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打卡,“宅家工作”有多自由?

疫情時代,居家辦公成為不少人生活的常態,一些人在這種常態中發現在家工作的好,但也有人覺得在家工作有太多不方便。事實上“在家工作”也有不同的涵義之分,從英文表達上來看,work at home與work from home都能表示“在家工作”,但二者卻有相當大的區別。

work from home是指通常要去固定的辦公場地上班,但由于一些原因而不得已在家處理工作事務,比如疫情之下暫時的居家辦公。

work at home則是出于職業選擇,或者自己對于工作方式的創新定義,將“辦公空間”挪到家中,自由職業者通常就是這類人群。

這次,我們采訪了三位work at home的實踐者。

“畢業即失業”的視覺藝術創作人王煜芽,自由在家的五年搭建了自己的工作室,進行著插圖、油畫、泥塑等不同藝術形式的創作。

在北京小院里踐行“零垃圾生活”的湯蓓佳,創辦了涵蓋7個全國社群和21個城市小分隊的GoZeroWaste(零活實驗室)社群。

把Home Studio藏進煙火成都的音樂人思斯,從電臺主持人轉型為獨立音樂人,同時還是樂隊主唱、棒球運動員、新青年同行者主理人......

她們身上的創造力,與對未來工作方式的探討打破了傳統工種需要聚集才能高效的魔咒。她們對自我的深入了解,讓我們看到走出舒適圈追求自己所愛也能造就“謀生”之外的深層意義。如果你也對work at home抱有向往和好奇,不妨一起聽聽她們的故事。

01

王煜芽

自由職業的第五年

王煜芽

視覺藝術創作人

現居成都

大學畢業至今,王煜芽都沒有正式上過班,自嘲“畢業即失業”的她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狀態,在過去五年里一直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在家進行著藝術創作。她的作品涉及插圖、油畫、泥塑等不同的藝術形式,2020年秋,她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辦了泥塑插畫裝置藝術作品個展。

王煜芽喜歡在社交網絡上分享作品與生活,其中還包括不同主題的vlog。“溫暖治愈”“柔軟細膩”“浪漫有詩意”“用熱愛點亮生命的維度”......朋友和網友這樣形容著這位年輕的創作者和她的作品,這種流動在不同個體與王煜芽之間的情緒交流正與她在家創作的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

王煜芽與她的作品 / 圖片由王煜芽提供

Q&A

一筑一事×王煜芽

Q:在作為自由職業者工作的這五年中,對你來說影響最大的幾個節點是?

我感覺影響最大的是我選擇一步一步、用沒有技巧的笨拙方式成長,在不斷試錯中做了很多創作上的新嘗試。比如探索怎樣才能用視頻把作品和理念表達得更清晰?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展示我想表達的質感?怎樣才能用自己渺小的力量溫暖到更多孤獨的靈魂......感覺自己一直以這樣熟悉并且笨拙的方式在摸索前行,或許正是這樣的生活創作節奏,才有了現在的狀態。?

創作中的王煜芽 / 圖片由王煜芽提供

當然也有不少朋友和網友的鼓勵和溫暖的故事,讓我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比如在我創作“花精”系列的時候,大家會說我的作品柔軟治愈。尤其在展覽期間,當我在現場看到觀眾在作品前駐足,與作品對視時,我從他們的眼里感受到了作品和自己存在的意義。

當我努力去感受這個世界的時候,經常感受到大家帶給我的能量。之前我一直想在海邊畫油畫,當這個愿望實現的時候,我還記得那天在沙灘上,迎著日出,有健談的大叔感嘆我畫畫的場景很浪漫,也有女孩對自己男朋友說“她好像從宮崎駿動畫里走出來的”,還有圍觀卻不忍心打擾我的游客們。這些遇到可愛的人并被鼓勵的時刻,對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記憶。

王煜芽家的小貓。對王煜芽來說,小貓是她的家人,是“調皮搗蛋嘮嘮叨叨都不會生氣的陪伴”,她經常和小貓講道理、談人生。“無論是熬夜還是睡覺,她都會陪著我,她在我工作的時候默默守著我,即使她很困,也會守著我。”?/ 圖片由王煜芽提供

