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峽谷般的雕像臺座到為藝術家設計的太陽能電池圖書館,今年內(nèi)華達州的“火人節(jié)”展示了10件大型裝置,由攝影師Gurpreet Chawla拍攝。
藝術家、設計師和志愿者團隊與成千上萬的訪客齊聚一年一度的火人節(jié),搭建各種棲居地、藝術和音樂設施。裝置材料被運送到現(xiàn)場,構建出包括巨大的寺廟和人像雕像在內(nèi)的作品,這些雕像和寺廟每年由不同團隊設計,并在節(jié)日結束時燃燒。
“無論是日出、白天、日落還是夜晚;晴空萬里或沙塵暴肆虐——這片荒地為這些藝術作品提供了豐富的條件,帶著相機捕捉這些瞬間,是許多攝影師的夢想。”火人節(jié)的常年參與者兼攝影師Gurpreet Chawla說。
“這些作品不僅因其宏大規(guī)模而令人印象深刻。”Chawla表示。
“每年站在這些作品面前,創(chuàng)意的獨特性、設計、建筑愿景以及其實現(xiàn)過程中的嚴謹工程讓我驚嘆。如果你有幸參加建設周,你還會見證復雜的后勤和施工工作如何讓這些創(chuàng)作成為現(xiàn)實。”他補充道。
“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讓這些作品在沙漠中堅定佇立,等待被發(fā)現(xiàn)。”
這些作品既有雕塑性質,也有功能性,所用材料種類繁多。有些作品融入了科技元素,如巨型屏幕和煙火表演,而有些幾乎完全由木材制成。
Sonapse,由O2 Treehouse、James Lucey和Jameson Hubbs設計
Sonapse是一個高達12英尺(約3.5米)的樹屋,坐落在沙漠中央。它的設計目的是在白天為人們提供觀賞沙漠和周圍山脈的視野,同時提供避暑和遮蔭的功能。
到了夜晚,樹屋周圍布置的揚聲器會制造“振動聲波低音地板聲浴”,同時在樹屋頂篷上安裝的LED燈與音樂同步,營造出沉浸式的感官體驗。
太陽能圖書館,由Joey Ficklin設計
一個由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團隊打造的“雕塑性充電基礎設施”,頂部裝有一系列太陽能電池板。
內(nèi)部空間為藝術家提供了充電設備,以為他們的藝術裝置供電,旨在減少火人節(jié)期間使用的汽油發(fā)電機數(shù)量,推動更環(huán)保的能源使用。
AlchemEyes,由House of Fabl、Hunter Leggitt、Jonathan Berry和PhotonicBliss設計
該裝置由三個36英尺高(約11米)的雙面面板組成的裝置,每個面板上都繪有眼睛圖案。
該裝置由一個中央柱子支撐,并通過懸掛電纜固定。設計師表示,中心還懸掛著一系列LED燈,類似于“吊燈”的效果,增加了視覺沖擊力和神秘感。
The Radial Sonic Runway,由The Runway Crew團隊打造
對于 Radial Sonic Runway,設計團隊打造了25個延伸至地平線的“門戶”,供人們步行或騎車穿過。
圓形金屬結構周圍安裝了LED燈,這些燈根據(jù)周圍人群和機器發(fā)出的聲音進行編程,燈光效果會與捕捉到的聲音同步,創(chuàng)造出互動的視聽體驗。
反重力艙,由Intergalactic Confederation設計
這個雕塑裝置包含一系列環(huán)繞中央結構的雕刻方尖碑,中央結構的底座呈星形。
設計師表示,該裝置旨在展示“所謂的不可能只是視角的問題”,通過獨特的構造來激發(fā)人們對現(xiàn)實與可能性的思考。
Nova Heaven,由Omri Sasi和Sarel Botavia設計
巨大的彩色頂篷,旨在向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Super Nova音樂節(jié)及另外兩場音樂活動中遇難者致敬。
這個幾何形狀的頂篷是該音樂節(jié)中央遮陽結構的復制品,承載著對逝者的緬懷與紀念。
Coney McConeface: The Life and Death of a Traffic Cone,由Chris "Kiwi" Hankins和ConeCophony Collective設計
一個60英尺高(約18米)的經(jīng)典交通錐復制品。團隊表示,該裝置是對城市中作為安全措施的“無名英雄”——交通錐的致敬。
設計師們表示,這個巨型交通錐被放置在沙漠中的一個裂縫上,由于地熱活動,該裂縫不斷冒出蒸汽,增強了作品的視覺和概念效果。
(中道)橋(天地之間),由See See Kwan和Dream Team設計
這座木制橋梁,中央設有一個平臺,支撐著一個金屬箱。
其設計基于多個象征符號,其中包括中國道教中的陰陽符號,象征著平衡與和諧。
“團結神廟”,由Caroline Ghosn設計
今年的年度寺廟融合了教堂建筑元素和黎巴嫩編織工藝,形成了一個復雜的木制結構。
加利福尼亞藝術家Caroline Ghosn與Kamai Studio的建筑師Maissa Sader合作設計了這座建筑。該結構包含一系列房間,中央設有一根向天空延伸的發(fā)光柱,象征著團結與共同向上的力量。
The Other,由Jen Lewin設計
今年的雕像基座設計為由木材制成的一系列高架步道。
Lewin表示:“對于喜歡聚會的人來說,該設計還利用了負空間——結構下方的中心區(qū)域保持開放,設有相互連接的長凳和座位,供人們聚集。”
“這一設計突顯了內(nèi)外空間的相互作用,既關注形態(tài),也同樣注重形態(tài)之間的空間。”
精選文章:
慶祝建館 200 周年,布魯克林博物館迎來了受建筑風格啟發(fā)的新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