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淪為一種表演

相比于提升產品或品牌的價值,很多設計師更關注的是業內人士的認可,或者說更關注于設計分享平臺的認可,這也致使設計逐漸淪為一種表演,產品或品牌成為表演的媒介,設計分享媒體成為表演的舞臺,點贊、評論則扮演了觀眾的掌聲。

兩種身份的對抗

關于分享平臺上“表演式”的設計,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為設計師作為創作者與服務者這兩種身份的對抗。設計師這個群體,本身就是整體偏理想化,追求美的、好看的東西。所以同行的認可,認可的更多是那種理想化的創作。所以如Behance、Dribbble上的作品看著很爽,這些作品的呈現是設計師向往的作品呈現形態。

圖片來自Behance網站

而現實則是,很多商業客戶的一些實際訴求,是不需要做到設計師認為的那么好的狀態的,從風險成本考慮,不需要你太有想法太過于創新,基于頭部品牌模仿就好,因為這樣風險成本更低,執行成本也更低。

時間久了,設計師就會很痛苦,認為自己的才華、想法無法施展,就會選擇到偏理想型的個人設計創作中去。而這些偏理想型的個人設計創作,又是同行們共同的訴求。只是后續發展成為了高人氣而去做展示,背離了實際的東西。

這里面,有設計師不滿足于現實,追求自我創作的掙扎,有對于現實商業設計機械乏味的逃避,所以開始去追求這類型的創作。而在以設計師為圈子的平臺上,大家可能都會有這樣的苦惱,所以對于這種類型的設計紛紛點贊支持,進而慢慢的就演變成了,為了點贊而去做圈內人喜歡看的設計。

分享平臺的認可更快更直接

一個產品做好了,上市了,要經過市場檢驗是個很長期、漫長的過程,中間還可能會遭遇夭折、失敗,即使產品最終成功了,也很難計算設計的在其中扮演的作用。大部分的品牌也不是“喜茶”這種明星品牌,能夠通過品牌的影響力來帶動大家對設計和背后設計團隊的關注。大多數的品牌的設計師都是處于“沉默”狀態的。

但將作品發到分享平臺,反饋就會快一些,獲得關注就會快一些,這也是一個訴求點,本身就是在獲取一個標簽,比如站酷百萬人氣設計師、Behance高人氣設計師,這些標簽再打包對外展示,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設計商業宣傳。

所以這也就導致了很多設計師的作品,不是為客戶服務,而是為了快速獲得人氣、點贊,使用迎合分享平臺特點的方式來進行創作。人都喜歡短期激勵,那種長期投入卻得不到有效結果反饋的事情太過于讓人痛苦,這種為了快速獲得認可的方法,也就讓很多設計師忽視掉了內核里更重要的東西,這種做法其實是脫離設計本質的。

設計的內核和本質是什么?

設計的內核或者本質到底是什么?我不能也不敢妄下結論,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設計無論如何都要回歸到產品和品牌上的,忽略掉產品和品牌的設計肯定是有問題的,或者說不管面對什么樣的產品、品牌,設計師最終的輸出的作品都是差不多的,這肯定也是有問題的。

很多設計師現在想的不是怎么給客戶搞好服務,而是想怎么在設計行業出名,成為設計明星,這就導致了會忽略客戶的想法,把客戶的產品和品牌當做跳板。也可以理解為,傲慢且想走捷徑,背后的心態始終是覺得自己高于客戶的,所以才會有這種想法。

這其實也就關乎到很多設計師只是將設計簡單理解為圖像工作,在設計平臺分享作品,大家看到的也只是你對圖像技術的處理能力,而看不到對于品牌的思考、消費者行為的理解、和項目風險、關鍵問題的識別與管理方面的能力,這也就導致了出現在設計分享平臺上的作品,會刻意回避和忽略掉這些,注重在圖像技法上的表達。

這些如果一旦再脫離掉了圖像技法和形式上的創新,就會變得同質、相似,其實在這些平臺上也確實出現了大量的模仿或者抄襲現象,很多作品看似花樣翻新實則完全相同。

視覺設計:黃巍? ?

撰文:秦嘉良??黃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設計散步

精選文章:

Cresco 地毯系列:將室內建筑與紡織藝術融為一體

跨宗教空間:建筑對宗教多樣性的回應

大作洗眼 | 2024 iPhone攝影獎、用針管筆擼貓…一眼驚艷!

黑嗎嘍——老外:超好玩!但扣分??

Pinterest 揭曉2024年秋季最熱門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