用作品和大家的內心交朋友——用和我一起不停成長的笨拙的作品,與大家的內心交朋友,每當經歷這樣的時刻,我都會覺得很有意義。

擺在書桌上的畫作 / 圖片由王煜芽提供

Q:你曾在自己創作的視頻中提及,在成為自由職業者后磨練出了兩只手也數不過來的技能,這些技能在一般的公司往往需要一個團隊才能完成,由一個人成長為一個“團隊”,你如何平衡這諸多技能的精進與運用?如何進行時間管理與項目管理呢?

我一直覺得無論是工作技能還是創作技法,它們的本質都是為了項目和作品本身服務。就像我一直堅持至今的創作理念“風格始于性格,性格源于生活”,我們的生活決定了我們的性格,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呈現的風格,我可以去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直到一個舒適的狀態,讓自己變得舒展,這樣作品也會更好地體現出這樣的“舒展”。

王煜芽喜歡把工作用的東西集中放在一個區域里,并把喜歡的藝術家的畫和自己的放在一起,在比較中學習,她覺得這樣能夠給她努力的動力。她也很喜歡把泥塑藏品偶爾陳列出來,以便“讓他們透透氣”。?/ 圖片由王煜芽提供

所以對我來說,技法技能在不喧賓奪主的情況下,盡可能放大我想展示的部分細節,就已經很夠用啦!因此我會在夠用的前提下,盡量把專注力投入到核心創作上,我認為這樣更重要一些,可能這也是我“笨拙成長”的一部分吧。

我通常會合理劃分創作周期和制作周期,創作時我需要投入到自己的情緒里,制作的時候需要更精準地把當時的情緒傳達出來。所以一般時間管理上也不是很復雜,計劃一個項目作品的創作期,合理分工后期的時長,再集中掌握整個項目的周期以及細節,這些都是按照項目實際情況去完成就好啦。

創作中的王煜芽 / 圖片由王煜芽提供

Q:你在創作的過程中經常使用哪些工具?請推薦一些居家辦公好物吧!

我在畫畫的過程中會使用到很多顏料,也經常會把創作空間弄得亂糟糟的,畫畫的時候甚至臉上、腳底、衣服上、圍裙上都會蹭上不少顏料,但創作的過程真的很快樂!即使油畫顏料不好清洗,不過擁有創作過程里的舒適感,在收拾的時候好像也沒那么累了。

王煜芽的書桌 / 圖片由王煜芽提供

最近我很喜歡用的帶吸管的保溫杯,因為它不會灑也不會弄濕桌面和畫,總之就是用起來很放心。另外桌上一定要有綠植!當我過度使用電腦后,它們為我補充“綠色養分”,大概是為了拯救我的眼睛和心靈而存在的綠色精靈!

Q:選擇在家工作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其實對于藝術創作者來說,我會覺得在自己舒展的狀態里,呈現出的作品是更加令人舒適的。當在很舒適的家里進行創作,作品也會給觀眾賞心悅目的感受。

在創作《光的照耀》時,王煜芽嘗試用抽象圖案來傳達“光很重要”這一概念,希望人們能夠沐浴陽光,也能被生命里的“光”一直照耀著。/ 圖片由王煜芽提供

Q:未來你會選擇離開家,去公司上班或者擁有一個自己的辦公室與團隊嗎?

其實一直都有在籌備自己的工作室,前段時間已經開始很開心地去選擇想要的地板顏色、墻漆色號,但因為疫情防控,要暫停一段時間才能繼續啦。也希望自己能早日擁有一個快樂輕松的團隊和工作氣氛!

