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日常中有沒有見過各種奇形怪狀的玻璃呢?由于創新的技術,不尋常的形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產品都可以用玻璃制造。那為何玻璃這種建筑材料如此受大眾歡迎?我們在設計中如何以最佳方式使用它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數百年來,建筑師一直在他們的項目中使用玻璃。透明玻璃窗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房屋和其他建筑中,玻璃到目前為止仍然是當今世界的重要建筑構件。
玻璃提供的不僅僅是美感,與其他建筑材料相比,玻璃重量輕,因此成功地使用玻璃可以降低結構的總恒載。玻璃建筑的居住者可以不受阻礙地看到周圍的環境,良好的玻璃安裝可以減少眩光,讓自然光滲透到建筑內部,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滿意度。
玻璃制品堅硬、穩定而且柔韌性能好,能夠在從透明到不透明的道路上的任何地方準確定位自己,所有這些特性都使玻璃非常適合新舊應用,無論是在建筑還是室內。
玻璃能像其他建筑材料一樣反射陽光。玻璃覆蓋的建筑在城市街道上熠熠生輝,就像著名的鉆石在陳舊建筑的粗糙景觀中閃耀。雖然在現代辦公樓中,典型的光滑玻璃外墻可能會為董事們提供他們夢寐以求的角落辦公室視圖,但二維外觀無處不在,近乎無聊。
01、空間與自然的視覺融合
由于其透明性,建筑中的玻璃產生宜人而寬敞的空間氛圍。這種材料滿足了當代人對更高透明度的渴望——既考慮到了向外看的視覺需要,也為向內看提供了一個空間感。用完全透明的玻璃代替傳統的磚混結構的建筑越來越多,是不是感覺很奇特呢?建筑商可以選擇透明和半透明的玻璃,以及許多不同的顏色選擇。
說白了,大面積的玻璃的使用增強其結構的視覺吸引力。營造了若隱若現的氛圍。它的使用使居住空間與自然或鄰里融合成了一個單元體。
蘋果公司的線下旗艦店的設計經常可以帶來很多的對設計的思考。比如蘋果公司在紐約的旗艦店,就像所有蘋果旗艦店的情況一樣,在這里,光線是最重要的,該商店的照明結合了自然光和LED燈。
當商店重新開業時,廣場地面上的一系列天窗將承擔白天照明的大部分重任。每一個圓形的舷窗都將被磨砂,讓光線進入的同時保護行人的隱私,并使用銀色LED環補充照明。自然采光也將被用來保持八棵樹和地下空間的綠色墻壁的活力。
APPLE公司紐約旗艦店
玻璃為什么很受歡迎呢?因為它是透明的,人們在玻璃建筑外就能一探究竟啦。同時它能在室內吸收很多自然光。
近年來,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玻璃建筑成為透明設計中的真正地標。大玻璃片和新的固定系統使得設計幾乎完全透明。越來越多的“透明的大盒子”出現在我們身邊就不奇怪啦。
MVRDV玻璃博物館的建筑靈感直接源于它發生的地方:一個圍繞玻璃工業發展的村莊。該項目根據村莊的空間特征收集各種屋頂類型,并根據展覽空間的要求進行分布。為了將玻璃博物館與它的背景聯系起來,設計對周圍地區所有不同類型的工業建筑進行了調查,并以它們的屋頂類型為特征進行設計。
將這些類型收集在一起,作為玻璃博物館設計的基礎,這不僅僅是一種詩意的姿態;它為建筑提供了適合該地區的規模和形式,并給游客一種其工業歷史的獨特感覺。也就是說——玻璃建筑植根于它的環境,而不是被視為外來的介入。
玻璃有各種樣式,那這些樣式僅僅是為了好看嗎?NO!NO!NO!在不同的覆層、幕墻和結構玻璃系統中使用不同程度的透明性和過濾性,為玻璃生產的工藝和技術創造了一個多樣化的豐碑。這種組合對于建筑空間的功能劃分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模塊化的空間系統非常適合同樣輕質的建筑本身,并且設計成淡入背景的形式,使玻璃碎片成為關注的焦點。
歷史建筑改造重建也是當今熱議的話題,玻璃在這方面的使用也是大大滴!
原建筑建于1769年,用石頭、磚和木材建造,是美國18世紀住宅建筑的典范。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它已經變成了廢墟,新設計將使用玻璃和鋼的網格來重建房屋中缺失的屋頂、墻壁和地板。
房子曾經是一個煙草種植園。梅諾金種植園的遺跡挑戰了設計者的想象力,即在保護和恢復現有的同時,為游客提供一種創新的、與眾不同的體驗。
添加的玻璃將位于住宅的右前角,這樣游客們游覽房屋內的同時,又能欣賞到周圍鄉村的廣闊景色啦。
玻璃結構將封閉部分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它將讓游客充分了解原房子的結構、足跡和功能,以及從外部到內部的舒適性,突出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還原歷史的同時也是教育度滿滿!
