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動畫工作室吉卜力,以匠心獨運的作品贏得了全球觀眾的傾心。在這個迷人的宇宙中,核心所在便是宮崎駿,這位講故事的大師與視覺藝術家,其作品重新定義了動畫的無限可能。
本文深入探討了宮崎駿引人入勝的藝術造詣,并剖析了吉卜力動畫標志性的美學特征。從精致細膩的手繪動畫細節,到色彩與光影的深情運用,我們將一一揭示這些動畫作品之所以視覺震撼、情感共鳴且經久不衰的關鍵要素。
哈爾的移動城堡 (2004)
宮崎駿在反戰、充滿同情的《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真正展現了奢華至極的風格。從蘇菲的帽子店到哈爾的臥室,極盡奢華的裝飾為角色們提供了詳盡的背景。孔雀羽毛的絢麗、織物帽花的精致、鑲嵌寶石的書籍以及閃閃發光的藝術品,這些錯綜復雜的華麗內飾充分展現了每個角色的個性。
與線條簡潔的角色相搭配,閃閃發光的背景營造了一個視覺上的動物園,讓角色們在其中格外顯眼。即使在更簡單的場景中使用更簡單的材料,重復出現的物品也始終保持著極盡奢華的主題,比如萊蒂工作場所的一面木箱墻,或者一輛移動手推車上的一堆堆干草。
支持反戰情緒的是燃燒著的城鎮的熊熊火焰和爆炸的軍用飛艇,它們展示了戰爭的災難性后果。
那座移動的城堡本身,它是一個哥特式蒸汽朋克夢想,也是吉卜力美學中想象中的機械特征的完美例證。金屬碎片仿佛被拼湊在一起,構成了這座搖搖晃晃的家,它們已經銹跡斑斑,變成了紅棕色和灰綠色。
千與千尋(2001)
《千與千尋》是一部攝影杰作,影片中的生物深受日本民間傳說和神道教象征的影響,擁有鮮明個性的角色如無臉男、湯婆婆、鍋爐爺爺以及煤球精靈,在澡堂的背景下熠熠生輝。
澡堂內的繁忙景象以棕色和自然色調呈現,其美感與奢華的頂層公寓(采用極盡奢華的寶石色調)形成了互補。周圍景觀的寧靜與開闊的空間和明亮的自然色彩形成鮮明對比,當這些場景出現時,會給觀眾帶來一種放松感。宮崎駿以其環保主題聞名,他通過看起來美味可口的食物發出視覺警告,警示人們過度消費和貪婪的后果。
中性色調與寶石色調的奢華風格,以及寧靜平和的景觀之間的完美平衡,共同塑造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讓這些角色在其中栩栩如生。
龍貓 (1988)
《龍貓》以童年堅韌、自然與文明的平衡以及強大的想象力為主題,強調了家庭和社區的重要性。
影片中大量鮮明的綠色強調了森林及其周圍景觀的氛圍,既展現了鄉村生活的歡樂與寧靜,又引導觀眾經歷了故事的陰暗面。郁郁蔥蔥的綠色、清澈的藍色以及夕陽映照下的暖色調幾乎貫穿整部電影。而在緊張不安的時刻,則會出現泥土般的綠色和略帶灰色的棕色。
整部影片中,兩位主角在日常穿著中,以黃色、橙色、白色和粉色脫穎而出。
影片中很少有場景發生在人造建筑內。背景設定更偏向于自然界,森林本身仿佛是一個圍繞著一棵古老樟樹而呼吸、有生命的角色。這棵樹為龍貓和其他森林精靈,如深受粉絲喜愛的煤球精靈和貓巴士提供了家園。
橡果、參天大樹和野花等視覺符號代表著文明周圍未被馴服的神秘荒野。而書籍、稻田和家中舒適的雜物則代表著理智的人造世界。
天空之城(1986)
在這部美輪美奐的電影中,精密的機械裝置和連綿起伏的山丘占據了銀幕,講述著一個警示人們過于依賴高科技社會所帶來危險的故事。
穿過裝飾著類似于集成電路的類似圖案的昏暗、近乎反光的殿堂,機器人被召喚出來屠殺毫無防備的闖入者。這座以毀滅為目的建造的城市,由一棵中央的宏偉大樹支撐,其自相矛盾的本質最終在結尾得到了解決,只留下了溫室、大樹和維護機器人,它們之間存在著和平共生的關系。
這個故事的主要主題是反戰信息、與自然和諧共處以及尋找社群。作為額外的一層,歷史故事通過類似中世紀地圖的視覺元素講述,這些元素有著黑暗的手繪輪廓、交叉陰影和溫暖的色調。電影中的其他關鍵視覺元素包括蜿蜒的樹根、翻滾的云朵和一片片花海。
風之谷 (1984)
這可以說是吉卜力的第一部電影——盡管它是在工作室成立之前制作的,但參與《風之谷》制作的團隊后來成為了吉卜力工作室的核心。
在這部研究生物設計和有毒、末日環境的作品中,宮崎駿探討了兩組人之間的關系,他們周圍是有毒叢林,以及被稱為奧姆的巨大昆蟲類生物。
有毒叢林主要由各種真菌組成,在陰暗的情緒下,它有時看起來更像是令人厭惡的暗淡色調的霉菌;而在輕松的情緒下,它又仿佛是豐富多彩花園的一部分。雖然風之谷的居民已經找到了與有毒叢林共生的方法,但來自村莊外部的侵略者卻沒有。風之谷的村莊以鮮亮的綠色和木質的棕色反映了勤勞、熱愛自然的人們,而侵略者則以金屬質感和熾熱的荒涼為特征。
反戰情緒、和諧環保和宗教主題貫穿整部電影,描繪了一個年輕女性在末日時代成為英雄的不可思議故事。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