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羅意威(LOEWE)在上海靜安區地帶推出了其在亞洲最大的旗艦店——上海羅意威之家(CASA LOEWE Shanghai),該項目由西班牙著名建筑事務所Studio Cumella負責。

這座建筑儼然是“一塊大金磚”,外立面鑲嵌著35536塊金色的手工瓷磚,這些瓷磚反射的光芒在都市中熠熠生輝,成為上海一處閃耀的視覺地標。

LOEWE羅意威之家(圖源:LOEWE)

LOEWE是西班牙著名的奢侈品品牌,這些金色的瓷磚由巴塞羅那歷史悠久的陶瓷制造公司“Studio Cumella”手工制作,高迪名作圣家堂和米拉之家的陶瓷都是這家公司制作的,金色瓷磚的原材料采集自西班牙東部的山脈。

在不同光線下,金色瓷磚立面展現出動態的波紋效果,營造出豐富的視覺層次,仿佛流動的藝術畫卷。

建筑立面上的金磚(圖源:LOEWE)

上海羅意威之家的設計也想要融入上海的本土語境,華麗的金色與附近靜安寺的金色裝飾相呼應。

巧合的是,近期美國紐約也出現了一座新的“金磚地標”——佩雷爾曼表演藝術中心。

佩雷爾曼表演藝術中心位于曼哈頓下城金融區,由紐約建筑公司REX和執行建筑師Davis Brody Bond共同設計,是一座匯聚劇院、音樂廳、舞蹈中心、電影院于一體的文化藝術中心。這座建筑耗資5.6億美金,歷時20年規劃建造才呈現于世,其外形猶如一座“巨型魔方”。

紐約佩雷爾曼表演藝術中心(圖源:Archdaily,攝影:Iwan Baan)

建筑立面由近5000塊半英寸厚的葡萄牙紋理大理石磚鋪設而成,每到夜晚,整座建筑會散發出迷人的金色光芒。

紐約佩雷爾曼表演藝術中心(圖源:Archdaily,攝影:Iwan Baan)

這兩座新的“土豪金”建筑,是奢華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到底是“土味炫富”,還是關于消費升級的審美實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01

拜金無罪

一段閃閃發光的金色藝術史

自從人類發現了黃金,便被其璀璨的魅力征服。

在東西方的文化中,它被賦予了積極向上的含義——神圣、高貴、溫暖、華麗。

100多年前,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發掘了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墓穴,他這樣描述:“閃閃發光的金子無處不在。”

(圖源:unsplash)

拜占庭帝國時期,黃金進一步在人類對神靈與未知事物的無限遐想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堆玉砌,極盡燦爛,是拜占庭藝術的標志性特征,象征“天國之光”和永恒的神性。

圣索菲亞大教堂(圖源:unsplash)

拜占庭時期的能工巧匠們用彩色大理石、金銀珠寶、玻璃等拼貼鑲嵌成一幅幅大型莊嚴的圖像,描繪圣徒,美化上帝和君王,宣揚教義。

拜占庭藝術風格的教堂鑲嵌畫(圖源:pixabay)

在中國的文化中,黃為土地之色,在古代農業社會,土地是萬物之本,所以紫禁城中的宮殿建筑,都是朱紅色的柱子搭配金黃色的琉璃瓦,富麗堂皇。

(圖源:unsplash)

“金碧山水”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種重要風格,起源于唐代,用泥金勾線、金箔點綴山石樓閣,形成“金碧輝映”的華麗效果,反映了盛唐時期的審美。

《明皇幸蜀圖》,傳為唐代山水畫家李思訓(一說李昭道)創作的大青綠設色絹本畫,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源:百度百科)

在日本,16世紀末到17世紀的江戶時代,城市中的富裕階層開始形成,民眾審美也逐漸提高,出現了“琳派”藝術,一種運用鮮艷的色彩、金泥、銀泥的裝飾性畫風,以美麗奪目的作品展示日式的裝飾美。

俵屋宗達《槙檜圖》(局部),紙本金地墨畫淡彩,17世紀(圖源:石川縣立美術館官網https://www.ishibi.pref.ishikawa.jp/)

19世紀末到20世紀是現代藝術蓬勃發展的時期,代表畫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生在一個金匠家庭,自小從父親那承襲來的金銀工藝技巧,讓他發展出獨特的創作風格。

克里姆特的名作《吻》,把所有他能找到的黃金都用在了上面,據分析,這幅畫上有八種不同的金箔,以及數不清的金漆,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使用方法。金色,可以表現出人物熱烈的情感與生命力。

克里姆特《吻》, 1907-1908年(圖源:Gallerix online museum)

文森特·梵高也對金色有著天然的好感,金色的太陽、金色的向日葵、金色的麥田……多次出現在他的畫作中,成為貫穿梵高一生的神圣色彩。

梵高《從麥田眺望阿爾》,1888年(圖源:Gallerix online museum)

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雖以“克萊因藍”而聞名,但他對于金色也同樣癡迷,在他的單色黃金畫系列中,畫布上覆蓋著滿滿的金箔,具有雕塑感。

伊夫·克萊因《Monogold》,1959年(圖源:維基百科)

02

建筑穿上黃金甲

一場“庸俗的財富狂歡”?