為了更多地參與到自己工作室的裝修里面,王煜芽最近在看關于裝修設計方面的書。平時她喜歡翻翻詩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則是她的心頭愛。最近她也在看聶魯達,“他正在教我如何去擁抱,去好好愛這個善變的世界”。王煜芽希望她的作品能夠在汲取養分后,有更加柔軟堅定的呈現。/ 圖片由王煜芽提供

02

湯蓓佳

北京小院里踐行零垃圾生活

湯蓓佳

GoZeroWaste(零活實驗室)發起人

零垃圾生活實踐者和倡導者

現居北京

從2017年起,湯蓓佳便辭去了原來的工作,開始全職從事Zero-Waste Lifestyle(“零垃圾”生活方式)的推廣工作。她在2016年發起的GoZeroWaste(零活實驗室)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零垃圾生活實踐者社群,致力于用輕松愉快的方式幫助更多人開啟零垃圾之路,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與工作坊,向公眾倡導可持續生活的理念,鼓勵大家采取積極的行動,選擇對環境更友善的生活方式。

GoZeroWaste蘇州小分隊植物染手帕活動 / 圖片由湯蓓佳提供

湯蓓佳進課堂宣傳GoZeroWaste理念 / 圖源網絡

如今,湯蓓佳生活在北京郊區的一座小院里,在“歸園田居”的環境里,她依靠線上辦公,帶領GoZeroWaste成立了7個全國社群和21個城市小分隊,并舉辦了許多相關主題的活動。對湯蓓佳來說,在家工作就是擁抱生活,零垃圾的生活本身即是她工作的一部分。“隨心所欲、喜歡探索”,如她的先生對她的觀察一樣,湯蓓佳的實踐正是對未來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的一種積極探索。

湯蓓佳生活的小院 / 圖片由湯蓓佳提供

Q&A

一筑一事×湯蓓佳

Q:你是怎樣接觸到Zero Waste這種生活方式的呢?以此為業的這些年,對你來說影響最大的幾個節點是?

2016年9月,我偶然間看到一篇介紹美國零垃圾女孩Lauren Singer的文章,第一次聽說Zero Waste這個詞組。第二天,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記錄了自己當天產生的部分垃圾,第一次思考我的垃圾與生活、與環境的關系。由此,踏上了零廢棄生活探索之路。

GoZeroWaste長沙小分隊零廢棄野餐 / 圖片由湯蓓佳提供

2017年4月,我忐忑地舉辦了第一次線下活動,在北京的一個市集上介紹零廢棄生活方式。當天,收到了很多陌生人的善意和鼓勵,成立了GoZeroWaste的第一個微信群,邁出了社群運營的小小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2018年11月,我搬到村里生活。做出這個決定,并不只是出于對田園牧歌的向往,而是希望能夠將自己對可持續生活的理解和實踐落地到一個實體空間中,真正地擁抱“生活”本身。這幾年里,一點一點將小院收拾成我們喜歡的樣子,也在這個過程中跟著小院一起慢慢成長著。

和家里其他空間一樣,湯蓓佳書房里的大部分物品都是二手的:書桌、椅子、書柜、書、文具、打印機、榻榻米地墊、燈、燈罩(用一頂破了的草帽改裝的)。?/ 圖片由湯蓓佳提供

Q:請簡單介紹下你平常工作的一天吧!

平常工作的一天,對我來說,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天。每個季節伊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當天),我們會更新這個季節我們家的作息表,根據季節的變化調整作息安排,比如起床、睡覺、吃飯、工作、讀書、家務的時間。我的一天一般從5點開始,上午、下午和晚上都有一個時間段集中處理工作,其他大部分時間留給自己和家人。

湯蓓佳家的汪星人“豆花”也是二手的(撿的),相伴近九年,豆花已成為她非常重要的家庭成員。在湯蓓佳每天的作息表里,早晚各有半個小時是跟豆花散步的時間。“我工作的時候,她要么在旁邊睡覺,要么在院子里玩,很少會打擾我。反倒是我靈感枯竭、腦容易不夠的時候會去打擾她,擼她抱她讓她陪我玩球,幫我放慢節奏放空大腦。” / 圖片由湯蓓佳提供

Q:GoZeroWaste目前的工作模式是怎樣的呢?由一個人成長為一個“團隊”,你收獲了哪些技能?請分享一些時間管理和項目管理的經驗吧!

