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感覺現在“丑東西”是越來越多了,以至于打開購物平臺,都不知道能買點啥?
一看一個辣眼睛,一看一個不吱聲。
1
比如,潮牌的2024新品。就你能感受到Balenciaga可能是發現了哈爾濱旅游的熱度,也想吃一下冬季營銷的紅利,所以,才首次為冬季運動打造了一系列兼具創新材質和高科技的功能性產品和配件,包括滑雪裝備,Alaska雪靴以及3XL運動鞋等。但看完實物,你仍舊覺得很難評。要么靴子像是垃圾袋成了精。
圖源:巴黎世家官博
要么高跟鞋看起來頭重腳輕,鞋跟細得仿佛跺個腳都能給踩斷。
圖源:巴黎世家官博
再比如,各大品牌的龍年限定。明明是面向中國消費者的設計,但就是讓人覺得哪兒哪兒不對勁。要么是沒有中國龍的韻味,蘋果的手機殼就被指不是龍,而是蟒,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三爪為蛟,四爪為蟒,五爪才為龍。
圖源:蘋果
要么是沒有過年的節日氣氛,DIOR家的新款圖樣就被網友吐槽是“僵尸龍”。
圖源:DIOR官網
甚至連各種日常用品的設計都開始變“丑”了。
像最近網友眾籌的那款絲襪高腳杯就把我震驚了。本來以為只是網紅設計師整活兒,畢竟,這杯子不光名字聽起來很有味道,設計感覺一般人也hold不住,性感大蛙腿+粉紅色蝴蝶結,堪稱粗曠的優雅代名詞。
結果沒想到在大家一句句“把壓力給到淘寶”的呼聲中,還真把官方給喊來了,而且現在已經進展到淘寶日夜監工,設計師需要天天在窯里加班燒青蛙杯的程度了:“絲襪高腳杯千呼萬喚始出來!多虧本寶這個監工日夜盯進度!好消息:世界上第一個優雅絲襪高腳杯上鏈接了!”
圖源:萬能的淘寶官博
就感覺以前的年貨,看的是誰家東西做的更精致,而現在則開始拼誰做的單品更離譜了。
2
“丑潮流”似乎席卷了國內外的一眾品牌。
比如,定價25000多元的Gucci金屬內衣。
乍一聽設計靈感,還挺酷的,重現了曾帶領Gucci走出低谷的創意總監Tom Ford所追求的風格,讓人置身于90年代的迪斯科派對。
然而一看模特上身的圖,只想大喊一句:“啊?”奪目的雙G Logo+細細的內衣帶子,真是連模特身材都駕馭不了。
圖源:Gucci
還有Miu Miu售價42000元的鉆石內褲。
外穿扎眼、內穿扎身,想不通除了女明星拍雜志,還有什么場合適合穿。
以前看完大牌的設計:絕,直接開辟了新的時尚潮流。現在看完大牌的設計:絕,潮到感覺要被浪掀翻了船。
圖源:Miu Miu官網
當然,國內越辦越紅火的淘寶丑東西大賽,也是不遑多讓。
不僅商品之間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前40名就達到了“百里挑一”的程度。
仿佛下一秒就要開始跳舞的穿著小紅鞋的茶幾;實力演繹什么叫當場摳出一座城堡的性感露趾洞洞鞋鞋花;把動漫中的恐怖氛圍帶進現實的柯南嫌疑人氛圍感夜燈;感覺疼痛的不止是牙齒還有青春的智齒版耳釘……
圖源:淘寶丑東西大賽
商品對外的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大了,“年度5丑”甚至還出過“網紅同款”,沖上過熱搜:
拔得頭丑獎——碧綠青蛙勺子(順帶提一句,這個丑青蛙勺子的設計師跟前面那個絲襪高腳杯是同一個人);丑你咋滴獎——燒水壺頭盔;略勝一丑獎——夢幻蝴蝶 iPad 殼;丑名遠揚獎——吾皇的傘;丑味相投獎——好運來發財服。
圖源:淘寶丑東西大賽
總之,就是所有的擺件都讓人分不清到底是用來給房間做裝飾的,還是單純為了嚇親朋好友的。
所有的日用品,都讓人分不清是給生活增加便利的,還是純純添堵的。
所有的穿搭配飾,都讓人分不清是為了使造型看起來更好看的,還是顯得別人更好看的。
3
所以,為什么現在品牌們對“丑東西營銷”越來越上頭了?
首先從品牌運營的角度來說,各種各樣獵奇的設計,有利于品牌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應對現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哪怕是被網友的吐槽,也可以在社交平臺形成討論度,從而幫助品牌增加曝光。
圖源:豆瓣
其次,“丑東西”的設計,可以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
因為“丑東西”契合了現在年輕人“發瘋”的社會情緒。都說這屆年輕人是最難的,沒工作的時候要面臨就業難的困境,有工作的時候要擔心未來的職場發展,不僅精神上總是承受著“卷”的焦慮,身體上還承受著“脆皮”的考驗。即使日子一天天在過,也大多數時候處于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效?
所以,這兩年跟消費者情緒放飛相關的營銷都備受歡迎。
包括現在豆瓣,還有一個“丑東西保護協會”小組。目前已經聚集了23.7萬人,小組介紹中引用了金子美玲的詩:“我好想喜歡上啊,這個那個所有的一切。比如醫生,還有烏鴉, 我都想一個不剩地喜歡上。因為世界的全部,都是上天創造的。”并表示,“丑東西們聚集在一起,快樂歡愉,不用在乎別人的目光。”
相比于精美的商品,這些越看越上頭的丑東西更能成為年輕人釋放情緒的出口,也更容易讓人感覺輕松好笑。
圖源:豆瓣
另外,這兩年“丑東西”還被賦予了社交屬性,成為了年輕人的社交密碼。
比如,疫情期間,大家會比著勁兒看誰買的口罩,更奇葩、更抓馬。
再比如,年會同事間交換禮物的環節,也成了“比丑大會”,什么五花肉抱枕、定制丑圖手機殼,每一個拿出來都能引起辦公室一陣爆笑,不知不覺就打破了平時嚴肅的職場氛圍,讓大家愿意湊在一起吐槽、聊天。
當品牌發現了這一商機,自然會迎風而上。
圖源:小紅書
所以,面對消費者們的審“丑”需求,可以理解品牌想要努力創新,拔得頭“丑”。
但丑一件兩件就算了,品牌仍然需要把控好尺度,不然整個系列都丑得人眼睛疼,弄丟了品牌原本的忠實消費者,反而得不償失。
作者:Queen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廣告案例精選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