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城市身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的時代——城市迫切需要審視它們是如何被人們看待的。

到2050年,城市人口預計將翻倍,屆時將有近七成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與此同時,特大城市的數量也將增加,過去二十年里,全球南方的新城市開發激增。

同時,我們城市的構成、目的和獨特性正受到多方面的壓力:傳統商業街零售的衰退、人口流失和城市更新、全球化導致的單一文化風險,以及人們在審視自己的生活選擇,尋求更有意義的體驗。

這些變化不斷挑戰城市環境,促使它們找出使自己更具吸引力的特質,以便成為更好的旅游、居住、學習、工作和享受生活的地方。如果一座城市想在經濟增長、環境可持續性和生活質量方面取得成功,就需要更緊密地反映出人們對它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不僅僅是標語

然而,太多時候,表達這種共同愿景往往被混淆為城市“品牌化”的營銷活動。一個真正有效的城市身份遠不止一個精心設計的標志和標語。這些只能框定現有的東西,而不能定義未來的可能性。

很難在一句簡短的標語中捕捉一個地方的細微差別、多樣性和多維性。地方是動態的,而標語是靜態的。最終,城市需要通過時間來贏得它們的標語。比如,“光明之城巴黎”源于法國首都迷人的建筑環境(17世紀早期采用的街燈、18世紀啟蒙時代的中心地位以及19世紀初采用的煤氣照明)。“不夜城”源自紐約市的文化——一個如此充滿活力的城市,其地鐵系統夜間也不關閉。

另一個誤解是認為城市品牌是為了推動旅游業。旅游業只是衡量城市成功的一個指標。闡明城市身份是為了鼓勵內向投資。人們希望生活在真實的地方,而這種真實性通過時間的層層積淀建立了一種地方感。城市的生命力是有吸引力的。居民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塑造了城市的身份——紐約的原始感、巴黎的咖啡文化——而不是那些忙著自拍的游客。

Wiedemann Lampe 將大規模字體應用于各種工業場所,旨在提供外部導航并讓 RIBOCA 品牌在里加煥發生機。

改變一座城市的命運

一個強有力的城市品牌能夠關注一個地方的需求和想法,并設計出一個能夠指導決策的前進方向。它能激發社區和企業主導的項目,以支持這一愿景。通過一個具有轉變城市命運的強大理念,它能團結和激勵多個組織、學科和利益相關者。

新加坡是這一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之一,其雄心是成為“世界上最綠色的城市”。這個城市選擇了長期規劃,而不是短期的經濟目標,以應對污染挑戰。它清理垃圾,教育民眾,并在規劃系統中實施法律以確保長期性(自2008年以來,持續的建筑實踐已經成為強制性要求)。關鍵在于,它激勵并教育了市民,使得即使開發商或政府改變方向,也有足夠多的知情者來倡導保護。

新加坡的例子還強調了創建城市品牌的一項關鍵挑戰:表達一個地方的獨特性必須得到每個人的認同。如果它未能吸引多樣化的受眾或錯誤地代表了這個地方,如果它只是政府或議會的倡議,或者是單獨進行的,那么結果可能是缺乏認同、受到批評,甚至是活動的終止。

一個城市的品牌會被接受,如果它由當地企業、慈善機構和社區組成的聯盟支持——這些人既有切身利益,也有促成事情發生的聲音。

為統一雙年展內容而設計的解釋性和導航性家具。

激勵社區

世界上最新的城市可以從上而下地應對這一挑戰。例如,卡塔爾的首都多哈與國家2030年愿景一致,旨在創建一個可持續城市生活的榜樣和最宜居的城鎮。其身份直接與這一愿景相關,并且其發展是為了支持這一愿景而組織的。

然而,已經建立的城市需要一種更自下而上的方法。他們必須從社區開始。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希望改變人們對這座城市僅僅是單身派對目的地的看法。Wiedemann Lampe與該市合作,推出了首個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該活動通過展示該地區豐富的文化,并教育人們了解這座城市核心的文化和政治織錦,有效地重寫了刻板印象。

Wiedemann Lampe 編寫的 RIBOCA 印刷手冊。

這種自下而上的策略可以有多種催化劑。例如,申辦或舉辦奧運會或美洲杯等重大全球活動。危機也能成為催化劑:1957年瓦倫西亞經歷了一場毀滅性的洪水后,重新規劃了圖里亞河,并創建了圖里亞花園,這對重新定義城市的城市特征和文化身份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促成了一個文化和社會中心的開發,提升了旅游業,并對城市的環境影響和城市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自下而上的建設可以通過較小的項目和舉措來實現,激勵人們做出改變——例如一個指路項目或地方社區倡議。在為倫敦的托特納姆設計品牌時,我們與各種利益相關者合作。結果是“托特納姆制造”,這是一個連接和激勵創意社區的身份和人才網絡,旨在增強歸屬感并最大化內向投資。

另一個例子是英國的福克斯通。它將因零售業衰退而空置的舊商店重新利用,變成了包含公寓、工作室、辦公室和商店的活躍中心,振興了整個城鎮。

以人為本

所有成功策略的關鍵在于認識到建立一個城市品牌是復雜且需要時間的。畢竟,品牌不會造就城市,而是城市的人民造就了它。

要使一個城市品牌持久,你需要解碼這個地方的DNA——包括歷史背景、人民的態度和行為,既包括過去的也包括現在的。你只能通過與當地人互動來了解這些動態和亞文化。這些動態如何反映在街頭景象中?他們使用的語言是什么?他們去哪里,如何互動?

一旦你得到了這些答案,你就開始理解這個地方的脈搏,從而可以開始培養一個真正有影響力且能持續到未來的城市品牌。

精選文章:

馬巖松MAD建筑事務所設計的仿生騰訊總部初現雛形

Dieline史上Top20啤酒包裝,鎖定創新和品牌故事

巨型花卉裝置,讓我們反思人類與自然不斷演變的關系

2024年巴黎奧運會指南:從賽事設計到城市周邊的展覽

煥然一新!貝聿銘設計的埃弗森藝術博物館迎來現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