GoZeroWaste目前有三位核心工作伙伴,分別居住在北京、洛陽和廣州。平日里我們主要通過微信溝通工作事宜,每周開一次會,聊聊工作和生活。另外,GoZeroWaste還有50多位志愿者,分散在全國各個城市,負責運營城市社群并組織同城活動。

有了團隊之后,我最大的技能突破應該是學會了尋求幫助。以前所有工作都是一個人扛下:寫推文、編輯排版、策劃活動、設計海報、聯系場地、管理社群、洽談合作......雖然樂在其中,但偶爾也會感到孤單疲憊。有了團隊之后,在這個溫暖又安全的支持網絡中感受到相互支撐帶來的踏實感,于是慢慢地打開自己,向伙伴們敞開自己柔軟甚至無助的一面,允許自己“不會”、允許自己“做不到”、允許自己“需要他人”。

因為工作關系,湯蓓佳最近收到了一本書,對她來說這也是一份禮物:長角羚和蚊滋滋合著的《土里不土氣》。他們倆在北京郊區的山上創建了蓋婭·沃思花園,探索自耕自食的里山生活和環境教育實踐,這本書記錄了他們七年的山中日常。曾去過一次蓋婭·沃思花園的湯蓓佳對那里非常喜愛,而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生動有趣之余,她也收獲到很多生活小技能。?/ 圖片由湯蓓佳提供

Q:選擇在家工作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作為生活方式倡導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工作。我此刻居住的家,就是完美的辦公場地。

在家辦公,再加上工作事項大多都圍繞微信開展,隨時都可能切換成工作模式。不過,這同時也意味著,只要放下手機、合上電腦、從書桌前起身,下一秒,我便從工作場景進入了假期模式。家人的陪伴、狗狗的擁抱、廚房里的瓶瓶罐罐、院子里的花花草草......這些一抬頭一伸手就能夠著的日常,讓我無比留戀“家”這個辦公室。

湯蓓佳的書桌是Zero Waste理念的一次實踐:桌面是當初裝修時從一個被拆掉的院子里買回來的餐桌面板,這些大塊的木板用于廚房操作臺的制作后,剩下的一塊就成了書桌的面板。用以支撐這塊沉甸甸的大木板的,竟是兩臺同品牌、同型號、同高度的舊縫紉機,一臺是租下院子時房東所留,一臺則是機緣巧合之下從朋友媽媽那里獲得。/ 圖片由湯蓓佳提供

03

思斯

把Home Studio藏進煙火成都

思斯

新青年同行者主理人

獨立音樂人

現居成都

電臺主持人、樂隊主唱、棒球運動員、新青年同行者主理人......思斯的人生經歷總能讓人看到許多精彩的可能性。

棒球運動員思斯?/ 圖片由思斯提供

在從事電臺主持工作十年后,她決定全情投入到音樂中,延續著童年時代便開啟的音樂之路。如今她擁有三支樂隊,也在集煙火氣與文藝范于一體的成都玉林為自己打造了一個Home Studio。

從大樓里的直播間回到自己的家,思斯切換的不只是工作場景,也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對于脫離了傳統打卡坐班工作的人而言,在家的工作與生活往往并無明確的界限之分,在這個新的人生階段,作為職業音樂人的思斯正探索著屬于自己的工作之道。

思斯與樂隊一起演出 / 圖片由思斯提供(攝影:?嘉豪)

Q&A

一筑一事×思斯

Q:從電臺主持人到獨立音樂人的轉型過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轉型很自然,就是做了個夢,夢見另一個我給我說“時候到了”。那是我做電臺主持人整整十年后。我想接下來的十年,我得好好寫歌了。于是我就這樣做了。

思斯家的環境 / 攝影:Simon?ZSDC

Q:以Home Studio的形式進行音樂創作,需要注意些什么?請分享一些相關的經驗吧!

