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米蘭準備主辦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冬奧會,這座城市正經歷著一次轉型時刻。一系列備受矚目的項目正在重塑米蘭的天際線。其中,SOM設計的奧運村將綠色公共空間與歷史悠久的Porta Romana鐵路站場融為一體,而David Chipperfield設計的橢圓形Arena Santa Giulia則是一個現代化的圓形劇場,將承辦主要的奧運賽事。BIG的CityWave項目將引入歐洲最大的城市太陽能頂棚,而Kengo Kuma的Welcome項目則將在Rizzoli區打造生物親和型工作空間。

除了這些標志性項目,米蘭在2026年前還將迎來一系列較小但同樣重要的變化。最近開通的M4地鐵線有望提升城市交通便利性,而市政府決定將部分凹凸不平的鵝卵石街道替換為更平滑、更適合步行的路面,標志著基礎設施向更人性化的方向轉變。此外,一項新的公共政策規定,禁止在距離他人十米(33英尺)以內的范圍內吸煙。這些新的建筑和基礎設施反映了米蘭在提升居民和游客生活質量方面的努力,同時也為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冬奧會的舉辦做好了準備。

奧運村,SOM建筑事務所

2021年7月,SOM贏得了米蘭2026年冬奧會奧運村設計的國際競賽。該項目是Porta Romana鐵路站場振興計劃的一部分,旨在通過可持續建筑策略打造一個長期存在的新城市社區。SOM的設計包括公共綠地、兩座翻新的歷史建筑和六座新住宅樓,這些建筑將在奧運會期間為運動員提供住宿。奧運會結束后,這些空間將被改造和重新利用:運動員宿舍將轉為學生宿舍,公園和鐵路旁的建筑將變為經濟適用房,奧運村廣場將成為一個集商店、咖啡館等社交功能于一體的社區廣場,并設有戶外空間用于農貿市場和社區活動。奧運村預計于2025年7月完工。

圣朱利亞競技場,戴衛·奇普菲爾德

Arup和戴衛·奇普菲爾德的柏林辦公室正在為2026年冬奧會開發一座橢圓形體育場,靈感源自圓形劇場。這座體育場將成為米蘭東南部新圣朱利亞街區的核心,可容納16,000人,預計于2025年完工。建筑采用金屬材料和動態形式,呈現出三組“漂浮”的環形結構,白天由閃爍的鋁管裝飾,夜晚則由LED燈帶點亮。

燈塔,ACPV 建筑師 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

2021年8月,ACPV Architects公布了燈塔的設計方案。這座144米高的辦公塔樓將容納1,500人,并配備靈活的辦公空間和綠色庭院。項目旨在通過開放式設計和多功能空間滿足未來的職業需求,同時為Symbiosis商務區注入新的活力。

Welcome,隈研吾建筑事務所

2021年3月,隈研吾建筑事務所設計的生物親和型開發項目“Welcome”在米蘭的前Rizzoli區破土動工。該項目圍繞一個新的公共廣場展開,旨在通過融合自然與工作空間提升生活質量。項目完成后將包括辦公室、聯合辦公空間、會議室、餐廳、商店、超市、健康區和臨時展覽空間。

CityWave,BIG

2021年9月,BIG開始在米蘭的CityLife區建設CityWave項目。該項目將成為該地區再生計劃的標志性元素,其屋頂結構將集成歐洲最大的城市太陽能頂棚,預計每年產生1,200兆瓦時的電力。CityWave旨在為未來的工作場所樹立新標桿。

Pirelli 39,Diller Scofidio + Renfro和Stefano Boeri Architetti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DS+R)和Stefano Boeri Architetti (SBA)合作改造米蘭Porta Nuova Gioia區的Pirelli 39項目。該項目包括翻新現有的Pirellino辦公塔樓,并建造一座新的住宅高樓,其中將包含1,700平方米的植被。兩座建筑之間的橋梁將作為活動、展覽和實驗室的多功能空間。預計該塔樓每年將吸收14噸二氧化碳并產生9噸氧氣,相當于10,000平方米森林的效果。

Padel 館,法比奧·諾文布雷

為迎接2026年冬奧會,法比奧·諾文布雷設計了位于CityLife區公園內的Padel 館。這座12米高的建筑占地2,800平方米,設有七個帕德爾球場,內部還設有休息區和多功能空間,為游客提供觀賞體育活動的絕佳視角。

這些項目不僅為米蘭的冬奧會做好了準備,也為城市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精選文章:

路易威登iPod和卡帶包將科技懷舊風轉化為時尚

探索NBA標志的輝煌歷史:從起源到現代的演變

從古代染料到現代品牌——芥末黃的魅力

多巴胺裝飾:明星設計師告訴你如何設計快樂幸福的家

大作洗眼 | 曼谷奈樂安縵新地標、宜家多巴胺產品…拿捏大師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