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時間,

覺得寢室已經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了,

圖書館反而才是一個真正的落腳點吧。”

——周方圓

1

廣州的四季總是不完整,仿佛冬季過后,跳過春天直接進入了夏季。

夏,是清荷滿湖的節令,也是畢業的季節。

2 《萬華鏡》

到時又將有一批新鮮血液涌入社會,他們將創造怎樣的未來呢?我總是拭目以待。

而我對畢業季今年份的期待,早在冬奧開幕式前,就在期待中了——

3

《冰雪奇妙游》,是開幕式前為慶賀冬奧而創作的一支動畫短片,由人民日報出品,周方圓、史陳晨導演,絳色有餘、陳羽等創作者協力完成。

但關于周方圓,不知有多少朋友壓根沒反應過來,她就是那個霸屏B站的畢設——《萬華鏡》的作者周方圓。

發布至今,播放量近400萬,轉發近2萬。

《冰雪奇妙游》全視頻共1分04秒。

4

在動畫流暢的畫面中,冬奧健兒們在“千里江山圖”中高山滑雪,琉璃飛檐作為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長城作為雪橇賽道讓運動員們自由馳騁。

5

傳統象棋盤上,可供賞京劇、觀冰球;單板滑雪的身姿,竟也有詩仙李白林中御劍的風姿......

6

短片的立意定位于“傳統文化”、“春節氣氛”、“奧運精神”等幾個關鍵詞上,景與景之間的切換圓轉順暢,形神契合,更重要的是,和傳統元素的結合天衣無縫。

如長城和雪車軌道形狀相似、象棋和冰球都擁有兩軍對壘的緊張刺激感等;

7

再如“花燈”這一元素,與皮影戲相結合則形成了空間上的巧妙;

8

更如冰壺這個項目,主創們發現,“冰壺”之“壺”也是“茶壺”之形,于是當即決定好了分鏡。

9

諸如此類的細節還有許多,每一個運動項目與傳統意象的特征都高度相似,無怪乎粉絲們看后做出“美得不可方物,美得惟妙惟肖”的評價。

10 11

短短1分鐘的視頻,承載了全員3個月的心血。

當作為導演的周方圓被問到制作過程的困難時,她卻十分懇切地說道:

沒有什么捷徑或者更好的解決辦法,只有無數次的努力和嘗試。

這樣的匠心,早在周方圓的畢設上就已凸顯——

12

在觀看《冰雪奇妙游》時,我就想到了一個風格有些熟悉的作品:《萬華鏡》。

這正是周方圓的畢業設計。

周方圓,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動畫專業學生,于2021年畢業

她的導師是吳冠英,我的老朋友,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五福娃”的主要設計者。

點開前大家把《萬華鏡》看做一個小小的畢設,但后來它不僅火上了微博熱搜,還紅遍B站,視頻總播放量高達2500萬。

可也是這個作品,讓周方圓在制作過程中幾度崩潰。

比起敘事類,《萬華鏡》更偏向于科普類動畫,56個民族都在短片中。其中,許多少數民族都支系眾多、有著海量的資料。

13

所以從素材收集這一環節起,就充滿了困難。

但好在周方圓也不是完全無從下手。

14 15 16

大學時,周方圓就曾選修過一門叫《民族服飾研究與應用》的課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選擇一個民族,對其服飾展開調研并進行應用設計。

到了制作畢設時,周方圓就構思了一個展示民族文化多樣性和民族團結的動畫,靈感來源于各民族的服裝服飾、神話傳說、社會生產生活等。

17 18 19

查找資料時,周方圓曾看到翁丁古寨失火燒毀的新聞,而失火前不久,她才剛剛調研完佤族翁丁村。

在閱讀新聞的小半段時間里,查找資料的迫切,短暫地成為了她畢設過程中較為次要的事。

比起畢設而言,那一瞬間的她,更對文化的逝去感到難過。

20 佤族

此后的一段時間里,周方圓常常感到這些古建筑在某一處燃燒著。

心里的古寨燒著燒著,她就深刻地認識到,很多珍貴的文化痕跡就是這樣在逐漸消失;還意識到——

文化首先要被保護下來,然后才能談及繼承和發展。

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刻不容緩

21 22

“如果文化消失了,我們就永遠沒有資格再去談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了。

希望更多的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能留住他們的一絲痕跡和印象,讓我們的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p>

