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知情人士透露,GWY已經向全國12個地區的政府和銀行發出通知,要求這些地區的在建項目如果投資未達到一半,應推遲或停止建設。這12個地區包括天津、內蒙、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重慶、貴州、云南、甘肅、青海和寧夏。

這一調整波及多個市政類項目,幾乎涵蓋了公路、機場和城鐵等各個領域。對于這些地區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從宏觀角度來看,人口增長率的下滑(2022年為-0.6%,2023年預測為-1.5%)已經對住宅建設產生了影響,進而對市政建設也產生了連鎖反應。人口增長率的下降意味著需求的減少,特別是住宅需求,這也使得部分地區的市政項目面臨更大的壓力。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建筑圈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網友表示,停的項目主要是市政、軌道,對建筑師沒太大影響。

有網友表示,趕緊提桶“跑路”——轉行。

也有網友表示,聽天由命了,畢竟40多歲,轉行轉不動了...

愈加嚴峻的建筑行業

早在兩年前,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嚴重下滑,不少建筑公司陷入甲方欠款、無項目可接的困境,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這一趨勢對整個建筑行業產生了很大影響。

對于建筑設計從業者而言,大家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很多建筑從業者都遭遇了降薪一半、只拿基本工資、無年終獎、裁員等困境。甚至還有設計院因資金問題起訴員工“工資多拿了”。這些困境使得許多從業者苦不堪言。

如果上面的消息屬實,那么對于建筑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那建筑師又何去何從呢?

舊改,一輪新的機遇?

就在2023年9月中旬,自然資源部發布了《關于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的通知》,標志著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正式啟動。該通知涉及北京市等43個城市,要求各試點城市于年底前制定實施方案。這也預示著舊城改造和存量土地盤活工作的加速推進。

這份《通知》涵蓋了存量用地盤活、城中村改造、土地調規政策等多個關鍵議題,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內,各地的舊改和存量改造步伐將明顯加快。這一政策調整對于建筑行業而言,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和經濟增長點的形成。

雖然這次舊改是ZF主導,但改造也是需要人的,人從哪里來呢?自然是各個房企了。因此,房企也算是舊改項目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而房企作為重要參與方,既得到ZF的支持以降低改造成本和風險,又能在成功改造后獲得可觀的回報。這樣的合作模式有望激發房企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建筑、裝修、家具等相關產業的繼續發展。

也就是說,在2024年全面展開的舊城改造,對于建筑行業來說,或許是一輪新的機遇。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出生在具體哪個周期階段,但是我們可以掌握其中的循環規律去預測,去向上爬得更為輕松,從而順勢而為,抓住機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設計氣象臺

精選文章:

怎么做年味設計?看看廣府城市美學

重新定義光與聲之間相互作用的可持續照明解決方案

設計院工作一年倒欠一萬二,還讓我退回一整年的伙食費?

Pentawards年度報告:2024年5大熱門包裝設計趨勢

抽象的“海市蜃樓”,Firelei Báez 解構了殖民主義的敘事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