02、玻璃創新建筑項目
隨著現代建筑的發展,玻璃作為一種主要建筑材料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不僅僅被視為門窗的實用材料。許多業界領先的建筑師和有遠見的設計師在他們的標志性建筑中使用了玻璃,其方式既巧妙又驚人。
傳統上,帶有大玻璃外墻的建筑被描述為“方方正正”的,然而大大的腦洞的設計師怎么能只局限在“規矩的方盒子”上。設計師想看到形狀,他們想設計有特殊形態或者曲線和圓邊的建筑。隨著玻璃技術的進步,“奇形怪狀”的玻璃就出現啦。
談到羅浮宮,大家首先浮想到的畫面是什么?對!玻璃金字塔。看起來像是剛從外太空降落,金字塔引人注目的結構與它后面的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形成鮮明對比,代表著過去和現在的完美結合。
金字塔在白天看起來很棒,但在夜晚,由于它的通透性,當它被彩色燈光照亮,更創造出一個迷人的景象。好吧,有機會一定去夜晚的羅浮宮打打卡!
2015年米蘭世博會上為奧地利館設計的空間,它參考了奧地利木屋的傳統形狀。但是它的一端離開地面,以增強穿過場地的行人流量。提高的體積包含了展覽區域,并且朝向北方以避免陽光直射。
其中一個區域由玻璃制成,充滿自然光,與另一個由紡織材料覆蓋的區域形成對比,營造出更暗的內部空間,使展示面板和辦公室公私分明的空間分布成為可能。傾斜的屋頂將整個建筑連接在一起,立面逐漸由暗變亮,通向里面的花園。
那么這么設計的目的是什么?接下來便是燈光與玻璃大放異彩的時刻——展館利用玻璃透明的特性與傳統內部空間相結合,達到模糊空間的效果。這種方式讓建筑在夜間燈光的照射下凸顯其魅力。
03、采用高科技玻璃材料的可持續建筑
俗話說的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玻璃生產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高科技混合物的使用,玻璃性能得到了顯著提高。此外,低輻射和紅外涂層的利用使得玻璃吸收特定顏色光譜成為可能。結合陰影和通風系統,玻璃幕墻的效率也是蹭蹭上漲。
玻璃建筑也大大降低了項目的環境影響。通過防止吸熱和抵抗有害的紫外線,玻璃提高了建筑的整體能源效率。玻璃阻隔熱量的能力意味著用于內部氣候控制的資源更少。玻璃還有一個巨大的優點,那就是不會生銹呀~更不會隨著時間而降解。它也可以很容易地回收,因為它的化學性質允許容易再利用!
藝術家為蒙帕納斯之旅打造一個強大、充滿活力和大膽的新形象,同時充分應對所有關于用戶可訪問性、舒適性和能源性能的現代挑戰。設計的目的是改建巴黎蒙帕納斯塔,使其成為一個閃閃發光的地標。雕塑塔方案的特點是圓形的平面形狀,這給了建筑靈活性,以適應未來新的和不同的用途。
該設計將廣場轉變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社交場所,供人們就餐和購物
多面立面在巴黎創造了獨特的設計語言
為了給租戶提供絕佳的視野,猜猜設計師設計了多少個觀景樓空間?足足有1000多個!同時凸窗的自遮陽技術促進了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該設計綜合了可持續系統,將建筑當前的主要能耗降低了89%,成為了環境性能的典范。在新立面的各個方面形成了凸窗,形成了寬敞、靈活的工作空間和充滿自然光的聚集空間。
凸窗的自遮陽技術和自然采光有助于建筑的效率
建筑頂部露臺能不能也加點玻璃元素呢?莫得問題!這座塔的頂部是一個由鋼制花冠結構支撐的玻璃天文臺。展館向公眾開放,提供360度的城市景觀,并有一個花園和活動空間來舉辦各種文化活動。
該設計提出在塔頂建造一座玻璃天文臺
天文臺將有一個通風的花園和文化活動的活動空間
這個堆疊式玻璃盒子結構是納米科總部,將容納電氣公司的總部和旗艦展廳。方案在立面和屋頂中加入了綠色元素,在他們典型的調色板中加入了一個新的元素,一個玻璃塊立面,這將使建筑在晚上變成一個“燈塔”。
