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流行語說,“世界破破爛爛,小狗、小貓縫縫補補”。
今天,中國家庭寵物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嬰幼兒。
《2023—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寵物貓狗數量就超過了1.2億只,國際投資機構高盛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24年底,中國城市寵物數量大概已經超過4歲以下人類嬰幼兒的數量,到2030年,寵物數量可能會是嬰幼兒人數的2倍。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寵物”已經是自己的親人,他們愿意在寵物身上花費更多的時間與金錢。
(圖源:unsplash)
寵物行業甚至開始“打撈”困頓的建筑人,據說有接不到項目的小公司靠著用CAD設計“貓咪別墅”活了下來。
社交媒體上轉行“寵物賽道”的建筑師們(小紅書截圖)
“萌寵”們正在塑造著全新的城市空間。
好的城市是充滿人文關懷的,而人文關懷的目標也包括生活在人類身邊的寵物們,為它們打造多樣化的宜居空間,或許會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新方向。
01
“寵物友好”酒店,讓攜寵出游不再困難
對于現代人而言,休假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自己的寵物應該怎么辦,于是“寵物友好”酒店應運而生。2024年,在某點評網站“必住榜”上榜酒店中,提供“寵物友好服務”的酒店數量同比去年增幅接近20%。
電影《10個約定》劇照(圖源:豆瓣)
坐落于葡萄牙帕拉達的Canine and Feline Hotel,就是為寵物和寵物主們準備的“度假天堂”。這家酒店由當地設計工作室Raulino Silva Arquitecto設計,建造在一個古老且風景宜人的葡萄園中。
Canine and Feline Hotel(圖源:Dezeen)
整個建筑由三個方方正正灰白色體塊組成,內部構造非常精細,三個相互連接的不同區域,分別為貓咪生活區、狗狗生活區,以及狗狗和貓咪們的美容室、游泳池、獸醫室等公共服務空間,明亮的落地窗隨處可見,可幫助寵物們減少拘束感。
Canine and Feline Hotel(圖源:Dezeen)
秦皇島阿那亞有一家名為“犬舍”的酒店,是身為建筑師的張佳晶以自己的寵物狗“呆萌”為靈感而設計的一家酒店,被視為國內第一家為寵物入住而專門設計的酒店。
30個房間被壘成了兩層,形成一種交錯的疊合模式,清水混凝土的建筑材料造就了灰色的統一外觀,周邊有寵物們鐘愛的草坪和海灘。
阿那亞“犬舍”(圖源:GOM高目建筑,攝影:在野攝影工作室)
室內空間樓上是臥室,樓下是活動空間,適應人狗共處的模式,30間住房均擁有各自獨立進出的動線,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單元,避免寵物在走廊或樓梯等交叉通道相遇。
分布在室內不同角落的小窗是“寵物視角”的設計,位置很低,剛好適合寵物的身高,當寵物們被留在房間里的時候,他們可以透過小窗看看風景。
阿那亞“犬舍”客房立面(圖源:GOM高目建筑,攝影:張佳晶)
02
什么時候,寵物能被允許進入更多的公共空間?
如今,越來越多的寵物開始進入城市公共空間,但許多城市尚未做好“寵物友好”的準備,不少城市中的公園管理條例明令禁止“攜帶各種寵物入園”。
盡管國內對于寵物友好空間的開發一直處于摸索和學習的階段,但也不乏一些將“寵物友好”理念踐行得較好的城市,比如上海。
上海“城隍廟貓街”(圖源:公眾號“它上海”)
在上海,黃浦江西岸的徐匯濱江,被不少“鏟屎官”視為“遛寵天花板”。
這里寬闊的沿江大道足以讓行人和寵物錯開,這里還有大片的寵物綠地和樂園,而且被柵欄隔斷和用金屬防護欄圍合,區分了大型和中小型犬的遛狗場地,還有寵物友好型咖啡館和餐廳,綜合商業體幾乎完全對寵物開放。
徐匯濱江戶外區域(圖源:公眾號“上海徐匯”)
徐匯濱江寵物友好氛圍是自發形成的生態。
2010年5月1日,借著世博會的契機,徐匯濱江沿岸首段3.3千米的開放空間正式開始運營。最早的時候,這里是不允許寵物進入的,但由于空間完全開放,約束能力有限。各種不同的聲音碰撞之后,最終多數意見認為可以向寵物開放,要讓老百姓感受到城市的溫度,但前提是要做好管理。
從那時開始,寵物友好的觀念就逐漸形成,并不斷調整,一直沿用到現在。
徐匯濱江戶外區域(圖源:公眾號“上海徐匯”)
03
商業空間,不只是人的空間
