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個字形容當代年輕人的精神狀態:擰巴。
丑設計不喜歡,但丑到辣眼睛的我好愛。
恐怖設計不感冒,但恐怖到極致的高低也得瞅一瞅。品牌摸清了大家的喜好,也就加入了發瘋的隊伍。
1
最近,一組“泣血新娘”婚紗設計在巴黎時裝周殺瘋了。
過往大眾印象中,婚紗代表著神圣純潔的愛情,新娘穿上婚紗的那一天也被稱為“人生中最美的時刻”。
關于婚紗的形容詞,向來充滿著愛和美好,是無數女生內心深處的一個最柔情的夢。
而在這組婚紗設計中,卻罕見地揭露了婚姻背后的陰暗一面,讓人不寒而栗。
潔白的婚紗上布滿紅色水晶,營造出一種“血色噴濺”的視覺效果。
圖源:微博
仿佛新娘是一個“戰敗”的俘虜,披著婚紗走進勝利者建設的無處逃脫的“囚籠”。
圖源:微博
鮮紅色的婚紗,背后伸出一雙操縱的雙手,新娘成為“提線木偶”,任人擺布。
圖源:微博
假手道具托著模特的臉,讓人想到了硬擠出笑容的新娘。
圖源:微博
黑金漸變的色彩設計,營造出燃燒的既視感,暗喻新娘掉進了“火海”。
圖源:微博
還有這條暗沉頹廢色系的裙子,仿似燃燒成灰燼,容易讓人聯想到黯淡無光的婚姻生活。
圖源:微博
刺滿全身的玻璃碎片,無聲控訴“家暴”場景,畫面觸目驚心。
圖源:微博
繚亂無秩序的黑點和顏料,充滿著被“潑臟水”的無奈和絕望。
圖源:微博
紅白點綴的帽子,搭配模特臉上的“血淚”妝,“頭破血流”的畫面感撲面而來。
圖源:微博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暗黑系風格元素的設計,和模特的發飾和動作相呼應,拉滿視覺張力。
圖源:微博
這組秀場作品出自香港設計師Robert Wun之手,表達主題為“Bleeding Love”(流血的愛)。
是的,你沒看錯,這竟然是一個關于愛情的春夏高定婚紗系列,莫不是想以愛之名擊退戀愛腦,用魔法打敗魔法。
據了解,“血色婚紗”的設計靈感來自于中式恐怖片,這也就不難理解了。
眾所周知,在中式恐怖片中,“新娘”是恐怖指數最高的代表角色,也是中式恐怖美學的扛把子。
過去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盲婚啞嫁”的包辦婚姻釀造了無數的人間悲劇,用“流血的愛”形容再合適不過。
圖源:微博
“血色婚紗”設計第一眼看上去詭異陰間,細看卻有一種蒼涼無力的底色基調,不失為一次驚艷又極具震撼的藝術表達。
并且,“血色婚紗”契合網友對“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調侃說法,某種程度上迎合了當下年輕人“封心鎖愛”、反“戀愛腦”的流行現象,爆火出圈也是意料之中。
萬萬沒想到,婚紗能歌頌愛情,也能“殺死”愛情。
又或者說,“殺死”的何止是愛情。?
2
“血色婚紗”能成為巴黎時裝周的一匹“最強黑馬”,除了設計師別出心裁的巧思,以及深刻的舊時代映射表達,還離不開恐懼營銷的助力。
毫無疑問,“血色婚紗”設計凝聚了舊社會婚姻的真實寫照縮影,將中式恐怖美學詮釋得淋漓盡致,令作品的敘事主題上升到新的高度。
其中,隱晦委婉的留白元素設計,讓人不自覺腦補恐怖悲劇的畫面,恰恰是直擊心靈的制勝武器。
運用到品牌營銷層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恐懼營銷”。
大家常見的恐懼營銷,往往是加劇焦慮情緒,令消費者的使用需求變得更為迫切,“再不下單就晚了”、“再不變美就老了”等等。
隨著品牌傳播的升級,恐懼營銷玩法更加高階,畫風也逐漸變得離譜。
這些廣告的恐怖程度,和“血色婚紗”設計有得一拼。
某婦產醫院投放的戶外廣告,畫面中嬰兒含淚哭訴,向媽媽發出靈魂拷問。
“你為什么不生”問句布滿海報,360度全方位環繞,像極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親切“問候”。
圖源:小紅書
這個廣告看似是催生,實則是以嬰兒口吻勸說媽媽不要打/tai,宣傳生育本無錯,但恐怖之處在于用嬰兒的名義進行“道德綁架”。
而且插圖極具魔性,稍微調個色或加個濾鏡,再結合廣告詞就是妥妥的中式恐怖。
圖源:小紅書
無獨有偶,好看視頻的父親節廣告,和這個海報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廣告名叫《我支持生三胎》,邀請了八位父親真誠發聲,面對網友的犀利提問,訴說自己支持生三胎的理由。
針對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基本的廣告邏輯沒有啥問題。
關鍵在于,這些父親們的理由,實在太“恐怖”。
當網約車司機被問及沒人帶孩子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兩個人一起分擔。
怎么分擔呢?“白天換尿布、晚上輔導作業、半夜喂奶”。
圖源:好看視頻廣告截圖
眾所周知,網約車司機上班時間不固定,多勞多得,想要做到他說的每一步都分擔,怕不是要背著娃開車。
當工程師父親被問及如何處理生娃導致老婆事業產生危機時,他的回答是,剛好老婆事業想轉型。。。。。。
圖源:好看視頻廣告截圖
不懂就問,生孩子能給事業帶來什么核心競爭力,想轉行做“月嫂”?
最離譜的是,在國企上班的51歲老父親準備跳出國企創業,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圖源:好看視頻廣告截圖這
個廣告槽點太多,一時間不知道從何說起。
雖然是父親節廣告,但只從父親視角出發,對母親的生育風險、事業發展以及孩子的養育成本、家庭生活水平高談闊論,最終得出不著邊際的結論,實在異想天開。
恐怖之處在于消除了生育中最重要的母親角色存在的意志,承擔著最大的生育代價,在廣告中卻被徹底無視。
哪怕是以夫妻雙方為家庭單位的立場敘說支持生育的理由,也不至于這么“恐怖”。
當然,品牌脫離社會現實,違背道德邏輯的恐懼營銷只會適得其反,招致消費者反感。
而像“血色婚紗”設計,視覺效果足夠恐怖,但主題飽含深意,自然受到大眾的追捧。
說到底,“陰間”只是品牌創意表達的形式之一,真正打動人心的還得是洞察和共鳴。
作者:Della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廣告案例精選
精選文章:
宜家推出TESAMMANS系列,為家居注入各種異想天開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