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很多年輕人開始戲謔地稱自己”一身班味“。”班味“一詞流行的背后,反映出打工人面臨千篇一律的鋼筋混凝土辦公樓以及工作生活壓力的負面情緒狀態。

如何有效去除“班味”?一些建筑師給出了答案。綠色辦公和休閑空間的結合,讓人擺脫焦躁的生活環境以及寫字樓的壓抑感,塑造時尚又有特色的辦公場所。

01

Second Home好萊塢辦公室

holLA是Second Home在好萊塢的新辦公室,融合了加州的一些經典元素。

▲ 鳥瞰圖

▲ 項目概覽

90800平方英尺的場地中包含兩棟既有建筑,其中一棟雙層建筑由非裔美國建筑師Paul Williams于1964年設計,具有經典的洛杉磯新殖民主義風格——該項目對這座建筑進行了修繕和改造。

作為整個園區的核心和主要入口,大樓首層包含了320個自由空間,二層包含200個工作區,另有咖啡廳、酒吧、餐廳、活動會議大廳、休息區域和露天平臺等一系列公共空間分布在建筑各處。

▲大廳

▲ 園區核心和主要入口

▲ 戶外公共區域

另一棟既有建筑被拆除,并在地下停車場上方增設了60個新的橢圓形獨立辦公室和會議室,四周由花園環繞,能夠容納約700人。

四種不同的橢圓形塑造了4種尺寸的辦公小屋(共60個),它們被“嵌入”4英尺厚的土壤中,相當于與桌面平齊的高度。透明的弧形墻壁帶來了360度的花園視野,營造出在大自然中辦公的感覺。

▲ 公共休閑空間

▲ 閱讀區

▲ 花園視野

相較于對室外空間,辦公室內部沒有受到太多關注,這也是洛杉磯生活方式的一個典型表現。建筑師并沒有將花園引入Second Home的辦公室內部,而是直接把辦公室“搬到”了花園里。

60個單層獨立辦公室就像是聚集在花園中的花盆,在被超過1萬種花草樹木環繞的同時,也為蝴蝶、螞蟻、蜜蜂、松鼠——還有人類——提供了共棲的家園。貫穿花園的路徑由木材和混凝土構成,兩側種滿了四季開放的花卉。

▲ 在大自然中辦公

“要讓世界變得美好,就從改變自己開始。”Second Home好萊塢辦公室是一場為上班族們準備的實驗:如何與人類之外的生物共存?它不僅僅是接近自然這么簡單:場地中的植物能夠降溫并提供蔭蔽;透明的立面使人工照明不再必不可少;3個可調節的窗戶能夠實現自然通風。

除此之外,兩個蓄水池能夠收集場地中的所有水源,總蓄水量達到3萬7千加侖,可以滿足灌溉的需求。

▲花園路徑

Second Home好萊塢辦公室將原先的停車場轉變為花園,使得90800平方英尺的硬景觀變成了7萬平方英尺的自然景觀。這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將建筑環境恢復為自然環境的私人開發項目之一。

▲屋頂視角

▲場地鳥瞰

▲景觀平面

02

Star Engineers工廠兼辦公樓

該項目位于越南河內,是一座面積達4萬平方英尺的工廠兼辦公樓。項目團隊根據客戶要求以及周邊環境,對當地風情進行探索后謹慎選材建造。

一系列的庭院交織在工作區域,給周圍環境注入新鮮空氣。從辦公區放眼望去,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令人愉悅的園景和池塘,而非千篇一律的百葉窗和人造室內裝飾。

▲?項目概覽

▲辦公樓概覽

▲辦公樓入口處

整個建筑被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建筑的前部與遠處的工廠樓層相鄰,被一堵長長的磚墻隔開。

接待區有自身鮮明的特征,尤其是將磚墻用作木質接待臺的背景的設計。整個庭院沐浴在從磚墻上投射進來的明亮光影中。

▲?接待處

所有隔間和公共辦公區域的分隔墻都用透明玻璃取代,營造出一種所有空間相互交織的氛圍,讓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欣賞到庭院風景。

整個體量是一個簡單的成形混凝土圍護結構,上面的修長彩色穿孔金屬屏與周圍景致相互點綴。在規劃分離格狀空間的同時,還打造出了完美的庭院,這正是設計的厲害之處。

▲ 辦公隔間

▲ 辦公區域

河內屬于溫暖潮濕的亞熱帶氣候,雨量充足,冬季沉悶且多霧。因此,項目團隊努力打造一個可平衡不同季節特點的舒適室內環境。“內部庭院”多達8個,即使天氣陰沉時,也能為大樓帶來足夠的自然光,保持辦公區域的明亮清新。

▲?與走廊相連的庭院

▲?天井細部

修長的穿孔板屏(也被稱為呼吸墻)裝飾著正立面內外的景觀,在夏天,它還能削弱刺眼的光線。這個屏障也使得建筑不需要在正面使用百葉窗或窗簾。漆成不同顏色的金屬面板在混凝土外立面上格外奪人眼球。

▲?呼吸墻

越南濕熱的氣候對內飾的樸素耐用有著特別需求,這也使項目可以充分展現泥土材料的美感。強烈的陽光完美地增強了各種材料的色彩,無論是真空脫水的地板、磚墻還是粗糙的金屬,光線都能通過它們明亮地反射。

▲辦公室內部裝飾

磚是室內設計的主要元素。它的不同形式和色調打造了室內空間的獨特風格。將扭曲的磚墻作為接待處背景的這一靈感,源于一家當地的制磚廠。

建筑的成形混凝土圍護結構與色彩鮮明的紅色磚墻形成了微妙的對比。漂浮的MS樓梯賦予通道區域以輕盈感,定制的拉伸金屬繩代替樓梯扶手提升了整個區域的通透度。

▲漂浮的樓梯

項目沒有使用任何華而不實的材料。在所有顏料均為本地自產的同時,還充分利用了豐富的可用資源和本地勞動力。常見的室內元素,如墻紙、木雕裝飾、波普假吊頂、油漆涂裝、地板修飾等,在這個項目中均未被采用。

