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小米汽車推出豪華車型Su7 Ultra,引起消費者熱切關注,同時帶動小米股價飆升,盤中漲近4%,總市值超1.47萬億港元,讓創(chuàng)始人雷軍在那一天短暫體驗了中國首富的感覺。
從手機、智能家居到新能源汽車,小米公司的業(yè)務版圖早已突破了傳統邊界,最近,小米居然要開始招聘建筑師了!
“設計總監(jiān)(工業(yè)方向)”這個崗位,要求應聘者是建筑學相關專業(yè)畢業(yè),5年以上建筑設計經驗,竟然開出了“40~60K,15薪”的高薪,年薪至少要60萬起步。
(“Boss直聘”截圖)
(小米官網截圖)
近年來,傳統建筑行業(yè)受房地產下行、設計院降薪裁員等沖擊,建筑師群體面臨嚴峻挑戰(zhàn)。而小米招聘建筑師則釋放出了一個信號:
小米等互聯網大廠正加速擴張,并開始布局智能建造、智慧城市等領域,釋放出對跨領域人才的強烈需求。建筑師能否抓住這一波機會,在互聯網生態(tài)中實現價值重塑呢??
(圖源:unsplash)
01
小米招建筑師
到底要做什么?
小米此次招聘建筑師,與智能工廠設計、科技園區(qū)規(guī)劃等項目密切相關,隨著小米汽車的量產推進,工廠建設、研發(fā)中心空間設計等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專業(yè)的建筑人才。
目前已建成的小米工廠、總部園區(qū)等建筑,都是由知名事務所設計,到小米當建筑師,相當于有將會成為這些事務所的甲方,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小米超級工廠是由小米公司投資建設的大型現代化汽車生產基地,位于北京亦莊經濟開發(fā)區(qū),占地70萬余平方米,工廠由weico建筑事務所設計,已經投入使用。
超級工廠的功能繁多、建筑復雜,最終體現在外觀上,卻只有三個極簡的“方盒子”,建筑外立面使用金屬和玻璃幕墻,凸顯簡潔的科技感。
小米超級工廠鳥瞰(圖源:weico,攝影:陳曦工作室)
小米超級工廠綜合樓(圖源:weico,攝影:陳曦工作室)
小米超級工廠體驗區(qū)(圖源:weico,攝影:陳曦工作室)
目前,隨著訂單量持續(xù)攀升,小米汽車正面臨一期工廠產能達到極限的挑戰(zhàn),為了提升生產力以滿足市場需求,小米汽車的二期工廠建設正在緊張進行中。
小米與知名建筑事務所合作的各地的總部,設計均是以簡潔高效的建筑語言為核心,圍合出多樣化的公共空間。
小米北京總部園區(qū)(圖源: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攝影:存在建筑)
小米武漢總部二期項目(圖源:gmp)
小米深圳國際總部(圖源:ennead architects LLP)
大洋彼岸的馬斯克,正在用科技顛覆傳統建筑行業(yè),推出可移動預制住宅,不知道小米未來會不會也涉足智能建筑的賽道,給建筑師們提供更多的機會。
馬斯克和特斯拉旗下的移動預知住宅(圖源:Boxabl官網)
02
進擊的互聯網大廠總部
能否成為建筑師的“諾亞方舟”?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隨著互聯網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我國涌現了一批頭部互聯網企業(yè),透過這些企業(yè)的總部變遷歷程,能看見他們逐步壯大的歷史。不知道這些不斷涌現的“互聯網大廠”總部,能給建筑師們提供多少崗位。
2016年,騰訊以85.2億拿下深圳大鏟灣的一塊地,計劃在島上建設新的全球總部(俗稱“企鵝島”)。2021年,這座“互聯網+未來科技城”正式破土動工,建成后可容納7.5萬名員工,項目一期工程已于2024年底陸續(xù)交付。
“企鵝島”不僅要打造企業(yè)總部,更要構建一個“微型社會實驗場”。園區(qū)內規(guī)劃了學校、醫(yī)院、酒店,甚至還有公交樞紐,通過地下隧道、空中連廊和地面綠道的立體交通網絡,將辦公區(qū)、科技展覽館、體育中心等模塊無縫串聯,構建“15分鐘生活圈”。
騰訊企鵝島整體規(guī)劃效果圖(圖源:NBBJ)
“企鵝島”的核心建筑,是由奧雷·舍人設計的“科技引擎螺旋塔樓”,塔樓旋轉梯度向天空攀升,弧形結構設計象征騰訊的飛速發(fā)展。
科技引擎螺旋塔樓效果圖(圖源:Tencent Helix by Ole Scheeren)
馬巖松設計的“云樓”也備受矚目,三座相互連通的大樓猶如三朵云,因此被稱為“云樓”,云樓輕盈飄逸,底層架空,建筑好似漂浮在地面之上,地面有更多開放的空間,可提供公共活動場所。
“云樓”效果圖(圖源:MAD建筑事務所)
阿里巴巴發(fā)展多年,終于迎來了真正的“總部”。
2024年5月10日,位于杭州未來科技城的杭州全球總部正式啟用,位于北京的阿里巴巴朝陽科技園同天開園。
從空中俯瞰,阿里巴巴全球總部的7座大樓,由一條800米的方形交流環(huán)從空中連通,園區(qū)正中央的花園呈現阿里標志性的笑臉logo。
阿里巴巴全球總部新園區(qū)(圖源:Archdaily)
阿里巴巴北京總部的設計,從“芯片線路”中汲取設計靈感,仿照電路脈絡構建景觀系統,致力于打造一個充滿體驗性、交互性、舒適性、時尚性的高科技企業(yè)地標。
阿里巴巴北京總部(圖源:Archdaily,攝影:王祥東)
阿里巴巴上海總部,于2024年9月4日正式啟用,建筑由英國福斯特建筑事務所設計,使用“遺傳算法”(這一計算技術基于進化的原理,是用于解決復雜問題的優(yōu)化工具)優(yōu)化辦公環(huán)境。
園區(qū)內采用大量架空懸挑和屋頂部分退臺設計,讓浦江兩岸美景盡收眼底。