在設備方面,我使用的基本都是音樂人常用的錄音和聲音制作設備,電腦、聲卡、各種樂器、話筒、效果器、音響之類,比較推薦的是必須定制一張符合自己空間大小和工作習慣的工作臺。

思斯家設備、樂器 / 圖片由思斯提供

需要注意的主要是時間管理和注意力集中的問題。我盡可能把Home Studio布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所以有時候就會忍不住發呆、玩、看貓什么的,常常時間就在自己的玩耍中虛度了。雖然我覺得虛度時光沒什么不好,但每當Dead Line逼近,焦慮來臨時,還是很想掐死那個該錄音時在擼貓的自己。

2015年思斯開咖啡館時,店里的咖啡師救助了一只流浪貓,取名Lucky。咖啡館倒閉后,Lucky就成了思斯家里的一員。思斯的工作常常被Lucky打斷,“它會趴站蹲在任何一個我需要使用的工具上面!而我只有等它呆煩了走了才能開始工作。” / 圖片由思斯提供

Q:家里如何在音樂工作室和居家生活兩種功能之間靈活切換呢?為此在裝修設計方面有什么巧思嗎?

我對空間進行了徹底地重新設計和改造,基本是把房子拆了重裝,除了承重墻,其他的墻都拆掉了。

對我來說,客廳既是工作室,也是生活空間,我們會在榻榻米上喝茶、接待朋友,大多數工作都是在工作臺上完成,所以不太會影響榻榻米上的人和貓。另外還設計了兩個吧臺,一個用來吃飯和改造樂器,一個用來閱讀和種花,廚房是開放式的,我會在家給自己做吃的。而臥室則是絕對的私密空間,與客廳工作室的公共屬性區別開來。

思斯家的環境 / 攝影:Simon?ZSDC

Q:請簡單介紹下你平常工作的一天吧!作為一個經常要多線程處理工作的“多面手”,你對此有怎樣的心得體會?

我每天七點半的樣子就自然醒了,醒來我會花十分鐘活動一下身體,然后上榻榻米喝一泡茶,再給自己做早餐,吃完早飯我就開始工作了。如果一天的工作都是進行創作,那就可以在家完成,如果工作涉及一些社交活動,我就需要化妝并且穿正常人類的衣服出門了。

思斯家的環境 / 攝影:Simon?ZSDC

多線程工作時,我經常會被手機打斷進度,確實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我嘗試過一個月里不使用微信,只通過電話和短信跟朋友們聯絡,后來大家普遍反映實在太麻煩了,也就只好放棄。目前我就是一個特別容易理直氣壯地拖延的狀態,因為手機總是指使我隨時改變原有的工作計劃。

思斯家的環境 / 攝影:Simon?ZSDC

Q:選擇在家工作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未來你會選擇離開家,成立一家公司或者工作室,并尋找一處專用的辦公場地嗎??

我目前還很享受Home Studio的狀態,因為我的家可以滿足我完成多數工作的需要。其實最重要的生產力還是我自己,所以是否需要辦公室和員工并不是我目前最需要考慮的問題,我最大的任務就是把我自己管理好。

思斯家的環境 / 攝影:Simon?ZSDC

還有就是,我從一座大廈出來,不想再去另一座大廈了。假如有一天因為工作所需要擴大團隊規模,我也絕不考慮寫字樓,我希望能在煙火氣和文藝氣相融合的地方,有一座自己的院子,大家能呼吸,有植物自由生長的空氣,做自由生長的音樂,人人相愛,人人都有好夢!

這只小狗經常跟著主人——思斯所在樂隊A-Touch的另一位女主唱Sky,一起來到思斯家里加班。?/ 圖片由思斯提供

主編:牧之

副主編:憂憂

編輯:慧瑩、昨山

撰稿:昨山

攝影:詳見圖注

校對:玲

設計:龍龍?ZSDC

內容轉載自“一筑一事”


精選文章:

獨處時,設計師都有哪些小癖好?

動物元素怎樣做設計?10種設計手法,一看就懂!

GUCCI開電競學院了,新logo配色潮不潮?

超好看!教你繪制通透顆粒感插畫

聽見女性的聲音,為她們設計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