那這座“燈塔”內部構造是怎樣的呢?這座10層樓高的塔被分解成位于較低樓層的4層展廳和位于較高6層的辦公空間。與標準展廳不同,該空間的設計旨在整合一個中央公共空間,作為創意社區活動的平臺。一個大的玻璃幕墻入口將會吸引路人,引導游客進入內部的適應性社區空間。
地標立面被設計成過濾器,以優化氣候和視覺條件。它的半透明性將在白天擴散強烈的直射陽光,同時讓建筑在夜間柔和地面光源。與傳統的玻璃幕墻相比,通過熱傳遞減少的太陽能熱增益將使建筑達到更低的能耗水平。
說白了,立面的玻璃仿佛大廈的智能呼吸機。該項目通過在建筑中容納盡可能多的綠色植物,將綠色空間帶回城市,旨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
另外半透明的屋頂設計將允許大量自然光進入畫廊空間,從而消除了電力照明的需要。與繪畫或攝影不同,玻璃可以吸收光。因此,對于康寧玻璃博物館的擴建計劃,建筑師托馬斯·菲佛和他的合作伙伴決定將自然光作為他們設計的中心思想。
一個封閉的“門廊”環繞著玻璃墻的亭子,向外可以看到博物館的校園。
設計師們把玻璃的特性玩到了極致~玻璃喜歡光,它可以投射光并變得明亮。一個由4×6英尺的玻璃面板組成的完全上釉的天花板,大約10%透明,80%半透明,10%不透明,將會使空間充滿陽光,同時還會產生一種斑駁的燈光效果。在陽光充足的日子里,畫廊根本不需要人工照明。
使用玻璃的優勢并不僅限于項目的美觀,它還是最環保的材料之一。充分利用自然光還有最大的優點——幫我們節省錢吶~而技術的進步現在可以控制熱量的積累,使家庭和辦公室在夏天保持涼爽,在冬天保持溫暖。這種材料也是完全可回收的,所以如果玻璃表面被替換,舊的材料可以被分解并重新形成新的玻璃產品。
04、玻璃帶來更多設計自由
說了那么多玻璃的利用案例,再來暢想一下未來吧。毫無疑問,玻璃也將在未來的建筑中扮演重要角色。曲面玻璃技術目前仍然過于昂貴,因此無法大規模應用。彎曲型玻璃或者流體玻璃可能是個解決辦法,玻璃可以被吹制、拉制或壓制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沒事“凹個造型”給了建筑師和工程師設計的新機遇。
玻璃也正在深入內部元素,如欄桿和樓梯。室內元素也比以前包含了更多的玻璃。這一增長主要是由于玻璃作為一種結構元素的使用呈增長趨勢。
以下是一些最常見的結構玻璃應用:
位于法國巴黎的歐洲援助大樓采用專業玻璃公司生產的夾層馬德拉斯透明玻璃,在立面添加醒目色調,以符合該建筑的企業形象。然后,LED燈被送入玻璃中,并通過其表面的點圖案均勻分布,在夜間改變辦公室的色彩。
同時,玻璃的反光品質賦予了中國貴陽的貴陽鐘書閣書店一種真正神奇、夢幻的品質。晶瑩剔透的黑色玻璃地板像墨水一樣展開——將游客包圍在一個文學世界中,在他們的頭頂上方和腳下彎曲。
晶瑩剔透的黑色玻璃地板像墨水一樣展開——將游客包圍在一個彎曲向上并在他們頭頂上方的文學世界中。
不愿接受僅限于房間側翼的角色,玻璃也是一種可以為室內空間帶來光彩的材料。由于其透明度和聲學質量,通常被選用于室內門、墻壁和簡單的隔板,玻璃的靈活性使其能夠以催眠的方法進行成型、切割、圖案化和照明,以創造出美妙的藝術和雕塑隔板。
例如,在意大利科莫的Moya 餐廳,簡單、纖細的玻璃板在其底部被點亮,并像一個小玻璃森林一樣隨機堆疊在一起。其效果是引人注目的裝飾,為酒店空間提供了區域之間的微妙扭曲。
建筑師為什么偏愛玻璃?正是由于它在視覺上很輕,但在結構上很堅固。作為一種向環境開放的建筑方式,同時還能保護建筑免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因此,現代設計會探索這種材料的多種應用、處理方法和飾面,創造出能夠將我們對遮蔽的基本需求提升到一種高度藝術的建筑。
無論是通過鏡面反射光線還是磨砂來漫射光線,蝕刻出復雜的圖案,還是通過變化來扭曲視覺,玻璃不僅能讓我們擺脫頑固、不透明的材料,還能為建筑的立面注入流動性,這是其他材料無法做到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奇遇博物館
精選文章: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