阿里巴巴上海總部(圖源:Foster + Partners,攝影:田方方)
字節(jié)跳動也招聘過“建筑技術專家”的崗位,工作經驗要求5年以上,并且要求是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主要工作職責是參與其數據中心建設的相關工作。
(圖源:字節(jié)跳動官網)
03
建筑師面前有兩條路:
一條向外,一條對內
互聯網大廠的飛速發(fā)展,帶來了企業(yè)總部、數據中心等傳統基建項目,但對于龐大的建筑師群體來說,規(guī)模還是太小了,只能給建筑師們提供有限的機會。
但在“元宇宙”的概念出現之后,建筑師可以“脫離”現實世界,成為虛擬世界中的建筑師、設計師,甚至可能會出現一種全新的職業(yè)。
在創(chuàng)作空間自由、創(chuàng)作工具多樣化的虛擬世界中,可以擺脫物理和結構力學的束縛,不考慮建筑的結構、材料和成本的限制,反而更能表現建筑的獨特性和藝術性。
前兩年元宇宙概念被炒得火熱時,騰訊也高薪招聘過有建筑專業(yè)背景的員工,去建設虛擬世界。
(圖源:Archdaily)
在現實世界中已經被“淘汰”的建筑,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擁有永久的“第二次生命”,在元宇宙中當一個“建筑遺產修復師”也是個很酷的職業(yè)。
在元宇宙中“重生”的中銀膠囊塔(圖源:Archdaily)
科幻小說家劉慈欣曾說:“人類的面前有兩條路。一條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條對內,通往虛擬現實。”?
作為建筑師的你,準備好選哪條路了嗎?
(圖源:Archdaily)
04
AI時代
未來建筑師的更多可能
建筑師除了行業(yè)不景氣,還面臨著AI的威脅。
自DeepSeek橫空出世以來,已經有多家建筑領域企業(yè)宣布旗下產品接入DeepSeek技術,從設計優(yōu)化到施工管理,從智能運維到能源控制,DeepSeek正為建筑行業(yè)帶來全方位的智能化變革。
比如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宣布,其自主研發(fā)的“GIANT AI”平臺全面接入DeepSeek。設計師可通過輸入關鍵詞,如“未來感商業(yè)綜合體”或“山水共生文化館”,就能在幾秒后得到10余種風格迥異的效果圖方案,實現“人機共創(chuàng)”的設計常態(tài)。
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建筑師的“準入門檻”正在逐漸降低,未來可能任何有才華有想法的人都能做出現在只有建筑師才能實現的成果。
(圖源:unsplash)
互聯網大廠并非建筑師困境的“萬能解藥”,但其提供的技術資源、跨界場景與職業(yè)生態(tài),為建筑師開辟了新的道路。
面對行業(yè)出口越來越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大趨勢,換一個方式,也未嘗不是一種選擇。
除了前面提到的在虛擬空間中施展才華,建筑師還可以嘗試下面這些可能性:
1.3D打印領域:使用一臺3D打印機就可以將自己的設計變?yōu)橛|手可及的實物,這不僅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還可以轉到現場部署建筑打印機器人集群的方向。
2.智慧城市設計:建筑行業(yè)正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利用AI分析交通、人口等數據,提出設計建議,甚至預測用戶行為。
(圖源:Archdaily)
3.智能家居創(chuàng)新:可以結合物聯網技術,優(yōu)化居住空間的個性化體驗等。?
4.低空經濟領域:低空經濟的興起為建筑行業(yè)帶來了無人機配送、空中交通基礎設施、智能管理、綠色能源、應急響應等多方面的創(chuàng)新機遇。
(圖源:極客公園)
建筑師當然不會被淘汰,但其角色將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
建筑設計不僅是技術問題,還涉及文化、美學與社會需求。技術性的設計服務可能被AI取代,但高附加值的創(chuàng)意設計、復雜問題解決能力仍是人類的優(yōu)勢。
所以建筑師要將重點放在創(chuàng)意策劃與系統整合、人機協同等領域,結合自身的特點,走出一條獨特的路,而不是成為一個“畫圖匠”。
越是具備多個專業(yè)背景,可打通不同領域,能做到跨界融合的人,就越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Midjourney繪制的建筑效果圖(圖源:Archdaily)
結語
人類有90%的時間生活在建筑空間中,無論科技如何發(fā)展,時代如何沉浮,建筑學始終是研究“如何設計安全、舒適、經濟的人造空間”的學科,永不會過時。
未來建筑學的核心競爭力,將體現在如何以更靈活的姿態(tài)回應時代需求,而非固守既有范式,以技術為槳、人文為帆,在顛覆中重塑不可替代的價值。
參考資料
《豪氣!騰訊花 85 億買下一座島辦公?》(公眾號“園景人”,作者:園景君)
《DeepSeek席卷建筑行業(yè)!多家企業(yè)搶先部署!》(公眾號“建筑時報”)
作者:孫琬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鳳凰空間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