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身為設計師的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設計能做一輩子嗎?

其實每到一個“窮則思變”的年齡段,設計師大概都有類似的疑問,諸如:

“自己的未來在哪?”

“下一步該怎么走?”

“執著于設計這個選擇的人,當何去何從?”

這些問題像是一張看不見的網,兜住了大批不知歸處的設計師。

1

生活,是逼仄的出租屋,擁擠的地鐵廂,凌晨的臺燈。工作,是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圖,到手就光的工資。

明明一開始是為夢想而來,最后卻為生活買單。與此同時,還要自我調整說:我這樣做是有意義的。

沒錯,有些痛苦是有意義的,就像村上春樹所說的:“我能承受任何痛苦,只要這種痛苦有意義。”

可不是所有人都是村上春樹啊!

因此,看清這一點的很多人想要或者已經放棄了設計這條路。

2

就像設計師小劉說的那樣:“我想,如今設計干不下去多數是由于自己心中的天平失去了平衡而選擇了放棄。”

那桿天平或許是付出的遠比收獲的多,或許是專業不被尊重,或許是受不起設計這行的苦。

所以,設計到底能不能干一輩子。如此堅持,到底有沒有意義?

3

其實換個思路想想,一直思考這些問題的人,也是至今在設計這行掙扎著的人。

之所以還在咬牙堅持,除了設計是一份能謀生賺錢的工作外,還有一個詞讓我們不敢松手——初心

畢竟世界上那么多人在工作,能做自己喜歡的卻寥寥無幾。

4

我們熱愛這個設計,因為它總是有那么多新鮮的東西吸引著我們去了解它,學習它,駕馭它。

在這里,我們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世界。

即便身后站著指指點點的甲方和老板,但我們總會堅持一會,盡量不讓自己的想法淘汰的太過狼狽。

5

那初心若在,設計能搞一輩子嗎?

要作君說,如果你只是把設計當作一個賺錢的手段,或者局限在畫圖層面,確實很難做一輩子。

可如果你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且擁有思辨能力、架構思維、跨界思維,你職業的想象空間就會更大,它就能夠做一輩子。

例如日本的平面設計師福田繁雄、龜倉雄策、佐藤晃一等,他們六十歲之后,依然奮戰在設計一線。

6 福田繁雄

80多歲喬治·阿瑪尼每年都有新作,貝聿銘92歲還在設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字體設計師 Hermann Zapf 在84歲高齡時,重新設計Optima字體。

7 貝聿銘作品

72歲的田中一光死在看設計打樣稿的路上,73歲的路易斯·康因為項目出差,返回途中,死在了火車站的衛生間里,建筑設計大師奧斯卡?尼邁耶去世之前還在設計。

8 路易斯?康作品

這些例子都說明,設計師是能干一輩子的,甚至能干到與這個世界說再見。

但是,還是有但是——這世界上沒那么多牛逼的設計師,也不是每個人只要堅持努力一輩子就會成為大神。

不過這并不能說明設計師這份工作不能干一輩子,關鍵在于你想要什么

9

要榮譽,就下死力氣讓自己變得專業,做出舉世驚艷的作品。

要錢,就少談點情懷,不是不能談,而是在你還沒到不在乎錢的時候先認清現實。

你覺得自己想做極簡風但客戶只想要淘寶風的設計生涯是在熬苦日子,可誰沒在熬呢?

無非所求不同罷了。

10

設計這條路很長,無論你是站在起點還是節點上,都請仔細想想并做個必要的決定,或許明天的你會更加明確自己的路應該如何走下去。

如果你感到痛苦甚至崩潰,就不要輕易接受,甚至選擇放棄。

如果你對設計還有熱情,就繼續吧,或許做著做著,就一輩子了。

不過你要清楚的是,你的安全感不來自于工作,而是你會設計這件事本身。

設計本是人生長跑,真愛自然能一輩子。

11

?大作和你一樣熱愛設計?

助你創造屬于自己的世界

精選文章:

“浴室的標準又變了!”2021,從這兒獲取靈感!

休閑戶外家具總是“掉坑/后悔”,辦法來啦!!!

既出彩又不low的人物海報,只教你做!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