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衣冠,是華夏文明的縮影。
傳統服裝色彩受“陰陽五行說”影響,分青、紅、黑、白、黃五色。不同朝代崇尚的不同顏色,反映了其朝代特點。
我們選取了中國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個朝代:漢、唐、清,分析了它們流行的服飾顏色。
下面就請大家隨著我們的介紹,來看看這些流行色都有什么吧~
漢
特點:質樸自然 流行色:玄、赤、白、綠
公元前206年,漢朝建國。
受漢初推崇的道家黃老之術,以及漢武帝時期及以后推崇的儒家思想的影響,漢代服飾追求渾然一體的“本質美”。
東漢壁畫
漢代的服飾顏色以單色和獨色為主,且崇尚暗淡系的顏色,顯得端莊大氣,質樸自然。
漢代服飾承載著“禮治、道統”的思想,布料染色遵從陰陽五行信仰,深色尊貴、淺色低俗。
這一時期的服飾流行色是明度偏低的玄色、赤色、綠色和白色。
卜千秋墓中的伏羲圖
- 玄 -
漢滅秦后,根據五行學說,取秦滅周、水克火的含義,崇尚水德。
水德為玄色。在漢初,玄色是最為高貴的顏色。
漢代直裾深衣
在中國文化的源頭《易經》中,玄色被上升到“天”的地位,是眾色之母。
在道家的思想里,這種學說被進一步發展:
萬千世界發自于“道”,“道”表現為玄黑之色,因此萬千世界的色彩斑斕都從玄黑中生長出來。
東漢壁畫
- 赤 -
自漢武帝時期以后,考慮到上古五帝時期,朝代更迭順序為五行相生,于是改水德為火德,以赤色為上服。
因此,赤色就成為了漢朝最流行的顏色。
漢代的禮服也因此呈現出赤、玄相間的特點。
赤色還寄托了漢人對于得道成仙的渴望。
漢朝皇帝多熱衷于尋求成仙不老之術,以服飾仿仙人就是最為典型的表現形式。
仙人服飾,以炎、赤兩色并重,以其展現神氣凜然、不可侵犯的氣勢。
漢代貴族喜歡穿著赤色服飾,試圖以此來仿擬仙人風姿。
漢代襦裙
- 綠 -
漢代壁畫中的人物,無論男女,有接近半數都是身著綠色衣服,這體現出綠色在漢代的流行。
漢代壁畫
《詩經》之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詩句。“衿”為衣領,“青青子衿”正是指“穿著綠色衣服的那個人”,可見綠衫在人們心目中,是美好形象的代表。
漢代壁畫
在漢代,綠色地位僅次于赤、玄,又是平民可用的顏色,因此逐漸成為漢代服飾的流行色。
此外,綠色在視覺上有平和之感,這符合漢代崇尚的黃老之學中倡導的“清凈”、“無為”的氣韻,也與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美相契合。
漢代袿衣
- 白 -
白色在漢代,是平民可穿的顏色,也是在服飾搭配中最常被應用的顏色。
它自然而然、未經漂染、有最為極致的簡素、質樸。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洗盡鉛華呈素姿,白色作為漢代流行色中最平常的顏色,也最能代表漢代普通百姓對于生活的感知與體悟。
它不僅呈現了漢代服飾的顏色之美,而且透露著漢朝人獨有的溫柔與敦厚、包容與大氣。
漢代曲裾深衣
唐
特點:錯彩鏤金 流行色:緋紅、絳紫、明黃、青綠
唐代服飾風格華貴典雅,色彩明快鮮艷,花紋細膩繁復,喜愛采用明艷的對比色進行搭配,體現了唐代包容開放的時代特征。
唐代的服裝顏色,以緋紅、明黃、絳紫、青綠最為流行。
周昉《簪花仕女圖》
- 緋 紅 -
如果朝代有顏色,大唐一定是花紅柳綠的嬌艷之色。
緋紅色是唐時最流行的顏色,且常常與間色的綠進行搭配,形成巨大反差。
這個時代的女子追求個性,就好像我們今天誰都不想撞衫。
【唐】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緋紅色在唐代服裝中多作為主色出現,嬌艷奪目,熱烈的顏色映襯出盛唐的繁華,令人一見難忘。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 絳 紫 -
紫色一直以來都是貴族專用的顏色。
它艷麗明快,賞心悅目,同時又高貴典雅、不落俗套,為唐代的貴女所喜愛,常被用于服裝搭配中。
永泰公主墓道壁畫
在唐代,絳紫色常被用于與各種顏色進行搭配。
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貴女身著紅色長裙,外披紫褐色紗罩衫;上搭朱紅色飾有藍白卷草紋樣披。紫衫、紅裙與朱紅色披帛,均衡呼應。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 明 黃 -
在色譜中,黃色明度最高,是作為生命之依的太陽的顏色,明艷張揚,流行一時。
女子服飾中以其為主色,用大紅、粉白、墨綠、寶藍等色彩作為調和,有富麗堂皇、百花爭艷之美。
圖|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純凈而亮麗的黃色也為佛教所推崇,是佛教的神圣之色,認為其有驅逐邪惡的力量,為袈裟所用。
