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設計趨勢也在不斷演變,以反映與技術創新相關的用戶觀點和偏好變化。
近年來,兩個備受討論的風格是:擬物化和新擬態。這些術語可能對你來說很陌生,但你可能已經在生活中見過這些設計風格,只是不知道它們的名稱!
擬物化在智能手機用戶界面的早期階段占據主導地位,而新擬態則是對這一風格的全新詮釋,試圖將極簡主義趨勢與逼真的、重新定義的平衡相融合。
但真的是這樣嗎?
什么是擬物化?
擬物化指的是在用戶界面中使用模擬真實世界物體的圖形元素。這種方法因蘋果iOS早期的設計而流行開來。其目的是通過復制真實材料、陰影和紋理,使界面對用戶更為熟悉。
簡而言之,其目標是為用戶,特別是對于“新手”,創造一種舒適和易用的感覺。
新擬態的興起
新擬態作為一種UI設計趨勢大約在2020年嶄露頭角,它被視為對擬物化的現代進化。它將平面設計的簡約性與現實主義元素結合,但呈現得更加微妙。
其主要效果源于光影的運用,創造出深度感,使按鈕和卡片看起來像是被雕刻出來的一樣。
如前所述,新擬態更具簡約風格,避免了復雜的紋理和細節,其深度感更多是通過暗示而非直接表現。
但視覺吸引力并不總是等于可用性,尤其是在可訪問性和對比度方面。
可用性與用戶感知
設計趨勢中的一個主要爭論點是可用性。
擬物化可能帶來舒適和直觀的體驗,但往往犧牲了簡潔性和效率,界面有時會顯得過于復雜。
而新擬態則冒著為了美學而犧牲功能清晰度的風險。低對比度和微妙的差異可能使交互變得有些困難,特別是對于視覺障礙用戶來說。
在用戶感知方面,新擬態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現代氣息,以其流暢和“柔和”的外觀吸引了人們的興趣。然而,并非所有應用場景都適合這種風格,這限制了其大規模采用的可能性。
復興還是進化?
真正的問題是:新擬態是否代表了在現實主義和簡約主義之間尋求平衡的實際進步?其視覺簡約性無疑與現代設計趨勢更為契合,而清晰度是用戶體驗的核心元素之一。
新擬態的廣泛采用將取決于它是否能在不妥協用戶體驗的情況下滿足實際用戶需求。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