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22年,憑借魔性周邊“神馬來了”馬踏飛燕玩偶火出圈的甘肅博物館嗎?丑萌丑萌的造型,又被網友稱為“驢踩肥雞”。
圖源: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小紅書
第一眼:好丑好奇怪
再看一眼:丑得別致,好上頭
“馬踏飛燕”玩偶的靈感來源于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銅奔馬,又叫馬踏飛燕,是從甘肅省武威市的雷臺漢墓挖出來的一件青銅器。
由于太過魔性,一經推出就被搶購一空,全網斷貨。
圖源:小紅書網友
自從推出了馬踏飛燕玩偶,從此甘肅省博物館在熱愛“丑東西”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甘肅省博物館整起活來,就沒網友什么事了。
繼馬踏飛燕玩偶之后,沒想到最近甘肅博物館麻辣燙文創又火出圈了!
圖源:微博
甘肅博物館,你是不是沒有創作瓶頸了?
繼“馬踏飛燕”火出圈之后
甘肅麻辣燙玩偶又火了
前段時間,甘肅天水麻辣燙火出圈,吸引了眾多外省的“饞蟲”前往天水,想嘗嘗這讓人流口水的麻辣燙。
甘肅省博物館抓住這波流量,另辟賽道,在博物館賣起了麻辣燙,這個麻辣燙不是真的食物 ,而是美食毛絨玩偶。
一口毛茸茸的“砂鍋”,掀開“鍋蓋”,里面裝著毛絨版麻辣燙菜品。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一套麻辣燙毛絨玩具是69元,里面有6小件“菜品”,包含了丸子、年糕、蟹排、西蘭花、香菇和娃娃菜。主打一個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每個麻辣燙還有一個諧音梗名字: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麻辣燙有4種辣味可選:不辣、微辣、中辣、唏不辣(特別辣),手牌還貼心地標注了辣度,這......吃辣和不吃辣的都沉默了。
圖源:微博
顧客在選擇完湯底和辣度之后,工作人員就現場表演起了什么叫“無實物烹飪”。
先撒上一把鹽,再來一把調味料,這麻辣燙才算完整出鍋。
圖源:微博
看完店員的一系列“隔空”操作,情緒價值直接拉滿。
網友:“好喜歡這種過家家的工作”。
這種形式的玩偶,小學生覺得幼稚,大學生覺得剛剛好。
不僅買了玩偶,還收獲了情緒價值,怎么不算賺到了呢?
比起麻辣燙,那口鍋卻被網友盯上了。
網友:不買鍋都對不起麻辣燙,可以連鍋一起端走嗎?
這個鍋實在太可愛了,不僅毛茸茸的,而且特別能裝,放在家里當儲物柜正好。
瓜果蔬菜都有了,怎么能少得了冰箱呢。是的你沒有看錯,考慮到蔬菜瓜果不易保存的問題,甘肅博物館還貼心地搞了個冰箱,專門用來裝毛絨玩具。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甚至連冰塊都有了,每個冰塊上面都有不同的字母,可以找到自己的姓氏,細節滿分。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甘肅博物館這么會整活,這波定有高人指點。
不少網友都種草了這個鍋和冰箱,可惜的是“鍋”和“冰箱”都是非賣品,并不對外出售。
這邊建議連“鍋”和“冰箱”也一起賣了吧,湊齊一整套才更有過家家的實感。
從“綠馬鑰匙扣”到“美食公仔麻辣燙”,網友說甘博是“中國人自己的Jellycat”!
甘肅博物館的文創真真遙遙領先,人還沒去過,錢包就已經捂不住了。
卷完麻辣燙又開始卷文創
到底是誰教甘肅這么整活兒的
不僅整活賣麻辣燙玩偶,甘肅省博物館還新開了一個藝術生活館,融合了多樣化的業態,包括咖啡、烘焙、展覽、藝術書店以及文創銷售等,專門賣“甘肅(不)土特產”文創周邊。
在“甘肅(不)土特產”市場,“神馬來了”馬踏飛燕玩偶玩起了變裝秀。
之前的綠馬玩偶長這樣: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而變裝之后的綠馬長這樣:有阿寶版的,也有刺客版的,穿上衣服之后的綠馬莫名喜感,蚌埠住了。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不是,我說甘肅博物館,這設計怎么越玩越抽象了?
