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寺,又稱“凈水寺”,是日本京都的一座佛教寺廟,以其令人印象深刻的觀景臺、三層高的小安塔和音羽泉的藥用純凈水而聞名,清水寺是京都最受歡迎的旅游景點,主殿是日本的官方國寶,建筑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但是現在這座古老的寺廟會增加一些“特別”的裝置設計。
2022年3月5日到13日,清水寺的大門旁邊多了一個巨大的日本木偶娃娃歡迎游客,并且可以與她合影留念,這個由日本藝術家集體Yotta創作的12.5米高的充氣娃娃會耐心地躺著唱歌和說話,“好久不見,京都的大家”,有時她還會咕噥著自言自語說“我餓了”。
這個巨大的公共裝置是2022年京都藝術家博覽會的一部分,博覽會展示了一系列當代繪畫、雕塑和視頻作品,一年一度的活動利用城市的企業建筑和重要文化財產作為“古怪的展覽空間”來展示當地藝術家的作品。
充氣娃娃花子躺在清水寺正門旁,身長12.5米。花子的造型像一個典型的木偶,穿著印有傳統圖案的和服,體現了日本的文化。這件作品由藝術家團隊Yotta創作,團隊由木崎君孝、兼谷浩司和山脅弘道組成,花子會用孩子的聲音說話和唱歌,用她愉快的問候和童謠能給路人帶來很多驚喜。
這并不是花子的首次亮相,花子的形象創作于2011年,此前曾在多地展出,形式是一個女孩形式的木娃娃,它作為一種傳統在日本東北各地流傳下來。
關于它的起源有很多理論,最廣傳的說法是作嬰兒出牙輔助工具或玩具,這種娃娃體現了日本的審美、感情和善意。花子是藝術家創作的Ittekimasu Nippon系列中的第二個,起初的創作目的在于重新評估和重建日本文化的價值,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
但是至于此次在清水寺的展出為什么讓花子躺下,藝術家沒有給出具體的解釋。
除了巨大的帶有蜜汁表情的日本傳統娃娃,游客還可以在清水寺找到另外兩位意想不到的守護者,剛過正門,當代藝術家矢野建二(Kenji Yanobe)的兩只巨大的獅子狗就會成功吸引參觀者的注意力,閃亮的狗型守護者展示了典型的“koimanu”雕像的未來主義衍生品,這些雕像通常成對出現在日本神社的入口處,目的是以兇猛的外表抵御邪惡的靈魂。
矢野建二是一位日本當代藝術家,以其樂觀而反烏托邦的藝術作品而聞名,他的現代雕塑經常模擬為核浩劫后生存而設計的消費品。
憑借對70年大阪世博會后他所謂的“未來廢墟”的童年記憶,藝術家矢野健二一直在以獨特的形式創作具有社會信息的藝術。自90年代初以來,矢野一直將現代社會的生存主題融入他的作品中,創作了大量參考日本亞文化以及對技術的批判性視角的大型機械雕塑作品。
矢野的設計風格一向與眾不同,比如從他父親的腹語木偶演變而來的角色Torayan,Torayan作為矢野藝術作品一部分的出現是在他2003年在大阪國立美術館舉辦的第一次回顧展上,他還在木偶上穿上一件小型防核服。
矢野曾經創作觀眾可以騎乘的大型機器雕塑作品,后來受他在切爾諾貝利的經歷、當時日本國內外發生的情況、孩子的出生等事情影響,他把注意力從“生存”的主題轉移到了“復興”的主題上。
雕塑作品“太陽姐姐”,主題是多次復活的鳳凰
雕塑作品“幻夜燈會·幸運龍”
感謝疫情中醫護人員付出的主題雕塑
內容轉載自ArchiWorld世界之旅
精選文章: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