在當代的建筑表達中,金色成了權力與財富的象征,造型各異的“土豪金”建筑層出不窮,“土豪金”風格常因過度追求視覺沖擊力而被詬病為“土味奢華”。

作為廣東塑料交易所總部大樓的廣州圓大廈,曾因其獨特的“銅錢”造形與外立面的“土豪金”色彩,而位列2017年中國丑陋建筑排行榜之首。廣州圓大廈的設計者是意大利建筑師Joseph di Pasquale,盡管他強調建筑的設計靈感并非來自“銅錢”,但“銅錢大廈”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

廣州圓大廈(圖源:建筑暢言網)

位于沈陽市鐵西區的沈陽千緣財富商匯,上部為金黃色,下部褐色,因形似央視“大褲衩”而被戲稱為“土豪金大褲衩”,建筑設計靈感來自古代的銅鼎和古錢幣,其金色外觀在陽光下尤為耀眼。

沈陽千緣財富商匯(圖源:百度百科)

江蘇南通中洋豪生大酒店,這座通體采用金色玻璃幕墻,高200米的大樓被戲稱為“金條樓”,內部裝修也以金色為主調,因此被稱為“金碧輝煌的極致代表”。

江蘇南通中洋豪生大酒店(圖源:百度百科)

重慶喜來登大酒店為雙塔造型,由金色玻璃幕墻覆蓋,內部裝飾從大堂到客房均大量使用金色元素,將歐洲宮廷風格的金色浮雕、大理石與中式傳統元素結合,形成“混搭式土豪美學”。

重慶喜來登大酒店(圖源:喜來登大酒店官網)

深圳羅湖商務中心大廈,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它散發出來的光芒,簡直是一座“由金子建成的建筑”,導致很多人在白天不敢輕易直視它,因為怕閃花了自己的眼。

深圳羅湖商務中心大廈(圖源:建筑暢言網)

位于云南瑞麗市姐告口岸的姐告國貿中心,是一座“爛尾”的土豪金雙塔建筑,盡管已停工6年,但其土豪金外觀仍舊十分醒目,可是建筑內部卻已破敗不堪。2020年首次拍賣時,這兩棟大樓的評估價還有4.8億,但下月即將進行的變賣,評估價已經縮水為2.6億,起拍價則只有1.46億。

瑞麗姐告國貿中心(圖源:公眾號“云南房網”)

在國外也不乏這樣的“土豪金”大樓。

比如曾是地產商的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他的一系列冠名為“特朗普”的地標建筑,建造都極盡豪華,鍍金的大LOGO、明晃晃的磨光大理石、無所不在的高大鏡面……真是富貴逼人。

拉斯維加斯特朗普國際酒店(圖源:百度百科)

特朗普位于紐約居所內部(圖源:維基百科)

03

窮人才談美丑

富人只講身價

不少人都對“土豪金”審美嗤之以鼻。

特朗普上次當選美國總統的時候,2017年9月,依照白宮傳統,他想要向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借一幅梵高名作《雪景》來裝點門面,誰知這一請求被博物館館長拒絕,還被說可以借給他另外一件現代藝術作品——意大利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的一個名為《美國》的18K金馬桶。

被命名為“美國”的金色馬桶,曾展出于古根海姆博物館(圖源:The Guggenheim Museums and Foundation)

盡管特朗普慘遭拒絕和挖苦,淪為笑柄,但這并不妨礙出自特朗普之手的每一座“俗不可耐”的豪宅,都受到富有的買家們的廣泛追捧。

(圖源:unsplash)

大概,窮人才談美丑,富人只講身份。

富人們要的只是一種鶴立雞群的獨特氣質,大眾所津津樂道的“美”實在是太普通了,所以窮人們永遠搞不懂,為什么頂級的奢侈品總是那么難看。

(圖源:unsplash)

奢侈品牌總是喜歡用金色來彰顯自己的調性。

位于泰國的最新Dior概念店“Dior Gold House”,是一座完美融合了巴黎的精致與泰國的傳統工藝的“黃金屋”,其外立面覆蓋著滿滿的手工制作的金色馬賽克瓷磚,這些瓷磚由泰國工匠手工完成,賦予建筑一種奢華的氣質。

Dior Gold House(圖源:Dior)

前段時間羅意威(LOEWE)品牌還和哈啰單車合作,聯合推出了一款定制的金色共享單車,讓上班族必備的單車秒變奢侈品。

(哈啰單車官方微博)

今天的年輕一代,正在通過社交媒體重新定義“土豪金”,將其從“土味標簽”轉化為一種個性表達。

結語

(圖源:unsplash)

從古至今,金色從未遠離人類文明的舞臺,它既是原始趨光本能的延續,也是權力與財富的永恒符號。

當“土豪金”從盲目堆砌走向文化自覺,從物質炫耀升華為精神表達,它便不再是“土味”的代名詞,而成為一面鏡子——照見了人類的欲望,也映射出我們對美與價值的永恒求索。??

你喜歡“土豪金”嗎?歡迎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參考資料

《LOEWE上海開設亞洲最大旗艦店,金色瓷磚打造奢華立面》(公眾號“一起設計”,作者:子月)

《2020最丑建筑預定?為什么有錢人不怕“丑”》(公眾號“三聯生活周刊”,作者:周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鳳凰空間

精選文章:

優雅的現代奢華臥室設計:打造精致外觀的小技巧

大作洗眼 | DOGUE雜志寵物封面、超前戶外廣告…定義新浪漫!

就在昨天!華為發布16:10革命!設計破界!

以社區為中心的居住案例研究:創新性住宅設計

動態圖形如何提升品牌故事講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