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過嶺南,就無法忽視那里的傳統之美。充斥著生活痕跡與艷麗色彩的手作燈籠、典雅精致的花磚與滿洲窗,設計師路過都要拍照的手寫毛筆字招牌等,任何一個元素都可能成為年味設計的靈感源泉。將在地文化結合時下流行美學進行設計再生,這一趨勢在近年中國的各個地區都有所體現,而廣東這樣一個充滿傳統美學的地域,要從中挑選什么和流行結合?傳統民俗或許是一個答案。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華流才是最牛”,新中式被追捧有了消費者買單,設計者在接受商業委托時,也不免要回到創業者或自己成長的源頭尋找想法。此時傳統文化沉淀較久,被保留較好的地區自然就成為大家進行視覺參考的“香餑餑”,例如提到廣東,除了人字拖、早茶,去過當地的人還會告訴你可以留意一下嵌瓷、地磚、燈籠、滿洲窗和當地的手寫毛筆字招牌。
一位香港學者在城市觀察學里提過,觀察一座城市最舒服的就是以自己的方式,不理會審美標準,以個人喜好去欣賞。廣東存在著大量受到西洋美術文化影響的建筑物,其中紋樣與色彩較為代表的便是花磚和滿洲窗。有趣的是,早期以那時西方的裝飾藝術風格為主的花磚和滿洲窗,在流傳過程中逐漸被當地人民加入了東方元素,如窗戶畫面中心的元素由西方雛菊與器具替換成嶺南荔枝與佛珠,瓷磚花紋由茛苕卷草紋“人工演化”為在中國具有吉慶祥和寓意的云紋與回紋。
除了受到西洋文化影響發展出來的廣府美學,還有我們民族原本的手藝傳承,此處不得不提嵌瓷與手工燈籠。嵌瓷作為一種特色建筑裝飾手法,有著傳統配色青、赤、黃、白、黑,對應著我國的五行。燈籠上的字體占據了大面積,因此手寫字體便成了主體,以楷體和宋體的變形為主。
但不難發現,無論是西方來的,還是東方自有的元素,都會蒙上一層飽和度沒那么高、但充滿韻味的傳統配色。
逢年過節,我國的道具類動物舞蹈里就會大量運用傳統配色,或許這也是為什么傳統配色反過來又能帶給人對于傳統節日,所謂“年味”的遐想和味道吧。而在舞獅之外,我國人民結合民間傳說和想象力發展出了魚燈。竹篾、桐油和顏料組成的魚燈,在點燃蠟燭之后,原本的色彩在燭光與黃色桐油的交織下透過紙張變得透亮、更加艷麗。舞者操縱表演時,好似一群錦鯉在城市中游行,熱鬧之際更平添了一份來自民間的光怪陸離神秘美感。
而最近,抖音公益和抖音文創就以魚燈作為主要設計元素,共同推出「DOU來躍龍門」新年魚燈禮盒,當來自古人使用的硫化礦物朱砂紅與沉香里的伽羅色碰上煙雨朦朧般的青灰藍,抖音公益聯合抖音文創將傳統配色搬到了魚燈中。
原本以為只能用在故宮那樣大型建筑中的經典顏色,放置在小巧的產品中非但不違和,還帶上一層不同于大開大合之美的精致反差美。三種顏色互相牽制,呈現一種曖昧感,使得魚燈里的暖冷色碰撞恰到好處。面積最大的朱紅主色搭配對比色青灰藍,活潑的朱紅帶動陰冷的青灰藍,視覺張力被增加,沉香色作為點綴色則起到天平的作用,增加了魚燈的層次感,魚肚白一樣的底色則在“神仙打架”時又增加了一分柔和的克制。
色彩在這里作為環境的一部分,持續喚起著人們對于傳統年味的情感與記憶。而在顏色的運用之外,也可以在魚燈上看出花磚紋樣的變遷。圓形、扇形和線條組合之后成為基本形,平移推開群化后,排列在魚肚上,進一步提升了幾何紋樣的美感,更具有視覺吸引力。原本屬于城市的肌理也可以被濃縮變小,進化為男女老少都可拎在手中玩樂,甚至可以帶回家的獨特民間記號。即便我們無法擁有一棟別墅里的花磚,也可以通過魚燈獲得嶺南的城市之美。
