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代主義建筑作為20世紀晚期的重要建筑風格,融合了經典與現代元素,創造出非傳統的建筑設計。這種風格以多樣性和色彩豐富為特點,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作為對建筑能夠解決社會問題這一信念的反動。建筑師Robert Venturi是后現代主義的奠基人,他于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一書標志著這一風格的轉變,書中頌揚了經典主義、色彩和流行文化元素在后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一些著名的后現代主義建筑師包括菲利普·約翰遜、查爾斯·摩爾、特里·法雷爾、詹姆斯·斯特林、赫爾穆特·揚、弗蘭克·蓋里和邁克爾·格雷夫斯。本質上,后現代主義體現了對建筑的新視角。羅伯特·文丘里曾以“少即無聊”來反駁密斯·凡德羅的“少即是多”,這一著名的軼事生動地表達了這種建筑風格的精髓。
后現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現代建筑與后現代建筑的主要區別在于,現代建筑在設計中引入了現代元素,而后現代建筑則在設計中融入了獨特性。另一個區別是,現代主義建筑師拒絕裝飾,而后現代主義建筑師則傾向于經典建筑,并將其與現代設計元素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外觀。
??后現代主義建筑的驅動力在于將建筑作為文化表達的手段。與僵化的規則相反,后現代主義鼓勵建筑師擁抱創造力和復雜的設計,將建筑轉變為一個有趣的組合體。
? 后現代建筑是一種折衷主義的建筑風格融合,借鑒了歷史和不同時期的建筑風格。例如,拱門和柱子等古典建筑特征與鋼鐵和玻璃等材料混合在一起。
? 后現代建筑在剛性和干凈的線條上融入了雕塑元素和形式。一些后現代建筑包括曲線和不對稱角度,這是一種不尋常的材料組合。
? 這些建筑采用鮮艷的色彩,包括瓷磚和彩色玻璃,與砂巖或大理石的自然色調形成鮮明對比。一些建筑師采用了柔和的色調和明亮的霓虹色。
? 自由使用歷史建筑運動中的古典裝飾圖案,通常與非常規設計特征相結合。
? 后現代建筑強調抽象。
? 這些建筑還以俏皮、奇思妙想、幽默和諷刺為標志。
? 一些建筑設計使用非常規形式,挑戰現代主義的嚴格教義。
? 使用錯視技術使平面看起來多維,并為建筑設計增添了奇思妙想的元素。
十大后現代主義建筑范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后現代主義建筑范例:
1. 德國斯圖加特新國家美術館
位于斯圖加特的新國家美術館結合了傳統與現代建筑風格,利用鮮艷的色彩和經典元素在一個傾斜的場地上構建而成。其入口處設有藍色鋼制格架、玻璃屋頂和橙色門,通向一個鋪有綠色地板的空間,內部包含彎曲的鋼結構組件。美術館的中庭融入了古典元素,將過去與未來的建筑風格巧妙融合。
2. 奧蘭多迪士尼團隊大廈
迪士尼的公司總部是后現代主義建筑的著名范例,其外立面融合了幾何形狀和色彩設計,靈感來源于手表,中央設有一個日晷,周圍環繞著田納西河的巖石。建筑內部使用和諧的色彩營造出寧靜的工作空間,與其充滿活力的外部形成鮮明對比,實現了沖突與平靜之間的平衡。
3. 西班牙 Marques De Riscal 葡萄酒城酒店
這座建筑是一座博物館兼豪華酒店,坐落在郁郁蔥蔥的葡萄園中,其流暢的外觀如同葡萄酒般優雅,這得益于三根超級柱的支撐。弗蘭克·蓋里以后現代主義的手法向19世紀和當代建筑致敬,融入了自由流動的元素。建筑主要由兩個不同的部分組成,超過二十個鈦金屬遮篷懸掛在構成正立面的巨大砂巖塊上,當陽光照射時,充滿活力的粉紅色調讓表面煥發出如葡萄酒般的生機,營造出充滿活力的氛圍。石材外墻與木質窗戶的對比表面,與傳統環境建立了緊密的聯系。
4. 瑞典恩舍爾茲維克的Ting1
Ting1是瑞典的一個住宅項目,于1961年建成,建筑基礎是一個混凝土法院,新設計有意與舊的混凝土結構形成對比。該建筑的設計靈感來自畫家Bengt Lindstrom的藝術作品,建筑橫跨舊法院庭院的寬度,創造了新舊建筑之間的連接。
5. 荷蘭格羅寧根博物館
這座建筑收藏了從16世紀到當代藝術的作品,設有多個樓層供游客參觀。建筑通過凹槽和凹陷將三個展廳連接在一起。其立面展示了抽象藝術,外觀看似隨機而混亂,宛如藝術家的調色板爆發,散布著各種形狀,完美體現了后現代建筑的特點。結構采用雙層鋼板和硬化玻璃建造,幾乎沒有接觸到一起,并且部分屋頂延伸至周圍的水面上,仿佛在邀請整個城市來到博物館。建筑師運用了解構主義,將情感注入建筑,使墻壁可以充當天花板、窗戶或地板的功能。
6. 新奧爾良意大利廣場
新奧爾良的意大利廣場由查爾斯·摩爾和Perez建筑事務所設計,體現了摩爾對包容性和場地特定建筑的信念。與現代主義者尋求通用建筑語言不同,這座紀念碑通過生動的古典元素慶祝了這座城市的意大利影響力。最初,這一設計頗具爭議,因周邊項目的失敗而一度成為“后現代廢墟”,但后來經過修復,如今已被人們視為獨特且令人愉悅的公共空間。
7. 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政服務大樓
波特蘭市政服務大樓是后現代主義建筑的著名范例,由邁克爾·格雷夫斯設計。其外立面上鮮艷的色彩和俏皮的幾何形狀使其與眾不同,打破了通用設計規則,為城市天際線增添了獨特且易于識別的元素。三角形的外立面優先考慮的是建筑的趣味性,而非“形式追隨功能”的原則,與建筑的內部功能或規劃相背離。對于后現代主義者來說,趣味性和獨特性才是首要的。
8. M2(馬自達)大廈
隈研吾以其獨特風格而聞名,但在M2大樓的設計中,他顯著地偏離了這一風格。與他通常的作品不同,這座建筑展示了通常與后現代主義建筑相關的拼貼風格,并成為了一個標志性的“鴨子建筑”(以形象為功能的建筑)。這座建筑最初是為東京的一家馬自達展廳設計的,后來被改造為殯儀館。
9. 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館
著名建筑師弗蘭克·蓋里以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而聞名。他的設計代表了后現代主義的當代演變,催生了解構主義的子運動。這些設計通過采用非常規的、非直線的形式和形狀,打破了現代主義的理性,似乎讓建筑的外觀變形,創造出獨特而富有創意的建筑風格。
10. 英國軍情六處大樓
倫敦的SIS(MI6)大樓自1994年以來一直作為英國秘密情報局的總部使用。這座建筑由特里·法雷爾在20世紀80年代末設計,其建筑風格受到工業結構(如發電站)的啟發,并融入了類似阿茲特克和瑪雅神廟的元素。這些對比鮮明的影響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獨特且與眾不同的結構。
后現代主義在20世紀80年代經濟繁榮時期蓬勃發展,延續至90年代,留下了一系列大膽而非傳統的建筑地標。最初在美國興起的后現代主義,其影響逐漸傳播到全球的各個地區,如歐洲、日本和澳大利亞。直到今天,后現代主義仍然對當代建筑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