近年來,不少商業空間也在進行著寵物友好的探索,不同的場所對于寵物的包容度也不相同,而寵物友好也給這些商業空間帶來了設計上的挑戰。
例如,BFC外灘金融中心已有170多家店鋪擁有寵物友好標識,并通過“寵物友好地圖”進行明確展示,這里是上海“寵物最自由”的商業綜合體之一。除基礎設施的支持外,BFC也會經常組織寵物愛心領養市集、寵物互動比賽等活動。
BFC外灘金融中心(圖源:公眾號“上海城市更新”)
深圳HEYTEA喜茶寵物友好主題店,用很多設計細節真誠表達了對寵物友好的小心思。
HEYTEA喜茶寵物友好主題店(圖源:UND設計事務所)
比如長條凳旁設有兩個圓環,可以連接寵物拴繩環,椅面上則設有防搗蛋杯槽,把飲品放在這里就不用再擔心被狗狗碰掉了,還設置了寵物停靠站、寵物便便處理箱、寵物座椅等一系列家具與設施。
HEYTEA喜茶寵物友好主題店(圖源:UND設計事務所)
HEYTEA喜茶寵物友好主題店(圖源:UND設計事務所)
室內是溫暖的木色和灰色調,墻面打造了一座巨型照片墻,喚起人們的共情。
提升空間的認同感,喚起人們的共情:打造了一面巨型照片墻,象征寵物與人在物理與感性方面的共通。
HEYTEA喜茶寵物友好主題店(圖源:UND設計事務所)
04
家居空間與社區空間的升級,把貓貓狗狗當作家人看待
隨著養寵物人群的逐漸壯大,基于人性化的考慮,必須將寵物的生存空間和生活習性,納入家居的設計之中。
(圖源:Archdaily,攝影:Hey!Cheese)
芬理希夢品牌和地產公司合作,在日本神戶開發了一棟適合人與貓一起住的公寓“Felissimo貓之家”,在這棟“貓性化”的公寓里,貓作為家庭成員的生活需求也被考慮到室內設計中。
墻上安裝了大型貓跳板,像樓梯一樣從低往高排布,跳板的高度都是精心設計過的,既能保證人在臺階下能安全通行,也在貓習慣跳躍距離的范圍。
Felissimo貓之家(圖源:Felissimo官網)
設計也在安全性、隱秘性、收納需求方面下足功夫,貓門、廚房貓窗、隱藏空間等都是專門為貓咪設計的貼心小細節。
Felissimo貓之家(圖源:Felissimo官網)
上海的“寵物之家”位于一座20世紀90年代的老公房里,在這個僅有48平方米的空間里,住著母子2人、40只貓和2只狗,由于人寵的高密度混居,衛生情況堪憂。
華都設計為這個家庭的貓咪們設計了一座“馬賽公寓”,既致敬了柯布西耶,也滿足了高密度環境下貓咪的生活所需。
“寵物之家”貓咪公寓模型(圖源:華都建筑規劃設計)
貓咪的居住單元由半開穿孔的亞克力活動貓盒子組成,它將貓咪的高密度自由生活空間與人類生活空間隔離,半透明的材質讓貓咪和主人可以相互看見,同時在貓咪公寓頂部設置了專用的排風扇和紫外線照射燈管,確保了空氣流通與新鮮。
“寵物之家”貓咪公寓(圖源:華都建筑規劃設計,攝影:蘇圣亮)
位于首爾的“樹屋公寓”(Treehouse Coliving Apartments)是“共享式寵物友好公寓”的典范,公寓包括72個微型居住空間,四層高的室內花園可提供共享工作區、公用廚房、洗衣房和休閑休息室,以及專門的寵物浴室,公寓內的梯子和壁架為寵物提供了專門的散步空間。
樹屋公寓(圖源:Archdaily,攝影:Rohspace)
成都高新區芳草街道的蓓蕾社區,因開創了“人寵雙向友好”的模式而火遍全網。社區民眾以民主協商方式制定了13條社區寵物友好公約,并在路邊設計了趣萌顯眼的提示牌,他們還引進寵物友好商戶,社區辦公室也對寵物開放,并為流浪動物免費提供食物。
成都蓓蕾社區寵物友好公約(圖源:公眾號“兩條尾巴”)
結語
一座城市對寵物的接納和友好程度,反映了城市對人們情感需求的關懷程度。
我們的城市正在向“寵物友好”發展,但越來越多的寵物進入公共空間后,各種矛盾也出現了,比如寵物會對部分非養寵人士造成困擾,對動物毛發過敏的人士也應該得到照顧。
比起“寵物友好城市”,我們更應該提倡雙向奔赴的“人寵友好城市”,在城市、社區管理中協調寵物、養寵人群及非養寵人群的需求,而不僅僅只是簡單地“向寵物開放”。
(圖源:unsplash)
尊重與愛是城市包容性的前提,“寵物友好”是值得我們一再探索的話題,我們希望寵物可以與人一樣,平等地享受生命里所有美好的體驗。
參考資料
《犬舍的故事》(公眾號“阿那亞”,作者:“犬舍”設計者張佳晶)
《江河澎湃2024|上海徐匯濱江如何成為“遛寵天花板”?》(“澎湃新聞”,作者: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
《這里有一份構建人寵友好理想社區的攻略》(公眾號“兩條尾巴”)
作者:孫琬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鳳凰空間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