色彩與紋樣之外,魚燈通過改良后,不再是容易損壞、不能長久保存的紙糊與竹篾材質,而是以綢緞和鋼筋支撐起了魚骨架和表皮,與此同時,綢緞的柔軟平衡了鋼筋的冷感,底座塑料材質的加入則更是引入了流行語境里的“多巴胺”質感,使得傳統魚燈通過造型活潑、年輕了起來。同時,禮盒上的襯線字體原本帶有的優雅感也被上下間隔錯落排列的手法帶出了一絲魚在水中跳躍、舞魚燈時的靈動,與魚燈的氣質恰到好處地契合。
對比傳統魚燈,以往的祝愿或許會隨著傳統技藝的損壞和遺失而被淡忘,但綢緞和鋼筋組成的燈具則讓祝福持久永恒。這和城市的變遷也相似,嶺南的祠堂和宗族文化固然保存得很好,也正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變得現代化。我們無法逆時代改變,但可以通過更加新潮的方式和手藝使得民族美學在被保留欣賞的同時,煥然一新。
這些年,不論是設計團體還是商業行為,人們都開始重視非遺和傳統,在原本的市場里引入了不少自身文化,而這也使得古老的沉淀開始流動起來。
在商業尋根民間傳統的同時,也希望能通過文旅融合的方式助力鄉村發展。抖音公益和抖音生活服務聯合發起“山里DOU是好風光”項目,通過主體培育、商家扶持、線路推廣、營銷熱點、非遺文創等舉措,讓鄉村好風光看得到、找得到、體驗得到。2023年全年,“山里DOU是好風光”活動覆蓋全國31個省份1138個區縣,超2萬個鄉村文旅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累計交易額約47億元。
去年9月,抖音集團助力廣東“百千萬工程”,啟動“廣東DOU是好風光”鄉村文旅助力行動,活動吸引了當地縣域景區、酒店、旅行社、民宿、綜合等經營主體廣泛參與,帶動了村民旅游增收,助力鄉村文旅可持續發展。同時,希望借助平臺的傳播優勢和產品能力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引導廣東特色文化消費。
「DOU來躍龍門」禮盒便是以創新文創的方式推廣著本地文化,引導了文旅融合式消費。今年,“廣東DOU是好風光”發起“潮汕中國年活動”,以潮汕非遺年俗文化為核心,通過內容合作、熱點營銷、全民參與等方式,吸引更多人關注潮汕,關注粵東。在這個年味逐漸被現代化侵蝕的時代中,人們正在渴望通過去到傳統風味被保留、維護得較好的地方重拾年味,更重要的是重拾記憶里的溫暖和團圓。
就像前文所提到的「DOU來躍龍門」禮盒,也正在提醒著設計師們,這波風潮之下,我們也完全可以找到自己和商業的交點,使得設計發揮價值的同時也更大地發揚民間傳統,找到自己的設計根源。但這同時對年輕設計師提出了不小的挑戰,這需要大家關注民間民藝,想辦法讓民俗變得年輕,同時用豐富的創新方式保護并傳承當地文化。
本土的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方式發生碰撞,其實也是新舊審美的碰撞,丟失傳統的美無異于丟失了根。廣東魚燈在抖音公益的設計力量推動下重新進入到年輕人的視野里,新穎的傳播方式讓這項民間藝術擁有了更多可能性。而近年隨著自身文化自信的提升,設計師們逐漸在開辟“傳統很酷”的設計之路,希望在未來能夠看到更多從自身家鄉出發的“年味”好設計!
編輯:阿大
排版:阿大
校對:荔枝、恒塵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設計便利店
精選文章:
Pentawards年度報告:2024年5大熱門包裝設計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