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浙大女生孟羽童火了。能說會跳有顏有才,畢業即巔峰,成為霸道女總裁欽點的“接班人”,被視為“應屆生的天花板”,這個幸運女孩的成名故事帶有一點童話色彩。但3億微博話題閱讀量背后,真正的流量女王還是董明珠。
一句“我要把她培養成第二個董明珠”,讓孟羽童的抖音號一周漲粉近百萬。隨著這位年輕的董事長秘書開始進入格力直播間帶貨并開設新賬號“明珠羽童精選”,這個錦鯉神話也逐漸褪去了傳奇色彩:
董明珠下的是一盤流量棋,全力打造的是格力自己孵化的新網紅——關于營銷,你永遠可以相信董明珠。
01
擁抱“流量時代”
在很多90后設計師還默默無聞埋頭于畫圖改稿的時候,67歲的董阿姨已經一年做了13場直播帶貨476.2億,如今又破圈捧紅了自己的“帶貨接班人”。顫抖吧年輕人們,玩手機你們都玩不過50后!
專業、作品、才華、審美、溝通、人脈、名氣……對于設計師來說,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這些答案都對,但它們也都同時指向了另一個核心:營銷能力。設計工作的本質是為客戶提供專業服務,有客戶才有設計,而流量又是爭奪客戶的關鍵。
董明珠說,“在互聯網數字化的時代,你用過去守在店里的做法沒有辦法發展和生存。我們如果不去創新,還孤芳自賞的時候,就是你沒落的那一天開始了。”新的時代,要順應新的游戲規則。
同傳統電器行業一樣,今天設計業所面臨的大環境,一方面是線上平臺卷走大量客源,加之疫情影響門店客流驟減,另一方面是人均每天刷手機6小時,8.73億網民涌入短視頻平臺。時代正在把全民推向數字化,“線上營業”成為主流。
流量,意味著更多的話語權和選擇權。設計師想表達、想輸出、想用設計改變世界,再不開啟自己的“帶貨之旅”,可能大量的客戶就要被設計界薇婭、李佳琦圈走了。
02
設計師最好的品牌叫“自己”
過去圖文時代以產品為核心的「貨 to 人」的消費模式已經失寵,短視頻和直播時代的到來,讓“人”先于產品走到了消費者面前。因為相信“賣貨的人”,所以選擇了“他賣的貨”。共識產生信任,信任促成交易,這是一種“偏愛”的藝術。
這種「人 to 人」的新消費模式,也是時代對設計師的偏愛。設計師特立獨行的性格魅力和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更容易在人群中閃閃發光,可以說天然具備“網紅”體質。你的“人設”,你的作品,你的經歷,你的日常活動,你的設計思想和價值理念,都是自己最好的“吸粉”內容。
設計師對于商業與藝術、客戶與自我的永恒糾結,如今有了更開放多元的平臺去展示和闡釋,不必再卑微地將自己埋藏于作品之下,也有了更直接的溝通反饋渠道,能夠精準地捕捉和滿足客戶需求。
互聯網的流量已經從野蠻生長進化到了精耕細作,只要你有足夠的想法,愿意圍繞某類特定人群活動,就有機會打造個人的超流量IP,成為為自己的設計“帶貨”的超級網紅。
03
想唱就唱,唱得響亮
有人說,直播就是路邊吆喝,利用不斷放大的聲量將客人吸引來自己的店鋪。在這個過程中,聲量大的會壓制聲量小的,誰不發聲就會導致自己的流量被源源不斷地虹吸到其他人那里。
那么設計師如何在漫天吆喝里發出自己的聲音呢?核心要解決的問題是,你存在的價值是什么。
也許你有超出普通人認知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讓網友奇奇怪怪的設計知識點又增加了一些;也許你有與眾不同的審美理解和美學視角,帶領大家重新觀察和思考身處的世界;也許你有一籮筐豐富生動的案例素材,可以在趣味分享中解決其他網友正迫切想要知道的問題。
明確自己的優勢定位和鮮明標簽,圍繞這個核心價值不斷強化放大,借用各種話題熱點反復觸達粉絲,有故事、有內容、有顛覆、有話題,你的個人IP就逐漸建立起來了。直到高階玩法時,你的價值觀、你的哲學已經跟你的“標簽”渾然一體,像一個行走的吸粉石,“走過的路,寸草不生”。
這一點,你的確不得不服董阿姨。她希望格力員工在社會需要時放下自我,但我們從她身上學到的是:
社會需要時,請你不懼放大最閃亮的自我!
精選文章:
《夢想改造家》惹爭議,132萬建個毛胚房,理想中的“家”什么樣?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