▲夜幕下的辦公樓

▲辦公樓軸測圖

03

Inter Crop辦公室

該項目旨在為一家現代農貿公司翻新其7層辦公大樓,設計師在這里創造了一種新的工作場所體驗,特別是?“水稻梯田”的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公司的商業運營理念。

▲ 建筑概覽

由于各種場地限制,如地界、高度限制和不規則的場地邊界,同時為了滿足公司的辦公要求,設計師認為該建筑必須展現高效這一概念,每個樓層的體量都被改造為略微不同的形式,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重疊的懸挑露臺結構。簡潔的堆疊式露臺也將室外的動植物景觀滲透到建筑內部的多個功能區域中。

▲ 建筑外觀

▲ 建筑測面

整個“水稻梯田”建筑為所有人提供了靈活的公共空間,讓人們意識到公司的歸屬感和公共認同感。

屋檐下的空間也作為戶外聚會、分享、工作的理想場所,為員工提供了多種多樣的空間使用方式,也為整個工作場所營造出了一種自然而知性的氛圍。不同于簡單的劃分空間,錯落的空間設計能夠給人帶來了更多的聯系和互動,消除內外部之間的界限。

▲?? 結構示意圖

▲ 底層入口庭院

整個項目不光滿足了辦公功能需要,同時設計師還根據泰國的熱帶氣候制定了一套環境策略。一個由鋁制垂直翼片構成的特色的立面成為了外部和內部之間的多重媒介。

通過計算太陽角度及其運行軌道后,每個翼片將會跟隨各個方向上的太陽光線而改變,這樣的設計既可以作為遮陽設備,還可以作為自然通風的通道,同時為住宅的提供更多隱私性。

這些垂直板條有助于過濾掉太陽光所帶來的多余熱量,從而減少對空調的依賴。每層樓的“水稻梯田”也有助于緩解建筑物的制冷負荷,以完全自然的方式抵御熱量的吸收,營造出建筑物特有的微氣候,中和可能出現的不平衡氣候。

▲ 窗戶葉片

此外,這里的工作環境不同于典型的辦公樓,它不僅能創造一種新的工作體驗,同時也可以成為提高每個辦公室成員生活質量的催化劑,以及與周圍環境相融合的綠色空間。

▲ 一樓接待大廳

04

Viettel Offsite工作室

Viettel Offsite工作室位于河內約30公里處的郊區,車程大約40分鐘。工作室場地處于一片平緩的斜坡上,毗鄰靜謐的湖泊,四周綠蔭環繞。它由6個單元組成,包括:迎賓接待區、用餐區和四間工作室。

▲ 工作室鳥瞰

▲?場地效果

Viettel是越南一家全球通信集團,在2015年時擁有27,000多名員工,公司遍布越南許多大城市如河內、胡志明市、峴港等,即使是一家IT公司,他們也非常重視線下交流。

Viettel Offsite工作室內的會議設施位于為工程師提供培訓教育的Viettel Academy一角,供領導者舉行以討論和決策為目標的訓練營會議使用。這些工作室也為領導者提供了一個城市辦公場地之外的短期工作空間,讓他們遠離喧囂的城市和其他繁忙的雜務。

▲ 中央入口大廳

六個V字型墻面體塊沿著場地自由布置,通過一處開放的走廊連接。這些體塊形成三角形空間:兩側封閉,一側朝向湖面和樹林開敞。

墻面構成一本打開的書的形狀,突顯“從內部向自然開放”的意向。開敞的一側直面著周邊自然環境,讓人們可以放松,沉浸于自然之中且集中精力。

▲ 墻面布置

適度的聲音從練習空間流出和進入,但由三層玻璃IGU外殼組成,因此也提供了堅實的太陽能保護。

中間的中庭采光充足,可以輕松地進行外部景觀美化,同時通過嵌入結構基樁中的輻射冷卻盤管減少了太陽熱量的增加。

▲?體塊形成三角形空間

工作室朝北,為人們帶來美不勝收的自然綠景。高聳的V型墻面消減東部與西部強烈刺眼的陽光,為到訪的人們提供令人印象深刻的立面形象。? ?屋頂花園作為室外工作室。墻面上的小洞口為屋頂工作室提供柔和的光線和宜人的微風。

▲?墻面小洞口

▲開敞一側夜景

▲剖面圖

結語

建筑的本質是為人服務。無論是通過將建筑置身于花園里,還是設置一些休閑空間,抑或是在建筑形體上做出創新,都能有效緩解辦公樓給人帶來的疲憊焦躁感,從而塑造一個更友好的工作環境。

資料引述:

1.https://www.gooood.cn/second-home-offices-in-hollywood-by-selgascano.htm

2.https://www.gooood.cn/star-engineers-administrative-building-and-factory-by-studio-vdga.htm

3.https://www.gooood.cn/viettel-offsite-studio-by-vtn-architects.htm

4.https://www.gooood.cn/inter-crop-office-by-studo.htm

編輯?劉羽凡

責編??楊卓航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匠山行記

精選文章:

首爾視角:韓國海報設計擁有獨特的視覺語言,卻為何會消失?

躲過了李佳琦董宇輝,沒躲過李誕!?

大作洗眼 | 肯德基變“綠”、在金字塔上辦公…漲見識啦!

Fendi出“天價”棒棒糖包,打工人破防了......

十大極簡且面向未來的配件,或將徹底革新蘋果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