當然,人氣火爆的不止有綠馬玩偶,還有這款拿捏小胖手玩偶。
設計靈感來源是館內的“石觀音菩薩立像”,代表福氣、智慧與力量,據說手模卻來自文創設計師王小胖的胖手。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你以為這就完了?先別急,還有更多搞怪有趣不正經的丑萌周邊,沖擊的你眼球。
有吹啊我的驕傲放縱的駱駝鑰匙扣,靈感來源于魏晉壁畫磚“雙駝圖”。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有今天就做牛哞王的牦牛鑰匙扣,靈感來源于甘肅高原之寶牦牛。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有白眼翻上天的丑萌青蛙鑰匙扣,靈感來源于蛙紋彩陶罐。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另外還有神似外星人的天外飛仙,靈感來源于西魏第249窟飛天形象。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還有更為抽象的紅陶人面像抱枕,酷似無臉男。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懷疑甘博開了一條生產線,專門生產丑東西。
甘博在做一種很新的東西
當然,除了丑萌的鑰匙扣,甘肅博物館還有各種可愛的特色農產品玩偶,設計靈感都來自當地的土特產。
閃著呆萌大眼睛,嘟嘟番茄紅小嘴,只為“豆”你開心,土豆子·毛絨玩具,設計創意源于甘肅特產定西土豆,其因塊大、薯皮光滑、口感沙糯被譽為“黃金土豆”,是甘肅特色美食名片。
圖源: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
祝你得心櫻手,櫻有盡有櫻桃bro·毛絨玩具,紅果果·綠桿桿,小臉貼貼很治愈。
設計創意源于甘肅特產天水大櫻桃,因果實個大、色澤艷麗、風味可口、營養豐富而被譽為“水果之冠”。
圖源: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
臉掛鼻涕,雙手揣兜的凍(dùn)梨·毛絨玩具,說好了 凍住就不分梨,設計創意源于甘肅特產蘭州軟兒梨,因香味特別,故又稱“香水梨”。家人們誰懂啊!它會自己揣手手耶。
圖源: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
還有隴西黃芪,魔性的白眼,完全演出了打工人時刻想翻白眼的精神狀態。
圖源: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
身體滾圓,神情堅定自信的“人參順順果”,設計靈感是民勤人參果。沙漠里長出的水潤甘甜。
圖源: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
像花一樣綻放,酷似天使寶寶的蘭州百合掛件,設計原型是蘭州百合。
圖源: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
可以說,甘肅博物館的文創周邊已經next level了,簡直沒有對手,精神狀態遙遙領先。
博物館為何偏愛“丑東西”?
如今,這屆年輕人愛上丑東西,從豆瓣的“丑東西保護協會”小組,到淘寶舉行一年一度的“丑東西大賽”,丑東西深受年輕人喜愛。
年輕人為何愛上丑東西?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好看的美千篇一律,有趣的“丑”萬里挑一”。年輕人以有趣為美,越“丑”越上頭,分享丑東西似乎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新型社交方式。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丑的事物本身看上去盡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圖像看上去,卻能引起我們的快感。”?這句話概括了年輕人喜歡丑東西的本質。
如今,博物館越來越擅長整活,和年輕人玩在一起。從故宮博物館的萌貓,到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啾,蘇州博物館的龜祿祿、廣東博物館的白切雞,再到甘肅省博物館憑借“馬踏飛燕”“麻辣燙”等文創產品出圈,各大省份的博物館越來越擅長整活,憑借新奇創意征服喜歡嘗鮮的年輕人。
圖源:小紅書網友分享
各大博物館推出特色文物,?是為了讓文物“活”起來,?通過文創產品講故事,?以及拓寬銷售渠道,?讓更多人能夠接觸到和了解到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通過將文物、土特產與潮玩結合,也能以一種更年輕化的方式宣傳地域文化。
你被甘肅博物館的哪件文創種草了呢?
作者:歐陽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4A廣告文案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