒想到大家都對這個比較小眾的工作蠻感興趣,就持續地圍繞舞臺設計更新下去了。

因為我小紅書上的內容專注于這種小眾專業的知識分享、求職信息和轉行經驗,所以對我來說比較大的影響有三方面,一個是在輸出干貨的同時會對自己腦子里的東西進行復盤,促使你深入思考和這個行業有關的一切;另一方面是提醒自己要保持學習和積累,因為一旦你停止學習或工作,就沒辦法再輸出新的東西了,通過自媒體的這種即時反饋,能很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哪些階段是停滯的,哪些階段做得比較順利。三是最近才有點起色的,隨著曝光度增加可以接到私活了…

圖 /?我的小紅書論文

另一件應該不算有意思但讓我比較意外的事情是,發現大家好像對現場工作內容比較感興趣,我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劇場中的各種實地工作,打算下次錄劇場幕后vlog試試看。

圖 / 劇場確實是迷人的地方

痛苦都是比較中產生的

我覺得對于我這個階段(本科剛畢業)的人來說,身邊繼續應屆讀書的人占很大一部分,直接開始穩定工作的也有很多,像我這種還沒畢業就明確要轉去一個小眾行業,明確要自由職業,甚至還gap不著急去讀碩士的人比較少,所以走這條路有時候會覺得有點孤獨的。

在自媒體平臺上表達自我一方面能讓我遇見更多和我類似的人,另一方面像丘山曾經分享的,在前幾年(2020年)在社交平臺上關于「建筑轉產品」的話題是一片空白,現在我想轉行的舞臺美術放下也是一片空白,我很開心能為更多對這個行業有好奇心和熱情的人提供參考。

轉行后,我對工作更有信心了,一切都在走上正軌。而且也印證了絕知此事要躬行,也隨著實踐經驗的積累,我越來越清楚自己目前要什么,不再急著去拿一個碩士文憑。也一直想對自己說:不要去和別人比較人生的進度,當下自己感覺幸福就好。

嘉賓:北片屏

編輯:小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建走偏鋒

精選文章:

當男裝趨于保守,還有人關注男裝周嗎?

不拘泥于原型,品牌創新之道:如何讓自己與眾不同?

公共空間設計如何帶來舒適與溫馨?

“殯葬風”LV曝光被群嘲,網友:吸血鬼聚會!

以墻為畫布,藝術家通過繪制壁畫將建筑物轉變為生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