23 24

為了制作《萬華鏡》,周方圓廢掉的完整的構圖稿大約有四五十張,搜尋資料時,每個民族她都有一些想要表現的要素。

正是因為熱愛,所以想要保證完整與完美。

但是,資料不足以及對畫面整體節奏和構圖的妥協,她只能忍痛割愛。

25

在《萬華鏡》登上微博與B站熱搜的那段時間,許多觀眾都在評論區自發解析作品。

白族少女代表性的頭飾,其寓含“風花雪月”的民族意象——

“被吹起的穗子代表下關的風,花朵意指上關美麗的花,潔白的帽頂是蒼山的雪,彎彎的造型則是洱海的月?!?/p>

26

仫佬族的“結草為龍”來自于他們舞龍的文化傳統。龍是用草編結的,仫佬族在許多節日都會舞龍祈福,并在結束后將草龍點燃,送龍歸天。

27

甚至還有藏族網友對細節表示肯定:

“作者一定專門學了藏文數字符號的寫法,最里圈的小符號筆鋒走向太對了,非常標準”!

28

在B站的評論區,我看到有人說《萬華鏡》的美術風格,像是上個世紀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敦煌壁畫風”,但這種風格派系其實有一種更專業的名稱,叫做“中國動畫學派”。

而《萬華鏡》之名,來源于“萬華鏡”“萬花筒”,寓意百花齊放,也寓意56個民族就像萬花筒一樣千變萬化又和諧統一

而這個團結,卻又不僅限于國內的民族大團結,就像冬奧寫滿國家名字的那片雪花一樣,它的寓意足可以延伸至天下大同。

29

《萬華鏡》的評論中,也不乏有人提出建議,希望把這部動畫推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

周方圓知曉后,未置可否,但她說:“這是一種大家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的體現,是一件好事。”

30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民族的、獨特的民族特性以及他們自己的文化,只要它們不斷的發展,創作者不斷地挖掘它、去繼承過去的精華、優秀、燦爛的部分,并將它不斷地跟現代結合。

它們便一定會走向世界,且一定會越來越好。”

31 32 33

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周方圓認為空喊口號,或者去做一些非常激烈、偉大的空想和設想是沒有意義的。

作為創作者,更應把自己熱愛的、與自己民族的文化相關的東西,好好地創作和表達出來。

34 侗族 35 裕固族 36 漢族

“民族文化是一種會讓你感覺到欣喜,也更讓我們自己的文化產生許多自豪與敬畏的美好?!?/p>

就像《萬華鏡》視頻的評論中有一條所說:

這是華夏永遠的底蘊啊!

37

周方圓曾這樣形容自己制作畢設的那段時間。

“覺得寢室已經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了,圖書館反而才是一個真正的落腳點吧。印象中對寢室都沒有印象,對食堂也沒有印象,就唯獨天天在圖書館里。”

38 39 40 41 《冰雪奇妙游》設計稿

她調研查閱資料那半年時間,每天是兩點一線。早上醒了吃完飯就坐校巴去圖書館,在那待上一天,晚上走回來。一整個學期每天都像這樣生活。

有這樣的專注與研究習慣,不僅是周方圓的自律,也因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設氣氛的濃郁。

答辯期間,有評審老師會對學生們提出更嚴謹和嚴格的學術建議;

平時同學之間也經常互相觀摩和探討片子,在吃飯休息甚至洗漱的時候聊的都是畢設內容。

42 43 44 45 《萬華鏡》設計稿

“雖然動畫的制作周期非常長,一般是半年到一年左右,尤其是個人動畫,大家畢設制作期間都非常疲憊,同時也充滿了希望和互相鼓勵。”

周方圓與導師吳冠英的感情也很深刻。他們之間不僅經常相約當面探討畢設進程和修改思路,并且每次約談吳冠英都會給予她們很多學術指導和新思路。

“有時候同學一起出門的時候如果趕上天氣不錯,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吳老師現在一定又在園子里快樂地畫速寫了!’”

46

她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像導師吳冠英一樣勤勉、熱情地對待創作和生活。

其實,在整個人生階段中,學校是相對最公平的地方,一個人的運氣只占很小很小的一部分,90%的成績,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就像周方圓。

47 48

畢設是大學學習的總結,從作品里就可以看出一個人身上的很多品質。

是否肯和作品死磕,去做一個可能未來你都沒有機會去實現、夢寐以求的作品;是否有實現你設想的能力;是否對專業有更深度的思考......

可喜的是,每一年的畢設都沒有令我們失望,盡管疫情依舊籠罩,但我還是仿佛在這些作品中看見中國動畫的未來。

而我期待每一年的畢業季,一如我期待著未來。

內容轉載自金城漫與畫

精選文章:

從沒有見過這樣的PPT模板!

5個案例教會你做作品集封面!

純白建筑能有多美?這十個房子,讓我住哪個都行!

15個國際小眾建筑工作室,學習超火的拼貼風圖紙

日本驚現“巨型木人偶”,看不懂的才叫藝術?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