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風味,誠然是件棘手之事;這需要用恰當的言辭精準描繪出一種大多數人都能理解的口味。但即便如此,由于文化和口味偏好的差異,一些人眼中的美味,到了另一些人那里可能就變得索然無味??偠灾@無疑道出了風味溝通是一門細膩的藝術,而打造出在全球范圍內能與消費者產生共鳴的產品也同樣如此。

通過運用以下所概述的四大關鍵原則,食品、飲料和零食品牌可以打造出既易于消費者理解又符合當今及未來文化共鳴的消費體驗。

01. 擁抱通用感官語言

通過運用一種超越文化界限的通用感官語言,可以跨越文化和地理的界限,使來自不同背景的消費者都能理解和欣賞所提供的風味。

從大家普遍認可的基本味覺描述入手——甜、咸、酸、苦和鮮。這些基本描述構成了一種能與廣大受眾產生共鳴的語言,所以要熟練掌握它們。

還可以利用常見的感官體驗,比如蘋果的脆爽或巧克力的絲滑——這些都是我們大多數人親身體驗過的,因此能迅速且經常地喚起美好的回憶。這些普遍相通的體驗跨越了文化鴻溝,使得幾乎所有背景的消費者都能想象出味道和口感,從而使產品更具吸引力和可獲得性。例如,通過描述一款飲料具有“清新的柑橘風味”,品牌可以立即在全球任何地方喚起人們熟悉且誘人的味覺體驗。

Poppi通過其充滿活力的品牌形象完美詮釋了這一方法。例如,通過使用抽象的水果圖標,Poppi融入了數字文化,同時向大膽且熟悉的甜味致敬,消費者甚至無需嘗試產品就能迅速想象并解讀出味道。

02. 構建堅實的故事敘述

除非構建了一個堅實的故事敘述,否則無法使產品在不同文化和大陸間具有吸引力。因為故事對我們所有人都很重要,它們具有獨特的激發情感和建立聯系的能力。通過為產品編織一個故事敘述,品牌可以與消費者建立情感紐帶,從而使產品更加難忘和令人向往。這是雙贏之舉。

構建能夠凸顯原料來源、產品背后的工藝以及激發產品創作靈感體驗的故事敘述同樣至關重要。例如,分享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傳統食譜的故事,就為產品增添了一層真實感和懷舊感,這往往能在個人層面上與消費者產生共鳴。

此外,通過描述每一口、或每一小塊食物所帶來的味道變化順序,可以營造出期待和興奮感,調動感官并提升整體的消費體驗。

Jeni's Ice Cream使用了活潑、連貫的手工滴落式字體,立刻讓消費者聯想到冰淇淋的奶油質地和放縱的味覺體驗。標志本身就為味覺體驗奠定了基礎,而包裝上鮮艷的色彩則加強了這一感官信息。

03. 利用設計和語言暗示味道

包裝的視覺元素——顏色、字體、圖像和文案——在塑造消費者感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色彩理論是復雜的,它受到文化、地域、記憶和時代的影響。通過了解這些影響因素,品牌可以策略性地使用色彩來喚起特定的味覺聯想。

Diet Coke利用銀色營造出一種涼爽、輕盈的感覺,這在飲料領域尤為有效。雖然銀色在其他行業中象征著現代感和技術精湛,但在食品領域,它有時會讓人聯想到金屬般的冷味。這就是理解文化色彩微妙差異至關重要的地方。

Chomps巧妙地運用鮮艷、年輕的色彩搭配簡單、吸引人的語調,再配以質樸風格的字體,營造出一種手工而非大規模生產的體驗。通過使用描述體驗的生動詞匯和短語,品牌可以在消費者心中創造出一幅鮮明的味覺畫面??梢钥紤]像“天鵝絨般絲滑”、“充滿新鮮感”或“濃郁奢華”這樣的短語,它們都描繪了一幅感官豐富的畫面,吸引消費者嘗試產品。

04. 融入文化差異

文化之間的差異導致偏好千差萬別,受到傳統、生活方式和地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一個地區被視為美味的食物,在另一個地區可能就不為人所知或不受歡迎——因此,品牌在制定口味、包裝設計和策略之前,必須進行徹底的研究,了解文化對口味偏好的影響。換句話說,必須在普遍吸引力和文化敏感性之間找到平衡。

針對亞洲市場的產品可能會強調抹茶或荔枝等具有文化熟悉度的口味。但這也可能反過來,因為某些成分或組合可能被視為冒犯性的或不受歡迎的。

Walkers是理解文化差異重要性的品牌的一個絕佳例子。該品牌使用顏色來暗示口味,但這種顏色并不是全球通用的——在英國,鹽和醋味的薯片是綠色的,代表著尖銳、酸味的提示,而在美國,則用藍色來表示同樣的口味。這種適應性表明了品牌如何能夠成功地應對文化細微差別。

精選文章:

Studio Saar 在孟買設計展上打造森林般的展館

2024/25年包裝設計趨勢:引領設計視野

2025年的7種流行色——從潘通的“摩卡慕斯”到奶油黃

曼谷迪奧金色之家,感受泰國藝術與工藝的融合

值得關注,不應該忽視的產品設計三大長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