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種藝術,你不能用單純的美或丑來對它進行分類,它既讓人感到荒唐,又富有強烈的吸引力,它就是怪誕藝術。

怪誕是美的一種形態特征,它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在當代藝術中,它一直是被引用的熱點。

為什么它能成為文藝界的扛把子?

怪誕藝術已成文藝界扛把子?

一部《血觀音》讓文淇成為零零后小花的領軍人物,不過比電影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張風格詭異的電影海報。

陰柔邪詭的畫風與電影中陰沉濃郁的氛圍相得益彰,臺灣藝術家柳依蘭便憑借著《血觀音》走進了大眾的視線。

夸張到不符合人體比例下的五官透露著一絲絲的脆弱,將人物內心深處最深處的被禁錮的思想剖挖了出來。

這種表現形式,被稱為怪誕藝術

藝術家將客體破壞、變形來揭示社會的真實,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對人體進行夸張、反常的描述。

與優美藝術、滑稽藝術相比,怪誕藝術總能帶給人更神奇的感覺,正是因為這種特殊功效,讓人們不斷的追求和創造怪誕藝術。

藝術家們將現實扭曲、抽象化,以意象幻想的表達方式將內心的情感以一種詭異的方式表現出來,而不是以客觀描摹的方式來進行創作。

事實上,現在很多華語電影都用這種怪誕的手繪畫作來作為電影的海報。

電影《未擇之路》的手繪海報便是由藝術家岳敏君所繪的表皮系列。

這位以“笑臉人”著稱的當代藝術家,他筆下怪異可笑的動作以及嬉皮笑臉的表情,充斥著空虛與無聊。

怪誕藝術一直游離在大眾主流藝術審美的邊緣,但始終保持著源源不斷的創作活力。

國內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興起這種荒誕離奇的藝術表現形式了,這種偏離于官方認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在89年2月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大展”中達到了頂峰。

怪誕與怪異的差異?

怪異只是單純的為怪而怪,因不配合內容而失去了藝術本身的審美價值,而怪誕美學則真正做到了怪與真的統一。

怪誕藝術的興起與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有很大的關系,社會的動蕩不安會讓怪誕藝術更加的受歡迎。

怪誕藝術的表現形式是用扭曲的形象來反映社會畸形的現實,做到了怪與真的統一。

把丑惡與滑稽融合在一起,在滑稽中洞悉丑惡,在丑惡中體會滑稽,讓大眾從離奇的視角理解社會意蘊,這便是怪誕藝術的美感所在。

而怪異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僅荒唐可怖,且沒有分寸感,大眾無法從這樣的表現形式中體會到其中的審美價值以及其背后的社會意義,它的怪也只能淪為單純的噱頭。

怪誕做到了適中與合度,不走極端、不搞絕對化,對于度的把控是怪誕美學的重點。

這與我們一直講求的“中庸”不謀而合,這不光是生活的辯證法,也是藝術的辯證法。

“霧里看花”得看得見花才算朦朧美,看不見花的那叫霧霾。

而怪異則純粹以“怪”為時髦,片面追求藝術形式上的新奇怪異,以胡亂涂鴉代替藝術創作,只表現出了作品的陰暗卑鄙,如此粗制濫造自然算不上美了。?

怪誕藝術實際上是對病態社會現實的控訴,它們渴望以丑怪的形象發人深省,是人們對失去了完美世界的呼喊。

而怪異雖然也挑戰了我們關于健全、美麗、舒適的認知,但并沒有為我們提供認知價值,因此也就稱不上美了。

怪誕會上癮?

怪誕藝術是對常態化事物的破壞、毀滅和歪曲,但讀者卻對這奇異的畫風情有獨鐘,怪誕美學到底有什么魔力讓我們沉醉其中?

首先,怪誕藝術形象的表現超常自由,能夠實現我們內心自由愿望的滿足。

與精致靈巧的常態美不同,怪誕藝術打破了現實世界所遵守的邏輯,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神奇的世界。

我們原本遵守的道德規范被打破,制約事物的邏輯秩序被取消。

這極大的吸引了人類叛逆的自由之心,這種心態在社會不公加劇的時代更加明顯,所以怪誕藝術的興起與其所處的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怪誕藝術的世界就是如此的如夢如幻,我們可以嘲笑、顛覆嚴肅性的事物,去破壞物理世界的秩序甚至是神圣的生命,讓我們感到恐怖與滑稽。

怪誕藝術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它解放了我們壓抑的內心,用自身的非理性滿足人理性的欲望,在這里,我們的心靈獲得了短暫的自由。

怪誕藝術還能打破生活常態,帶給我們欲罷不能的驚奇感,使我們獲得自虐般的快感。

我們從小所看到的世界都是被教育、被規訓出來的,每個人都遵守著所謂的規則與秩序,長此以往,必然會感到無趣。

而怪誕藝術引發的嘲弄、頓悟和對惡的本能探究快感混雜在一起,成為了一種既恐懼又好笑的獨特審美。

怪誕藝術用反常變異的方式來描繪嚴肅事物。雖然它的構成元素是我們熟悉的,但整體又是違背常理的,因此它令我們產生震驚詫異,給我們帶來別樣的驚奇感。

穆夏的作品審美更加常態化

這種突破現實規則的藝術形象對我們既有吸引力又有抗拒力。

在矛盾的認知中,我們產生了驚奇感,以及一種類似復仇或自虐的快感。

因為一味的放松與一味的緊張都無法讓我們真正快樂,各種性質各種強度的多樣化情緒化體驗的交替出現才能讓我們的內心放松下來。

且怪誕藝術天生就帶有一種強迫注意、銘刻記憶的魔法效應。

因為它打破了我們日常平庸麻木的生活狀態,會讓我們在這種既好奇又抗拒的矛盾下感到欲罷不能。

人類在潛意識里習慣于從混亂、瘋狂、怪異中獲得快感。

就像大家對恐怖電影明明怕的要死,但還是忍不住去看一樣。

相較于一般的審美對象,怪誕藝術能帶給我們更強烈刺激的震撼。

雖然它的表現形式怪異,但卻能讓我們更加理性的思考。

所以,你覺得怪誕是一種美嗎?

參考文獻:[1]怪誕也是一種美嗎?西方怪誕美學研究評述,陳后亮,道客巴巴

[2]怪誕藝術形象的審美價值王文革,王德巖,道客巴巴

[3]怪誕藝術的審美功能與審美特征,劉法民,道客巴巴

內容轉載自“印客美學”


精選文章:

中國全彩CG漫畫第一人,火遍歐洲!卻跨行寫小說了?!

設計“折”學:如何用“折疊”做創新

商業空間,都開始流行“澡堂子”風了?

向史而新:謇里小鎮展覽館

從收納系數談起,我們需要“斷舍離”嗎?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