在唐代高宗時期,認為黃近似于日,日是帝王的象征,禁止官民穿著黃色,把赭黃規定為皇帝常服專用之色。
- 青 綠 -
青綠色作為唐代服裝搭配中的流行色,常與朱紅、朱黃、白等顏色進行搭配,色與色之間相互對比,交相輝映。
青綠色以其獨有的明快清新的色彩表達,展現出唐代的生機與活力。
【唐】 張萱(傳)《搗練圖》(宋摹本)局部
此尊唐三彩女立俑,衣裙以青、綠、黃為主色,整體色彩亮麗、自然。
【唐】 三彩釉陶女立俑
清
特點:百花齊放 流行色:杏黃、朱紅、天青、蒼藍
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
清代服飾在保留了本民族傳統服飾元素的基礎上,吸收了漢族服飾元素,形成了清朝獨樹一幟的服飾文化。
清代的服飾流行色是杏黃、朱紅、天青、蒼藍。
- 杏 黃 -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黃色作為中和之色,是百色之首。
清朝將黃色看成陽光色,既燦爛又溫暖,也認為黃色是黃金色,既稀有又珍貴。
康熙年間,明黃色緞繡彩云金龍紋貂皮鑲海龍皮邊男朝袍
除明黃色為皇帝、皇后專用外,其他黃色在清朝服飾中的運用都比較普遍。
嘉慶年間,明黃色紗繡彩云蝠金龍紋女夾朝袍
不同色度的黃色,或端莊、或嬌俏、或貴氣、或可愛,是清代服飾中最溫暖明艷的一抹色彩。
- 朱 紅 -
在清朝,上自皇族貴胄,下至平民百姓,都最喜著紅色和藍色服飾。
正紅是皇帝、皇后的專屬,其他紅色在服飾中的應用均較為常見。
嘉慶年間,大紅色緞繡彩云金龍紋染銀鼠皮邊男夾朝袍
在清代的服飾文化里,紅色代表喜慶、莊嚴、吉祥、幸福之意,也是身份的象征。
康熙年間,紅色織錦緞接石青色寸蟒妝花緞夾朝裙
清代少女喜著紅衣。
年輕女子的服色多為桃紅色、銀紅色,年齡略大的女子喜著朱紅、大紅色。
- 天 青 -
青色是清代服飾的重要色彩之一,它是介于藍色和綠色之間的顏色,具有清脆、伶俐的特點。
平民女子的服飾顏色,以青色為普遍,色調因年齡與場合不同而有所變化。
青色象征著莊重、堅強和希望。
傳統青色具有獨特的藝術韻味,它包括粉青、冬青、豆青、天青等,這些顏色被廣泛運用于清代服飾之中。
- 蒼 藍 -
在清人的色彩美學世界里,藍色尤為樸素典雅。
藍色之中,較為清淡的藍色稱為竊籃,比竊籃稍重的藍色稱為監得,藍色更重的為蒼藍,藍色最深的為群青。
乾隆年間,寶藍色緞繡彩云金龍紋男夾朝袍
“竊籃”,來自于秋日天空的顏色。
這種顏色,既不濃烈,又不清淡,宛如少女的哀思,是年輕女子服飾中常用的顏色。
中國古稱華夏,是依衣冠華美而得名。
管中窺豹,我們也能從其中看到各朝的服飾審美。
天然的,華麗的,淡雅的,內秀的......不一而足,各有魅力。
服飾文化像一個有節奏的生命,通過了解它的跳動,能把握住時代的脈搏。
華夏民族的服飾色彩,與漢語,漢字一樣,始終流淌在華夏人的血脈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袁仄 . 中國服裝史 [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2、陳琦昌 . 中國古代服飾色彩與色彩觀念探源 [J]. 西安:西北紡織工學院學報,2000.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 . 中國古代史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妙齡 . 中國歷代服飾大觀 [M]. 臺北:百齡出版社,1984. 4、黃能馥 . 中國服飾通史 [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5、張雨祺 . 從陰陽五行哲學思想看中國古代的色彩美學 [J]. 杭州:藝術科技 ,2014. 6、宋歌.從考古資料談漢代服飾色彩的變化及其原因[J].中原文物,2021(05):119-123. 7、徐蕊,馬丹華.漢代服飾色彩的考古學觀察[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11. 8、陳慶菊.從唐代人物畫看唐代服飾色彩設計理念[J].美術大觀,2011(09):54-55. 9、崔丕鑫.唐代服飾色彩與色彩觀念淺析[J].遼寧絲綢,2006(02):33-34. 10、華雯.從《輿服志》看宋代服飾色彩[J].大眾文藝,2018(20):232-233. 11、蘇文灝.“禁忌與突破”——明代服飾色彩文化釋析[J].流行色,2020(10):23-26. 12、蘇燁.基于自然色彩系統的元代服飾色彩研究與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
內容轉載自“有意思商店”
精選文章: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